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鄧飛出生于湖南沅江。濃眉大眼、目光犀利,從外表來看,鄧飛透出一股子大俠的氣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調查記者出身的鄧飛,寫過不少“堅硬”的輿論監督報道,以知識分子的理性與尖銳為國家、社會“把脈”;然而作為中國有影響力的公益人士,鄧飛又以他善良柔軟的一面,幫助民間和貧困地區的弱勢群體,推動中國公益事業前進。
2011年初,《鳳凰周刊》記者部主任鄧飛與國內500名媒體人和國內幾十家主流媒體,聯合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發起“免費午餐”公募計劃,倡議每天捐贈3元為貧困學童提供免費午餐。
同年10月8日,湖北省“免費午餐”計劃啟動儀式在鶴峰縣高原小學舉行,從此該校72名學生吃上了“免費午餐”。12月1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與鶴峰縣委、政府達成合作協議,采取政府為每生投入1元,基金會資助2元的“1+2”模式,讓鶴峰縣43所村級小學的4381名學生吃上了“免費午餐”。
2012年2月,國家實施農村中小學營養改善計劃。鄧飛和他的公益團隊將“免費午餐”計劃與國家營養改善計劃進行整合,將“1+2”模式升級為“1+2+3”模式,即政府投入1元、基金會資助2元、國家補助3元,免費為農村小學生提供3元標準的午餐和1.5元標準的“營養早餐”。2013年10月,又將“免費午餐”計劃從農村小學擴展到農村中學,受益學生由10502人增加到14425人。至此,鶴峰縣所有農村中小學學生全部吃上了“免費午餐”。
免費午餐做了半年之后,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由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按照每個學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惠及680個縣市的約2600萬在校學生。事實上,3元的標準,正是借鑒自免費午餐,“免費午餐”計劃與國家營養改善計劃實現了完美對接。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前司長王振耀曾高度評價鄧飛的免費午餐:“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規模的政府回應,這不僅是中國慈善史上絕無僅有的,就是歐美一些國家也沒有。”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成立這么多公益基金, 并且保證每個基金都在積極運行之中,鄧飛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公益王”。但是他卻說:“我不是名人,我是一個志愿者,努力給中國慈善領域注入新的力量,帶來新的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