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從古至今,科學決策成為事業成敗之關鍵,已經有過無數事例的佐證。
廣東省是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地區,經過30多年的積累,其珠三角地區已富甲一方;然而,在粵東西北一些山區,仍然有大量的貧困現象存在。如何才能實現科學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課題突出地擺在了決策者們的案頭。
2007年冬,新一屆省委、省政府領導者上任伊始,便從大局出發,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政治責任心,將扶貧“雙到”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并設計了一整套理論和實施工作方案,在南粵大地掀起了一股強勁的“富廣東”脫貧風。
白駒過隙,廣東的扶貧開發層層進階,從理論和實踐上環環創新,探索出一條具有廣東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
“廣東扶貧濟困日”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倡導并首先提議設立的。2010年6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確定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為“廣東扶貧濟困日”。從2010年至今,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已經舉辦了五屆,五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社會、各行業間形成了強烈的慈善共鳴。據廣東省審計廳公布的數據,2010年至2012年,前三屆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累計認捐金額達到1251902.23萬元,按捐贈合同或捐贈承諾應到賬1116863.80萬元,實際到賬838462.90萬元。
幫扶項目越做越細
據了解,經過多屆的成功舉辦,廣東扶貧濟困日深入民心的同時,其發展也朝著更細更全的方向前進。今年“6.30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繼續將改善殘疾人民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把資助廣東省殘疾人托養康復中心建設項目列入活動的重點推介項目。省殘聯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社會各界有著大力弘揚扶殘助殘精神、積極參與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優良傳統,呼吁各慈善團體、熱心人士繼續踴躍為殘疾人事業慷慨捐款、籌集資金,傾力幫助殘疾人排憂解難、改善生活、融入社會。
截至2013年6月,通過“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全省21萬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完成危房改造2.9萬戶,受益殘疾人3.2萬人;采取各種臨時救助、補助措施,為41萬殘疾人提供社會救助;9項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低保家庭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制度全面落實,殘疾人社會保險參保率穩步提高。
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度廣東省殘疾人小康實現程度為64.7%,比2008年度提高11.7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殘疾人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其中殘疾人生存狀況小康實現程度為68.8%,較2008年度提高10.5個百分點;殘疾人發展狀況小康實現程度為55.7%,比2008年度提高11.6個百分點;殘疾人環境狀況小康實現程度為71.2%,較2008年度提高14.4個百分點。
2013年,廣東省各級殘聯通過殘疾人扶貧、就業、培訓基地免費為農村16287人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扶貧基地帶動安置5157人就業,農村從事生產勞動及其他形式就業62000多人,危房改造1807戶,25074人脫貧。貫徹落實國家《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和《商務部中國殘聯關于印發《“十二五”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助殘扶貧項目實施方案》對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創業的殘疾人進行扶持,幫扶貧困殘疾人或家庭成員就業,增加收入,擺脫貧困。


據統計,2013年廣東省政府把為5000戶貧困家庭殘疾人提供居家康復服務和為5000戶貧困家庭殘疾人實施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列入十件“民生實事”。省殘聯先后在廣州市和河源市召開現場會和技術人員培訓班,統籌推進相關工作;同時深入各地指導、督查全省貧困家庭殘疾人居家康復和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項目進展情況。全省為5159戶貧困家庭殘疾人提供居家康復服務,完成率116.6%;為11099戶貧困家庭殘疾人實施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完成率222%,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任務指標。
慈善事業越做越強
在今年的廣東扶貧濟困日,一些城市在活動期間還有不少振奮人心的消息。如在東莞,今年就將“東莞慈善日”與“廣東扶貧濟困日”合并同步開展,時間同樣為6月30日。2010年至2013年,這兩大活動都已開展了四屆,募集善款總額達6.83億元。今年活動期間東莞將繼續舉行全明星慈善籃球賽、“十大慈善人物”評選等活動。
2010年,“廣東扶貧濟困日”和“東莞慈善日”同年設立。其中,“廣東扶貧濟困日”前四屆已募集3.55億元,“東莞慈善日”活動前四屆已募集3.28億元;共實施慈善公益項目累計超過1806個,受益群體超過30萬人。為進一步整合社會慈善資源,有效降低慈善活動經費支出和愛心企業行善成本,將慈善事業越做越強,東莞市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將這兩大活動合并同步開展,并確定每年的6月30日為廣東扶貧濟困日暨東莞慈善日。
根據《2014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暨東莞慈善日活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今年活動期間,書畫慈善拍賣、發動企業設立或增資冠名專項基金、第二屆“十大慈善人物”評選等活動將輪番登場。此外,初定于10月25日晚上舉行東莞全明星慈善籃球賽,由東莞新世紀隊對陣廣東宏遠隊,通過球票義賣、現場廣告、競拍等形式募集善款。
兩大活動合并后,根據《方案》,對于兩項活動整合后接受的社會捐款,定向捐贈部分按照捐贈人意愿進行使用,非定向捐贈部分按照“廣東扶貧濟困日”和“東莞慈善日”各50%劃分。其中,劃分為“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捐款部分,80%用于對外扶貧,20%用于市內扶貧,若省要求按比例上繳,則只計算劃分為“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捐款部分,上繳省后余下捐款按照這一比例分配使用。劃分為“東莞慈善日”活動捐款部分,則全部用于東莞慈善公益項目。
貧困不除 雙到不止
2014年6月30日,廣東省迎來了第五個“廣東扶貧濟困日”,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已實施了幾年時間,全省各地、各單位已經探索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做法。
“雙到扶貧,已經解決了‘誰去扶、用什么扶的問題,今后要集中解決‘如何扶好的問題。”廣東省委、省政府及時指出,已經脫貧的貧困村貧困戶具有脆弱性,不確定因素還很多,要想穩定脫貧,必須“扶上馬再送一程”,加快構建扶貧開發長效機制,幫助貧困群眾走穩定脫貧的新路子。
隨著2011年扶貧“雙到”工作進入第4個年頭,“雙到”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廣東省委、省政府對進一步推進農村安居工程建設作出新的決策和部署。從2011年起至2015年,省財政統籌安排54.15億元扶持54.15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進行住房改建;統籌安排18億元對居住在高寒山區等“兩不具備”的3000個自然村6萬戶30萬群眾實行搬遷安置。省長朱小丹指出,在限定時間內,較徹底地解決全省農村安居問題,這是省內多年來,在“三農”工作中,決心最大、力度最大、目標最明確的一次。
當前,扶貧開發已經從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扶貧開發事關發展全局、事關群眾福祉、事關長治久安,是一個長期、動態、艱巨的過程。要堅持對口幫扶長期化、干部駐村長期化、對貧困村的財力扶持長期化、社會扶貧長期化、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長期化。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為實現“共同富裕”這個長期目標,廣東正不懈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