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_汪英倫 發(fā)自波士頓 編輯_覃巧云
與詞匯決一死戰(zhàn)—名校“學渣”出逃記(二)
特約撰稿_汪英倫 發(fā)自波士頓 編輯_覃巧云
一切看起來都像是煉獄般的暑假,被我譜寫了一支7月變奏曲。如果說托福是一座高樓,高分在最頂層,那我每天所做的就是不斷地攀登,將更多的樓層踩在腳下。
堅定了出國的念頭之后,做托福應考準備成為我的頭等大事。回想起來,7月上旬的那段日子簡直就是噩夢—每天起床面對的就是父親失望的表情,而后想到自己的中考成績,又是一陣深深的無奈,但這一切都必須自己承受,沒有人能幫助我。一切看起來都像是一個煉獄般暑假的前奏,慶幸的是,我把自己變成《暑假組曲》第九節(jié)的作曲家,卓有成效地譜寫了一支7月變奏曲。
書店里的英文詞匯書難以計數,在一堆“紅寶書”、“綠寶書”中,我堅定地選了一本藍白配色的書—《托福單詞10000》。選擇它的原因很簡單,那燦爛奪目的“10000” 讓我止不住幻想,自己要能擁有那么大的詞匯量,就能在托福和SAT 這樣的考試中大殺四方,這該是何等爽快的事!
一提到背單詞,想必大多數人都會本能地有種排斥的心理,但當時的我完全抱著拼死一戰(zhàn)的態(tài)度備考托福,所以看著詞匯書就像看一個多年不見的宿敵一樣,急欲將其修理一番。
我原本以為,自己背單詞應該是有如水銀瀉地一般的暢快感,自詡詞匯量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的我,帶著些許藐視的心態(tài)打開了單詞書。還沒看多少頁,自己就傻眼了:有個“naive”的單詞,之前竟然從來沒有見過,這沒啥的;看下一頁,又有三四個不認識;往后翻,不認識的單詞越來越多;有一頁竟然只有一個單詞是我認識的!
當時的自己,心中像是有一萬匹神獸奔騰而過,情緒狂躁得想要暴走,我才是真的naive(天真)啊!這怎么能叫詞匯書呢,明明應該叫做《怎樣使汪英倫抓狂》!被現實打擊,我不得不滿懷心酸地承認,自己的詞匯量遠遠達不到托福考試的要求。這可怎么辦?我迅速地定下了10天搞定這本10000詞的計劃。
為了盡可能高效地完成這本單詞書的學習,我做了如下計劃:每三天為一個小周期,其中第一天背兩個單詞表,第二天往后再背兩個單詞表,第三天背一個單詞表同時復習這五個單詞表。每六天為一個大周期,即第六天我要從頭到尾將這六天背的十個單詞表復習一遍,直至做到記憶完全無死角。
還記得,背第一個單詞表花了我整整一個半小時,背完之后差點沒吐血—這簡直就是讓我做一張充斥著中考數學最難題目的卷子,近乎抓狂的感覺。不過,當第二天我把詞表復習過一遍之后,心里滿溢著的是成就感—如果說托福是一座高樓,高分在最頂層,那我每天所做的就是不斷地攀登,將更多的樓層踩在腳下。
每隔幾個小時,我就打開詞匯書復習,如同得了強迫癥一般,生怕幾個小時的離別讓單詞徹底地將我“拋棄”。在這樣強迫式復習中,我逐漸擺脫了單詞關的困擾。
從7月5日到7月28日,詞匯的攻堅收效顯著—從開始背第一個單詞表時的生澀與痛苦到結束第41個單詞表后的歡暢與輕快,我用23天的時間完成了一次蛻變,那就是在短時間內搞定托福單詞。后來我在各大論壇上游蕩,和托福學子們在微博上聊天時發(fā)現,很多人甚至到了考試都沒能背完一本托福詞匯書。我很為自己驕傲,詞匯這一仗打得漂亮!
7月14日,是我到語言培訓機構接受托福強化培訓的第一天。時至今日,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那次培訓班的初體驗。
在人大附中念了三年初中,我早已習慣了一個班人數過百、一個年級千來號人這樣“人頭攢動”的生活,我們的教室相對其他學校要開闊得多。即便如此,眼前的這個教室仍然讓我驚呆。我被它龐大的空間嚇到了,這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型禮堂—一排排的長條桌子足有十幾米長,落地窗外面,喧鬧嘈雜的中關村街景一覽無余。
環(huán)顧四周,我一直沒有找到老師的所在,只看到有一個身材瘦小、大學生模樣的人在講臺上調試話筒。“大概是什么技術人員之類的吧,在上課前確保教學硬件設施的完好”,我想。
就在我擔心他會不會被即將到來的老師趕走時,教室前方傳來聲音,是地道的美式發(fā)音!我四處探尋這位口語奇才的位置,赫然發(fā)現那個“技術人員”竟然拿著話筒正在做自我介紹!OMG,你一定是在逗我,讓這么年輕的人講大課能行么?明明就是一畢業(yè)不久的大學生!
