田雄獅
“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11月9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又一次向外界表明了自己對改革的重視。
心向往之,必力推之。兩年前,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主軸,兩年來,他正在把多年前的感悟與決心一點點付諸實踐。
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
2012年12月8日,十八大換屆后不足一個月,習近平第一次出京,即奔赴深圳蓮花山,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并在銅像后種下了一棵愿望樹。
值得回味的一個細節是,陪同習近平訪問蓮花山的除了當地官員,還有四位老同志,這四位老同志恰是當年陪同鄧小平南巡的廣東官員。
那棵愿望樹,代表了習近平的決心和信念: 堅定不移改革開放,而且要有新開拓。
對習近平的這次視察,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這樣評析:“經過30年的發展,時下中國需要一個新的改革開放。”
30多年前,鄧小平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挺身而出,吶喊“不改革就死路一條”,撥正了中國這艘大船前進的航向。
1992年的南巡,在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看來,又是鄧小平“眼見改革努力處于停滯”,“全力維護改革計劃”的一次“偉大的公開亮相”。這次南巡,“幾乎產生了神話般的意義,他的講話成了中國后來經濟政治政策的藍本”。
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當年面對的改革阻力非常復雜。“改革路不平”,成為那個時代人們共同的喟嘆。今日之中國,似乎又到了一個“改革路不平”的十字路口。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走過30多年,現在面對“亂石險灘”,如何開創新局面?
“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如何擺脫粗放型經濟、如何擺正政府和市場關系,這些都是大難題。
這些難題背后,隱藏著攔路虎:不合理的權力與市場關系,孽生的龐大的利益集團。如何調整既有利益格局,形成惠及普通老百姓的新利益分配機制,這是個超難任務。
對這一切,習近平很清楚:“中國改革經過三十多年,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對這一切,習近平也很明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
“中國已經醒來,而習近平正肩負著全面喚醒這頭獅子的歷史使命。”新階段的中國改革的確仍會有“路不平”的地方,但看看習近平,中國人的信心與干勁再一次被喚醒。
習近平在規劃未來30年
一個設計師是否優秀,不僅在于其作品能否當下收獲贊譽,更在于能否經受住時間考驗。而要迎接這種考驗,必然要在設計之初就見微知著,把控大局,經略未來。
力主全面深化改革要有頂層設計的“一把手”習近平對此有著怎樣的認識?
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書——《之江新語》,作者:習近平。
在這本書里,習近平把“一把手”視為黨政集體的“班長”,而把方向、抓大事、謀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職責,“不斷提高領導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在掌舵中國、繪制改革藍圖的兩年時間里,他繼續強調:要從全局看問題,“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
澳大利亞的一家媒體注意到,在他的改革藍圖中,“初期的重點主要放在那些更具體的承諾上:放松計劃生育政策;廢止勞教制度以及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但這只是改革舞臺的幕布而已。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明確指出,這“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習近平強調,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加強對各項改革關聯性的研判,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的體制改革有機結合。
而在這一系列改革規劃中,最不一般的當屬依法治國,習近平正在將改革未來系于法治。
他一再強調,要“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即便是眼下大刀闊斧的反腐風暴,最終也將納入法治軌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依法治國寫入三中全會改革決定,又成為四中全會主題,無疑是謀及深遠。新加坡學者鄭永年對這種“深遠”有獨到分析,他指出,習近平“不是完全在考慮自己,他考慮的并不是兩個任期的事情”,“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考慮后面30年的事情”。
正是出于對有經略未來眼光的改革設計者的尊重,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9月11日刊文將習近平稱作“一位有遠見的領導人”,“是一個認真的改革者”。
“親上火線主導改革”
一個設計師如果拋出藍圖后就不管不顧,不參與作品的完成,即使他再胸有成竹,人們對其作品的認同度和信心也會大打折扣。
改革者同樣如此。具體到今天的中國,困難更為艱巨復雜,對新階段改革設計師的實干、擔當、負責有著更高的要求。
習近平做到了。對于他“親上火線主導改革的負責姿態”,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稱,這些都在說明最高層的決心和擔當,超出預料。
憑著這種實干和擔當,在掌舵中國的開局兩年中,“習式新常態”正逐步形成。
這兩年是“拍蠅打虎年”。自從習近平明確“老虎蒼蠅一起打”理念后,周永康、徐才厚應聲落馬,反腐呈現常態化、無死角、無盲區特征,反腐這一習氏執政的起手式出手不凡。
這兩年還是“禁令年”。中央各種關于禁止修建樓堂館所、清退用房的新規定,多達30余條,幾乎每月一條。這絕非“小修小補”,人們能從中體會出“事無巨細”背后的強勢與魄力:從細節小事上管嚴管實,誰都別有僥幸心,別幻想變革只是一陣風。
這兩年同樣是“變革年”:從重拳反腐打擊利益集團,到簡政放權下放600多項審批權,從財稅改革問世到戶籍改革破冰,再到四中全會部署依法治國方略,軍隊現代化改革提速、軍隊審計部門升格等等,兩年來一些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強勢推進。
這兩年,也是彰顯習式風格的“大國外交年”。從設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常態化巡視釣魚島、對美啟動新型大國外交、出訪亞非拉,再到對周邊國家施展點穴式外交,歡迎周邊國家“搭中國便車”,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已躍然紙上。
在“涉”改革險灘時,習近平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最前面。他既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還兼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以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組長職務,在多個層面驅動改革引擎。
這兩年里,習近平的身影還出現在北師大、焦裕祿紀念館、慶豐包子鋪等地。不少群眾已經習慣在網絡甚至當面稱呼他“習大大”,其中包含的民意分量顯然是沉甸甸的。
“反腐,他上樹信仰,中立坐標,下劃紅線;改革,他親自掛帥,加強頂層設計,中國夢引領新常態”。對這兩年習近平治國理政、主導改革的成績單,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如是總結,“習式風格”已經形成,他是中國大國道路的新設計師。
“新設計師”與“總設計師”
對習近平主政兩周年時為他進行政治定位,采用“新設計師”一詞,很自然地,人們會聯想到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有外媒認為,習近平加冕“新設計師”的速度遠超中共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并質疑這么快便為習近平帶上“新設計師”的桂冠,會否成為習近平的執政包袱?
