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蕾
探析群眾舞蹈對公共文化建設的作用
◎吳雪蕾
舞蹈為人類所創造,故而具有顯著的群眾特性,現如今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舞蹈也已經成為了群眾文化的一部分。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要堅持面向基層,服務于群眾”,正是將群眾舞蹈作為公共文化推廣開來的一種宣傳方式。而如今,群眾舞蹈的確也是受到了越來越多群眾的喜愛。本文主要結合當前我國群眾舞蹈發展現狀探討其對公共文化建設的作用,以供業內人士探討交流之用。
群眾舞蹈 公共文化建設 作用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人民群眾開始更為關注對精神需求的滿足,為此,人們發揮其創造力在日常生活中開展了很多文化活動。其中,廣場舞為我們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的群眾舞蹈,所謂群眾舞蹈,又稱為社會舞蹈,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參與主體,通過舞蹈來表現群眾生活狀態的一種社會文化活動。隨著群眾舞蹈在中群眾的普及和發展,現今不僅舞蹈形式多樣,包含民間舞蹈、交際舞蹈、兒童舞蹈等,能夠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參與者,還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體現著一個時代的變化和進步。
群眾舞蹈之所以廣受歡迎,原因在于其不僅簡單易學,且現場感染力強,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緊密相關。以廣場舞為例,其最為突出的特性便是自娛性,究其根源,在于廣場舞及其它類型的群眾舞蹈均是產生于勞動生產過程中,是以人們群眾的日常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為基礎的一種自我表達方式。推陳開來,可知群眾舞蹈是通過休息及娛樂相結合的形式而興起的一種公共文化,具有業余性特征,同時也具有社會性特點。
就目前群眾舞蹈在我國發展的情況來看,群眾舞蹈的參與人數明顯呈上升趨勢,且發展速度較快。具體表現為:①群眾舞蹈參與群體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目前,我國各大中型城市的人民群眾對于參與群眾舞蹈的熱情非常之高,群眾舞蹈參與者明顯呈現出急速增長的態勢,且不僅是人數單方面增多,參與主體的社會身份也較為多樣化,各種職業及各種年齡層的群體均有參與。②群眾舞蹈的參加場所越來越多。現今的群眾舞臺幾乎在有音樂的地方便可看到,城市廣場、社區活動室、操場抑或是公園等地均可隨時看到隨著音樂節奏和著舞蹈動作的人們。③群眾舞蹈樣式多樣化。群眾舞蹈樣式由其參與者群體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所決定,也由此造成群眾舞蹈的多樣化。現今的群眾舞蹈不僅僅有老年群體愛好的秧歌舞、交誼舞及廣場舞,還有青年群體喜歡的爵士舞和街舞等。
從某種程度上,群眾舞蹈作為一種公共文化,其對于我國公共文化的建設也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以吸引群眾參與鍛煉其身心而促進公共文化建設
舞蹈既屬于公共文化的組成部分,從其本質來說,也屬于一種運動形式,因此堅持舞蹈練習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鍛煉呼吸系統及心血管,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體協調能力。人們白天經過長達數小時的工作,多數人都會覺得身心疲憊,需放松心情,舒展筋骨。群眾舞蹈可以滿足這類人群,人們可以通過練習自己喜歡的舞蹈而放松身心,通過跳舞時營造出的愉快氛圍感染他人,讓大家在舞蹈中感受輕松,得到快樂。由此可見群眾舞蹈具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和社會性,而這也是公共文化建設所需要的最為關鍵的特性之一。所謂的公共文化建設,政府雖然是建設主體,但是只有人民群眾參與方可使之落到實處。
群眾舞蹈作為公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對于提升人民群眾的素質水平及加強社會精神風貌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促進公共文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水平,首要便是要充分利用群眾舞蹈的社會性和感染性,為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愛好的群眾安排他們說喜歡的舞蹈教學,吸引群眾參與鍛煉群眾身心,共同推動公共文化建設。
2.以提升參與群眾的文化素養而促進公共文化建設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可知對于當前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的人們而言,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心。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為創造出有利于公共文化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的社會條件,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個人的文化素養的豐富已經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群眾舞蹈的發展和完善,不僅可以讓參與其中的群眾加深對舞蹈的認識和了解,還可讓群眾在鍛煉身心的同時提高個人審美標準,提高自我文化素養和文化水平。如今的群眾舞蹈顯然已經成為了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群眾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群眾展現人民風采,宣揚美好生活,還可促使社會公共文化建設呈多樣化發展。而這些無疑對社會公共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良好影響。
3.加強公共文化建設從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進程
群眾舞蹈是社會公共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其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增強其吸引力,引導群眾參與,而于參與過程中,歡樂的氛圍和身心放松狀態更利于培養群眾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提高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但是應當明確,要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共文化建設氛圍,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則需要從根本出發,即由加強群眾基礎文化的建設開始。群眾舞蹈的特性之一便是社會性,而開放性則是由群眾舞蹈選擇的場地而決定的,在城市的很多地方,不論是城市廣場、社區活動室、操場,抑或是公園等地均可隨時看到隨著音樂節奏和著舞蹈動作的人們。由此說明,群眾舞蹈具有著一定的特性,即社會性和開放性,及其上文說闡明的感染性。筆者認為,只有將群眾舞蹈深入群眾,方可真正讓群眾成為公共文化建設的主體,讓群眾在公共文化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影響力和功用以加強公共文化建設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對此,應當首先掌握好群眾舞蹈的特性,以特性吸引群體參與,優化資源利用。
群眾舞蹈的發展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國民經濟能力及人們的生活水平均在不斷提升,由此作為公共文化建設一部分的群眾舞蹈才會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一大追求。由此也反映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和諧,人們精神生活質量及幸福系數均越來越高。
由上可知,群眾舞蹈可以促進公共文化建設,提升公共文化建設水平,同時對于推動和諧社會創建進程也具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現在的群眾舞蹈因其多樣性而受到不同年齡層群眾的廣泛喜愛,也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隨著群眾舞蹈形式的多樣化和內容的不斷豐富,不僅社會公共文化的建設進程得以加快,且和諧社會的構建之路也會更為順暢。
但是在建設公共文化過程中,應當注意不僅需要注重參與者的積極性,也需通過各種手段來滿足其不同層次的需求,讓群眾舞蹈更具“群眾性”,成為更多人民群眾的娛樂方式和鍛煉方式,以使群眾舞蹈在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提高其文化素養,從而發展社會公共文化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綜上所述,群眾舞蹈利于促進公共文化建設,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但是應當注意需在了解群眾舞蹈的基礎上發揮群眾舞蹈的重要作用,使人民群眾強健身心,陶冶情操以提高文化素養,體現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以加強公共文化建設而為建設和諧社會作貢獻。
[1]李雅琴.新時期社區群眾文化建設探析[J].藝術科技,2014(6)
[2]姜霞.推動廣場文化建設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J].群文天地,2013(9)
[3]徐丹.群眾舞蹈在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2)
[4]馮偉萍.群眾舞蹈在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3(12)
[5]李霞.城市舞蹈助推河北文化建設的發展[J].河北學刊,2011(1)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文化館)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