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杰
我對文學的一點認識
◎孫 杰
我從青年時期就熱愛文學創作,雖因工作轉型,中途放下了20多年,但對文字的喜愛并沒有改變,近兩年又開始了創作。很多人熱衷于文學創作,那么文學創作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從宏觀上說:文學是社會人心經過創造過程的反映;反過來社會人心要受到文學的熏陶與影響。社會向文學創作者們提供素材;文學創作者們向社會提供教益。作品的表達是作者的感情因素在主觀創作過程中的一種反映;這種主觀創作的過程,也必然受到感情因素的影響乃至自身作品的牽制。為此,文學有它的多面性和雙重性的藝術效果,文學藝術使人類的高尚情操在社會活動中得到陶冶和提升。文學的創作離不開時代,離不開社會前進的鼓點。文學創作是作者的創造性勞動,它體現了作者通過作品向社會表達的某種訴求,這種訴求體現了作者本身道德情操和藝術素養的高低。
人們最高的精神境界就是文學,除了鉛字成品書籍外,也包括網絡文學,影視劇作。文學能使無數個體小心團結而成為群體的大心,這是文學獨具的魅力。文學能擊穿黑暗迎來光明,使人們拋棄自卑和淺薄,趨向高尚和精神的自由。文學創作善于發掘世間的善良和正義,能幫助人們了解自身,喚醒靈魂中的羞恥感,激發勇氣、信心和膽識,用美好圣潔的情操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作者必須自覺地扎根本土,擁抱生活,關注民間疾苦,把向往真善美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用優秀的作品凈化人心,以提升民族的整體素質。
從微觀上講,文學作者雖然文學認識的切入點不同,文學創作的動機不同,但都是通過文學創作,把成果展現在世人面前,除了一吐為快,內心世界也享受到了對文字排列的愉悅。
文學創作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勞動,更是連接大眾精神食糧的紐帶,通過作者的耕耘和收獲,民族的文化得以傳承,這恐怕就是文學創作的目的。
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獲,我在《參花》已經發了十幾篇小說,主題大多是故土情結。《參花》發表的純文學作品,給了我美好的心靈享受和創作動力。
我的文學創作擱淺多年,近幾年又重新起航,自然是小舟蕩漾,在樓亭玉閣下的漣漪中了以心怡。雖不會去乘風破浪,征戰于浩瀚的文字海洋,也不愿揚名于浮華的云霧之中,飄渺的無了根蒂,卻愿在奮進中品嘗搏擊的滋味。文學創作就像一鍋老湯,越熬越香。
(責任編輯 高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