對此,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分析,“總設計師”非鄧小平莫屬,而“新設計師”的稱呼主要是對習近平上任以來的執政新思路、新作為給予正面評價。
他進一步說明,“總設計師只有一個,至于新設計師——新上任的人有新的動作,新的想法,都可以被稱為新設計師。”
許耀桐指出,鄧小平在中國最關鍵的時候,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發揮了撥亂反正的作用,將國家的航行從錯誤的方向扭轉過來,沿著正確的航道前進,因而被譽為“總設計師”。而習近平是在鄧小平所規劃的方向和航道上,做更細致的規劃,稱習近平“新設計師”,“新”意指他面對的新問題和新難度,需要開拓新局面。
中國獨立時評人陳杰人認為析,將習近平定位為新歷史背景和新發展環境下的“新設計師”,暗示習近平執政之路將有別于毛澤東和鄧小平。
陳杰人特別指出,在目前官媒打造的尊崇氛圍下,習近平更需要“超脫于個人榮譽感之外,以夙夜為寅般的勤勉和如履薄冰般的謹慎,真正創造屬于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歷史。”
另一方面,盡管受訪的學者對“新設計師”的定位并不完全認同,但同意習近平上任兩年來,執政理念和執政特色越來越清晰。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分析,習近平主政兩年以來的執政風格和治國理念具有三大特色,首先是鐵腕治國,在打貪反腐和從嚴治黨方面尤其突顯出其強勢的領導作風;再者是其俯首為民,強調為人民服務的的治國理念;第三則是獨行獨立,堅決走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不簡單照搬西方模式。
汪玉凱還列舉習近平和鄧小平所處的國內外環境和背景不同,以及個人的政治資源差異,說明習近平執政所面對的挑戰的特點。
他分析,鄧小平的改革設計是向貧困宣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第一位,而習近平是在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績后主政,他改革是要向既得利益集團宣戰。
汪玉凱強調,鄧小平和習近平所具備的政治資源也不一樣。鄧小平作為中共元老,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他推進改革靠的正是這樣的政治權威。而習近平不具備這樣的政治資源,更多是依賴個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對人民利益的責任感,從而建立個人權威爭取民意的支持。
此外,習近平所面對的國際環境和鄧小平時代相比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中國官媒的總結,習近平上任以來已對30個國家,進行了11次出訪,顯示出新領導人的外交政策更為積極主動。
汪玉凱說:“鄧小平時代中國剛開始發展,國際環境相當良好,西方想到中國賺錢。目前,美國更多考慮遏制(中國崛起)。”
他們這樣評述習近平這兩年——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掌舵中國追夢兩年,他們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反腐印象深 改革亮點多】一年多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反腐和作風建設,力度很大,百姓擁護。改革亮點很多,比如提出普惠制金融體系,以及保護農民宅基地的用益物權等,最值得說一聲的就是今后政府要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對經濟發展會很有好處。
——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
【以江山社稷為念 雖千萬人吾往矣】今天,聞鼙鼓而思良帥,我們迫切需要領導人、政治家表現出以江山社稷為念,以長治久安為終極關懷的一種沖破利益固化藩籬,雖萬千人吾往矣的政治膽識和領導魄力。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總書記回應了民眾期待。
——人民網副總編輯 祝華新
【反腐打破潛規則 改革具有戰略性】全國老百姓都看得很清楚。首先一個是抓的最核心的,就是我們整個中國共產黨的廉政建設,反腐力度空前,很多反腐潛規則基本都破除。其次,政府簡政放權,主動下方600多項行政審批權。另外,新一輪改革具有戰略性,推動財稅體制改革等領域改革。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薛瀾
【新一屆黨中央突出體現現代執政理念】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在黨建方面表現出全面性、系統性、有決心、有勇氣四大特點。突出體現了現代執政理念,約束權力,提出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主動回應老百姓的訴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 王長江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聯合早報、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