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梅花
現代民間畫的特點
◎康梅花
民間畫,原名農民畫,它屬民間藝術范疇,是在傳統民間藝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全國解放后,廣大農民占有了生產資料,物質生活有了保障,精神文化生活日漸豐富,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民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裕,農民美化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民間畫就在這種形勢下產生了。在全國相繼出現了陜西戶縣、上海金山,山東日照,遼寧東溝,我們樺甸在1979年民間畫作者就有21名。
民間畫已誕生幾十年,但它的確切概念,至今仍在爭議中,有人認為凡是農民畫的美術作品都應稱之為農民畫;有人認為具備傳統民間風格的作品應稱之為民俗畫。我認為,一種畫的形式或名稱,是不能以作者的身份來定論的,喜歡并畫這種畫的人不僅僅都是農民,還有教師、工人、干部……我認為,由廣大民間藝術愛好者創作出來,運用民間藝術和現代藝術相結合,創作出具有民間藝術風格,又具有一定時代特色,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繪畫作品都可以稱為現代民間畫。
民間畫之所以能夠區別于其他藝術形式而獨立存在,是因它具以下特點:
民間畫在創作上不受材料的限制,油畫色、水彩、水粉色、國畫色、國畫紙、圖畫紙、畫布均可。民間畫的作者情況也復雜,他們的閱歷、文化、藝術修養、生活條件不盡相同。另外,民間畫沒有固定的約束,就是說民間畫也可以是以油畫、版畫、國畫、年畫等形式表現出來。如張德年《農家》《山里人》是油畫,康梅花《秋實》《向往》是國畫等。
大部分民間畫作者沒有透視、素描知識,面對一張紙產生不了立體的想象,而是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各個事物特征及各個物體之間關系的印象來畫。他們也沒有空間與時間的概念,把想畫的不同時間、空間的事物都放在一個畫面上進行描繪互不遮擋,所以畫面往往排列得非常充實、飽滿、氣氛濃郁,感情表現得也很強烈。如陳寶和《過年》整個畫面布滿了形態各異的燈籠以及歡樂的笑臉和煙花,這在透視學上是說不過去的,但它卻很好地表現了過年那熱鬧的場面和喜慶的氣氛。這樣處理是符合民間審美意識中注重表意、傳神、抒情這一要求的。李兆義的《金秋》畫得非常充實,作者在畫面上均勻地排列了許多糧食、住房、果樹,表現了農民們物質文化生活的極大豐富,也喻示了農民豐收后的歡快、欣慰的心情,但實際生活中卻不可能是這樣。張德年《對話》畫面上白天、晚上說不清,春夏秋冬說不清,所以說,民間畫有些是合情不合理的。有的作品內容并不豐富,但表現形式和構圖上也追求整個布局充實,通過小的色塊、小的形體及局部的深入刻畫來達到耐看、飽滿的效果。如《雞》這幅畫,對人物刻畫得簡單,但對雞刻畫得很細致。作者通過對眾多雞的刻畫反映了黨的富民政策給他們帶來富裕的生活,使每個觀眾都受到了女主人公發自內心喜悅之情的感染。再如《農家飯桌》,一組靜物布滿了畫面,反映了農民富裕的物質生活。
夸張就是過分、過重、過大、言過其實、畫過其實。作為藝術品應當力求反映事物的某種本質特征,而并非全部。為了突出事物的某種本質特征,就要向同一方改變事物內部的關系,在現實生活中,本質上不過居于主要地位,但藝術卻要使它支配一切。藝術家要像九方皋相馬一樣發現,抓住本質,進而加以表現。齊白石老人說:“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大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就是說夸張要適當,要有一個“度”的限制,民間畫運用夸張的幅度是很大的。王詠梅《大姑娘美》這幅作品圈套地夸張了大姑娘扭大秧歌時肩、臂、腿的動勢,成功地表現了東北大姑娘扭秧歌時的愉快心情。再如陳淑江的《關東喇叭》,作品夸張了關東大喇叭的比例,如果近正常畫氣氛就沒有那么足。
民間畫的對比是很強烈的,這種對比主要是指畫面的各種關系而言。典章畫家在反映客觀物象時,主要強調自己的印象、理解,不太考慮其中的各種關系,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印象來重新安排、組合這些關系。另外,傳統的審美意識在他們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注重固有色,側重表現意象,“以意舍形,以意舍色”。這就使民間畫作者更愿創作色彩比較強,明暗反差大的作品了。如張德年《鬧洞房》這幅畫,冷暖對比強烈,明度層次少,通過冷暖對比表現了洞房內其樂融融的氣氛,加上窗外孩子們的爭先恐后上窗臺看熱鬧的場面,更能表現出屋里的熱鬧。此景與院外白雪相映,更能體現出東北所特有的生活樂趣。
裝飾性強是民間畫最主要的特點,是民間畫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這主要是由民間畫家的審美意識所決定的,要求民間畫不但要“耐看”,而且要“好看”,好看就是不但要求內容美,而且要求形式美,作者們把創作作為自己的一種精神生活來看待,并用民間畫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環境。他們把從前輩勞動人民那里承襲來的審美意識,繪畫技巧,表現手法都融匯到民間畫的創作里,這樣,民間畫裝飾性強的特點就形成了。如《多彩的六月》,畫的是六月間,婦女溪邊洗衣的場面,作者把各種顏色鮮艷,形狀各異的小花布襯布被面,擺放在野花盛開的草地上,蝴蝶分不清哪里是花布上的花哪是野花,飛舞著,洗衣的婦女孩子們嬉戲著,整個畫面就像一塊花布一樣,勞動的場面畫得是那樣的心情愉快,浪漫而富有詩意,難怪有人稱民間畫為“民歌式的藝術”。五詠梅《鄉情系列》的40多張畫,裝飾效果極強,是典型的裝飾畫,沒有什么情節,但是作者把畫面處理成一個手帕放開畫面,畫面上畫的是民間布老虎、獅子、貓、牛等動物,用黑地,大紅、綠、蘭,用了較多的金線,因而作品有一種古拙、淳樸、厚重的裝飾美。作者還把兒童的五官、發式等進行了變形處理,使作品有一種天真、幼稚、可愛的意境。吉林藝術博覽會上,這類的畫深受人們好評,是賣得最快的一種形式的作品。形式與內容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要有機地聯系起來,像茅臺酒那樣,酒加上獨特的包裝,才更為人們欣賞和歡迎。
(作者單位:吉林省樺甸市文化館)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