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才
淺析漢中風景油畫現狀與發展
◎石玉才
漢中風景油畫是以漢中獨特的風土為主要題材的油畫作品。它具有中國本土油畫的內在屬性,同時也與中國整體的繪畫環境密不可分。作為一個受眾相對較小的繪畫題材,漢中風景油畫的發展既有先天的優勢也有后天的不足。如何在保持本土油畫特性的基礎上發揚藝術家個人的藝術追求,從而推動其在社會的影響與知名度,通過分析現狀尋求發展的方向與出路,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漢中 風景油畫 繪畫語境 發展 本土
在油畫作品中風景油畫因為其寬泛的審美情趣和較低的解讀難度使得它更容易被普通觀賞者所接受。同樣因為適用于幾乎所有的繪畫語言和更加自由的畫面組織度所以被很多藝術家們所鐘愛。同時風景油畫作品也是最常見的被用以展現藝術家對某個地區獨特情感的表達方式
學者們習慣于以秦嶺淮河將中國在地理上區分為南方和北方,畫家們也根據各自繪畫語言的不同而被劃分開來。南方畫家注重對風光情調的解讀,畫面溫婉細膩,北方畫家則更注善于營造粗狂有力的氣氛,畫面顯示出厚重的質感。與之相比,漢中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風景油畫的定位上都很難武斷地被歸入哪一個大類中去,在這種體量層面上的對比中,漢中風景油畫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小語種”,但是這種情況不能簡單地被定義為尷尬,實際上漢中風景油畫正是借助了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逐步頑強的成長和完善起來。
漢中位于陜西南部秦嶺與巴山之間的漢中盆地,濕潤適宜的氣候成就了這里豐富的植被資源,獨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其境內高山峽谷、河流草甸的美妙自然景觀。從整體上來說,以漢中風景為題材進行的風景油畫創作在藝術風格上正逐步呈現出共同的趨勢,這種趨勢并非簡單的雷同,而是在畫面效果上兼具了北方畫家的質感和南方畫家寫意的韻味,這種趨勢實際上也是建立在漢中整體的社會和自然環境基礎之上的,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有這樣的表述:藝術作品的產生和環境必然完全相符,有什么樣的環境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藝術作品。
風景油畫作品中,色彩無疑是最為直觀的一部分,它能夠最直接地引發觀賞者視覺上的共鳴。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理位置的角度下,色彩所呈現的表象和含義也具有不同的心理解讀。而漢中風景油畫畫面中的色彩總體上則更加趨向于南方的用色,色彩濃郁鮮明,具有唯美主義的特質,追求相對柔和情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兼具了北方畫家畫面中的直率,大面積地采用灰色調和鮮明純凈色彩的對比,對黑色與檸檬黃毫不回避,形成了畫面色彩上另一種讓人耳目一新協調。造成這種用色方式的原因也和當地的氣候和環境有關,在漢中的風景中,經常可以看到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的翠綠。這種綠是純凈的生冷的綠色,濃郁到似乎要凝結成一團的狀態,在總是灰蒙蒙的天空的印襯下,這種綠和泥土的紅色則顯得尤為刺眼。因此在感受的抒發上,藝術家們喜歡采用看似極端的對比來重現這種感官上的刺激。
漢中風景油畫在立足畫家本身的表達意愿的基礎上,也在積極地進行著實驗和吸納。既然是實驗,那么成功和失敗都不足為奇,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從中吸取到可借鑒的經驗。同時因為地理位置和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限制,畫家們在進行風景油畫創作的時候也不免會受到外界的種種影響,而現在很難界定孰優孰略。漢中雖然處于陜西省行政管轄范圍以內,但是其與四川的人文風土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同樣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兩個巨大的文化載體的吸引和爭奪。在這種境況下,漢中風景油畫所呈現出的狀態必然也是在陜西的黃土畫派與四川巴蜀畫派的邊緣游走。
漢中風景油畫目前的現狀實際上也是當下中國很多地處多個文化集群交接地帶的藝術形式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之下,單純的選擇一個文化集群進行全盤接收的后果就是地方特色的消失。但是選擇依舊停留在原地,其結果也必將被其中某一個文化集群所吞噬。因此想要在堅守地方特色的同時有新的發展,首先在風景油畫或者說在繪畫界產生一位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從而在創作上具備一定的指向性。其次應該積極的進行展覽,以一個群體的姿態向外界展示本地區一些特色和藝術風貌,在更大的范圍中加強與其他藝術家的交流與切磋,增強社會認同。最后從藝術家本身出發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堅持寫生,這樣才能從自然界中不斷地汲取更多的感受和養分,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繪畫語言。
一幅好的作品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積累,一個好題材的形成也需要艱辛的收集和鍛煉。漢中風景油畫的成熟不僅需要藝術家們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發掘同樣也需要社會的關注和認可。而當漢中風景油畫逐步走向完善的時候,也必定會推動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
[1]丹納 《藝術哲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8年3月1日
[2]秦建星 我國當代風景油畫語言地域性淺析 《新視覺藝術》,2013年第二期
[3]蔡峰 風景油畫個性化語言成因探析《藝海》2012年11期
[4]張巍譯 當代美術語境及中國美術發展《藝海》2010年8期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學院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