這就是托福課口語老師留給我的第一印象,現在想起來還挺不好意思的。我沒有想到的是,他首先以標準到可以給美國動畫片當聲優(yōu)的發(fā)音徹底震撼了我,之后又用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讓我第一次享受到了英語課堂的樂趣所在。
在講托福口語的第一個任務時他說:“考試的時候呀,你們要記得摒棄原則,不要管什么要不要臉,能說就行,想怎么說怎么說。比如說你想說中國過春節(jié)的傳統習俗,老外天天聽什么餃子啊煙花啊都煩了,你可以說點高級的,比如說,中國自古以來的過春節(jié)的傳統就是吃魚香肉絲。對方要是不信也沒事兒啊,你就說,我們早就改革了您還不知道?” 因為這段話,我足足笑了兩分鐘,直至腹痛。
接受了九年之久的英語基礎教育,我對英語課的第一感覺就是無聊,學校英語課堂的每一個四十分鐘都充斥著各種折磨。對我而言,英語語法的枯燥乏味程度與數學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培訓班老師的授課風格,讓強化班成為我學習英語的 ideal class(理想課堂),他糾正了我長久以來對英語課的偏見。我開始意識到,原來英語課也可以如此逗趣。
毫不夸張地說,為期十六天的托福培訓課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時光,英語學習的美妙之旅是從那時開啟的。
在培訓課上,學生時代的英文肥皂劇主角統統成為了歷史,無論是前六年的Lily 、Jack以及他們的一條叫做Lucky 的狗,還是后三年的李華和韓梅梅。托福班的學生,有的只是對英語純粹的熱愛和對高分志在必得的決心。老師們都激情四射,他們講課風趣,課堂氣氛極其活躍,完全沒有中學英語課堂的那種壓抑與沉悶。由于一個班的學生容量比中學的班級大了三倍不止,各種奇葩的學生也成為了教室里的一道特殊風景。歡樂的老師和學生們構成了妙趣橫生的托福課堂,在半個月的時間里搞笑事件頻發(fā),讓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總能找到興奮點。
為了提高我們的聽寫效率,聽力老師老陳為我們介紹了一款可以給聲音變速的軟件。眾所周知,在播放磁帶時如果把語速調的特別慢,出來的聲音效果基本就和《電鋸驚魂》里那種低沉的錄音差不多。相反,如果把語速從1.0調到2.0,其聲音效果則是一種尖利的吱吱聲,仿佛一只語速飛快的老鼠在講話。
曾經有個學生非常認真地建議老陳用2.0的音速去聽聽流行歌曲,說效果會極其喜感。當天晚上,打開這款軟件的老陳發(fā)了一會兒呆,無聊之下他做出了一個改變人生軌跡的決定:點開了一首歌,調到了2.0的速度。
“之后呢?之后發(fā)生了什么?”同學們著急發(fā)問。
“之后?”老陳笑著說,“我一晚上再也沒有干其他事情—簡直太喜感了!本來激情的曲子一放更加讓人熱血沸騰,本來舒緩的曲子一放就顯得十分奇葩。”
“第二天我又見到這個人,我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同學,你實在是太富有想象力了!昨天晚上我聽了一晚上的加速版的流行歌,效果就跟你說的一樣出人意料。實在感謝你啊!”
“老師啊,我得隆重向您推薦一位歌手,他的歌您放到2.0去聽才叫真正的震撼!”
“他叫什么?”
“維塔斯。”
輕松、歡樂,這樣的英語課堂氛圍,我還是頭一次遇到。盡管老師們講課的內容不知道比中學課本里的難多少倍,但我仍然樂在其中,視上課為一種享受。每當老師察覺到我們有些心不在焉時,他們不會像中學老師那樣祭出“你們是我?guī)н^的最差的一屆” 之類的話,而是會開個玩笑,或是講個故事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課堂,為我向高分的攀登奠定了基礎。
7月28日,托福強化班的學習宣告結束。我很清楚,接下來的征程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堅持走下去。我,要在35天的時間內戰(zhàn)勝托福。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