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子姐姐”劉發英的眼里,網絡是一根看不見的紅線,一頭牽著貧困地區想讀書的孩子,一頭連著天下的愛心人士。
劉發英網名英子姐姐,她與網絡助學結緣于2005年秋季。那時她在資丘鎮白沙坪小學任區長兼校長,學校里有部分貧困家庭的孩子讀不起書,面臨失學危險,作為校長,她為此憂心焦慮。有一次,她接待了兩位來自武漢“心之旅”的助學志愿者,才第一次接觸到“網絡助學”的概念。從那時起,她便在“心之旅”注冊了“英子姐姐”的網名,并嘗試著開始通過“心之旅”發布貧困學生的信息。
為了盡快得到廣大網友的信任,英子姐姐在網上留下自己的真實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生活照片、電話和QQ號等。在與網友的交往中,英子姐姐堅信,信任是可以通過待人真誠、以心換心來獲得的。她總是亮真心、講實話、吐真言,推心置腹,對方也通過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加以驗證。這樣,她通過真誠的溝通很快贏得了大家的信賴,結識了不少同樣愿意以真心相回報的愛心網友。
英子姐姐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QQ,一一解答網友們的提問。幾年來,她建立了十大本網絡助學資料,執筆撰寫的走訪貧困學生日記等資料達到五萬余字。英子姐姐把所有的助學款項都一筆一筆地在網上進行了公布,收到捐款數額多少,受助人是誰,受助人的收條和簽字以及照片都進行公布,毫無隱瞞,也從沒有出現任何差錯。多年來她為此支付的電話費、電費、交通費、文印費、接待費用達萬余元,而這些都是她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來的,不曾從愛心網友捐款中開支一分錢。同時,“網絡助學”幾乎占用了她全部的業余時間。
英子姐姐不僅自己通過網絡在海內外搭起愛心橋,而且帶動社會各界漸漸形成了一個“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到目前為止,該團隊共有成員32人,包括顧問組、走訪組、聯絡組、網站技術支持等10個組。這個團隊中,有退休副縣長,有團省委青基會的領導,有全國勞模,也有縣直機關的多名公務人員,更有多名海外愛心人士。
九年多的網絡助學,英子姐姐結識海內外愛心網友1600余名,募集助學款800余萬元,惠及湖北省長陽縣及周邊縣市2000多名貧困學生。她以真誠和堅守,搭建起了山區學子與外界的愛心橋梁,共同締造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社會扶貧愛心傳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