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貴
(畢節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貴州畢節 551700)
基于改性超薄磨耗層技術在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胡元貴
(畢節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貴州畢節 551700)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公路路面施工技術也得到不斷更新。改性超薄磨耗層技術屬于是公路的一層薄層罩面,其采用專用設備把15-25mm的厚斷級配改性熱瀝青混合料在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粘層上進行攤鋪,從而實現公路的預防性養護。本文通過實際案例分析該技術在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公路路面 大中修工程 改性超薄磨耗層技術
某公路為雙向四車道,全長共99.243km,路基寬度為29m,其完工通車時間是在2002年,截止到目前其日平均通車量達到20461車次。在此公路經過幾年運營之后,其路面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病害,為了對我國公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養護方針進行實現,就必須要對該路段公路進行養護。此公路主要病害為車轍,通常為2cm之內,部分也達到了3cm,另外還有一部分裂縫的出現。
粗集料。超薄磨耗層直接對交通荷載進行承受,因此必須要對其耐磨要求進行滿足。其中磨耗的評價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洛杉磯法,其二是微狄法爾法。洛杉磯磨耗損失實施進行粗集料使用性能評價的主要指標,其包括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抗車轍能力以及耐久性等,通常莫耗損失比較小的集料,其特點為堅硬耐磨,同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如果石料含有較多軟弱性顆粒,同時風化嚴重,那么就很難通過這一指標。所以說這一方法是對石料進行合理選擇的重要標準。另外在對洛杉磯磨耗要求進行滿足的情況下,還必須要對微狄法爾法磨耗試驗要求滿足,本次粗集料微狄法爾法磨耗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粗集料微狄法爾法磨耗試驗結果
細集料。本次細集料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級配選擇。混合料采用的為間斷級配瀝青混合料,本路店其設計級配如表3所示。

表3 混合料設計級配(質量通過百分率)
在改性超薄磨耗層技術應用中,對于改性瀝青具有嚴格要求,其能夠直接對路面使用壽命產生影響,本路段改性瀝青技術要求則如表4所示。

表4 改性瀝青技術要求
原路面處理。本次整修路段的病害主要是車轍,我們依照整修原則,如果車轍深度是在1cm以下,則不用對此進行修理;如果其深度是在1cm以上,則需要首先對其隆起部分進行銑刨處理,以能夠使路面縱向變形深度是在1.5cm之下[1]。其路段中存在少量的裂縫,因此還需要對其進行填縫處理,確保在路表面沒有出現填縫料淤積。在對其路段病害進行處理完畢之后,對其實施人工配合機械的方式進行清掃,整理平整,以便于實現新舊路面粘結。
攤鋪。改性超薄磨耗層在攤鋪過程中具有較多要求[2]:(1)在攤鋪過程中必須要對NovaPaver進行使用,如果這一要求無法滿足的話,則一定要對施工過程中粘層油的噴灑和混合料攤鋪速度進行有效的控制,確保兩者能夠協調進行。(2)在進行攤鋪之前一定要對熨平板進行預熱,同時還要將螺旋送料器以及受料斗上進行防黏劑涂抹。(3)明確標定乳化瀝青的噴灑量。(4)確保其在攤鋪過程中,溫度是控制在160℃-170℃。(5)確保其在攤鋪過程中,速度是控制在10m/min-30m/min。(6)如果當時氣溫是在10℃之下,就不能夠進行攤鋪,同時在雨中和雨后24h之內,也不能夠進行攤鋪施工。
施工結果檢測。施工結束之后需要對其施工結果進行相應的檢測,那么就要對其施工路段施工前后路面實施現場檢測,其中本次檢測指標包括有抗滑擺值、深度、動穩定度以及滲水系數。其檢測結果如表五所示。通過檢測發現,整修過的路面和之前相比,其路面抗滑、結構排水平整度以及高溫穩定性均比之前有了大大的提升,從而顯著提高了該路段的行駛性能。

表5 新舊路面的各項檢測指標比較
改性超薄磨耗層技術是當今公路大中修施工中的一種新型技術,其能夠對公路起到良好的預防性養護作用,總體來說超薄磨耗層技術在其應用中,便于進行掌握,同時其技術磨合期短,能夠對其施工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便于在公路路面大中修中進行廣泛的應用。
[1]靳彥彪.超薄磨耗層粘層材料使用性能研究[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3,(1):258-260.
[2]陳宇,盧孝益.NovaChip改性超薄磨耗層技術在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中的應用[J].公路,2011,(8):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