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海波 雷 蕾
寧陜問責懲戒呈“高壓態勢”
文/譚海波 雷 蕾
就是要讓我們的干部知恥而后勇、陣痛而新生,通過紀律作風整頓這場“效能革命”,使干部隊伍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財政局干部說說中央八項規定的具體內容,你們在‘三公’經費管理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經貿局干部談談中央六條禁令內容,你們在公車管理方面是怎么做的?”4月29日,寧陜縣紀委會議室內氣氛緊張,隨機考問、脫稿匯報、當場點評同時出現。這是該縣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座談會上的鏡頭,也是強化紀律整頓作風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寧陜縣把嚴格追責問責、強化明察暗訪、從嚴正風肅紀作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有力抓手,下硬茬、出實招、動真格,通過開展干部紀律作風專項整頓活動,提振了精氣神,凝聚了正能量,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
“就是要讓我們的干部知恥而后勇、陣痛而新生,通過紀律作風整頓這場‘效能革命’,使干部隊伍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座談會上,縣委書記鄒成燕話語堅定、擲地有聲。
這已是該縣兩個月內召開的第四個關于作風建設的專題會議。3月17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上,通報批評了機關、鎮村、執法單位、窗口單位存在的“庸、懶、散、慢、奢”等28個現象;4月1日召開的副科級以上干部大會,集中學習紀律規定,對全縣黨員干部違反工作紀律、公務接待規定等情形提出了13條“硬杠杠”;4月24日的黨政一把手視頻會議,對紀律作風再敲警鐘、再擰螺絲,編織紀律作風“鐵籠”。“如此密集地召開作風建設會議,在我的印象中還是頭一次。”縣紀委常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成英存深有感觸地說。
該縣從縣委書記到鎮村干部,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全縣31名縣級領導,191名正科級干部向縣委做出嚴格遵守八項規定深化作風建設的承諾,通過公示欄、網站、官方微博等媒介向社會公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和紀檢機關的兩個責任,實行縣紀委監察局干部連片包抓責任制,干部出現違紀行為的單位主要領導和紀委書記(紀檢組長)負連帶責任。
“縣委書記到行政小區暗訪上班紀律和辦公用房了。”4月23日,行政小區的干部們都在熱議這個話題。
事前不通告,進門不打招呼,就像來辦事的群眾一樣,走到辦公室門口即把相機快門一按;沒有問好,沒有寒暄,隨即查看單位出勤公示欄和出勤簽到簿,對應了解出勤記錄和在崗人員實況……類似這樣的檢查,已成為寧陜縣作風檢查組的常規性動作。
該縣從縣紀委、縣督查督辦室、縣文廣局抽調人員,組成明察暗訪工作組,擠出資金購買專業暗訪設備,采取明察暗訪、突擊查崗、模擬辦事、錄音錄像等方式,上路查公車派車單、加油單;到單位查公務接待單,看是否存在無公函接待、超標準接待;走訪群眾,與單位財務人員談話,查公款旅游以及變相公款旅游;到居民小區、休閑會所暗訪干部打牌賭博;不間斷突擊察訪上班工作紀律。制訂出臺《改進作風明察暗訪辦法》,實行暗訪工作周安排、月匯報、季總結,采取縣紀委常委包塊、紀檢干部拉網包片、連坐負責機制,輪流暗訪,交叉暗訪,定期回訪。在縣電視臺、縣紀檢監察網設立作風曝光臺和舉報箱,開通民情信訪直通車巡回接訪。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先后開展明察暗訪56次,下發通報5期,提出整改意見42條。
與此同時,該縣還通過設立舉報信箱、舉報郵箱等渠道接受群眾舉報,聘請黨風政風監督員11人,多角度、全方位對干部紀律作風進行監督。
“有人上班期間到菜市場買菜受到了行政警告處分!”這一消息在寧陜不脛而走。原來,縣紀委在暗訪中發現一干部上班期間到農貿市場買菜,依照相關規定迅速給予政紀處分,并全縣通報。
下班早退被局黨組責令作出深刻檢討,開會遲到3分鐘被縣紀委約談,曠會在全縣通報批評,公車私駕被免職,參與賭博受到行政記過處分……一時間,關于干部作風方面的處理,在全縣上下引起強烈震動,贊成的很多,不解的也有,甚至有人認為打一次牌就斷送了政治生命有些小題大做。但是,其間發生的一件真事,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嚴懲重罰的效力:有單位的干部上班玩電腦游戲,被前來辦事的群眾撞了個正著,這位干部隨即被單位責令糾錯,取消當年后備干部資格。大家從中悟出一個道理:玩游戲是個人的事,但什么時間、什么場合玩,影響到的卻不只是個人,而是群眾對干部隊伍的整體看法。
對作風建設中發現的違規問題,不“捂蓋”,不“護短”,及時采取提醒談話、書面檢查、通報批評等問責措施,對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進行督辦問責,涉及的領導干部一律先免職再依紀依規處理,對核實的問題點名道姓公開曝光,在全縣通報批評,寧陜縣追責問責的“高壓態勢”,增強了轉變作風的推動力和威懾力。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先后查處干部作風方面的案件10起,給予黨政紀處分11人,實施警示訓誡56人,收到了“查處一個、教育一片、作風轉變、群眾拍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