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曉華
奉賢:做足前期功課問診生態建設
文/徐曉華
“今天的專題詢問有實實在在的內容,不是客套地問,而是切中要害、入木三分地問,讓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當場‘紅了臉、出了汗’”,這是5月22日,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就區政府關于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后,一位常委會組成人員道出的心聲。
奉賢區四屆人大常委會選舉產生以來,將開展“專題詢問”作為加大監督力度、增強監督實效的重要舉措,嚴格按照張德江委員長提出的“專題詢問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過場”的要求,做深做實專題詢問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真正使詢問成為深度監督之問、代表民意之問、推動工作之問。
回應關切:精心選擇主題
去年奉賢受理的各類環境信訪投訴多達3365件,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只有1000件左右,三四年間翻了一番還多,折射出百姓對生態環境的關切之情。今年人代會上,11位區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奉賢歷史上首個議案《關于嚴格貫徹落實秸桿焚燒有關規定的議案》,議題同樣緊扣生態建設保護工作。奉賢區人大常委會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召開黨組會議、主任會議認真討論,將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作為詢問主題,部署組織方式等事項,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天龍還在詢問之前就準備事宜專門聽取相關工委匯報。
深入調研:掌握真實情況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為了充分了解和把握實情,做到“肚里有貨”,奉賢區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詢問主題,在調研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上下功夫。通過召開代表座談會,對近兩年人代會上區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和書面意見進行梳理,并通過信訪、投訴熱線等渠道,收集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匯集成7個重點問題;通過召開專題調研會,聽取和收集來自各鎮、社區、開發區環保工作分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意見;通過組織視察,實地察看部分養殖場、黑臭河道和田間棚舍,了解本區整體環境質量及當前群眾普遍關注的、反映比較強烈的生態環保方面突出問題,并就此多次展開討論和研究。經過近2個月的密集調研,調研組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形成調研報告,為開展有針對性的詢問提供了較為準確的資料參考。
專題培訓:做好知識儲備
今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在新環保法通過的第一時間邀請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作專題報告。“張全局長結合我區實際,圍繞新法的地位、基本理念和基本制度,構建政府、企業、公民等多元主體共治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以及對促進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作用等內容做了詳細介紹和闡述,為我們開展專題詢問增添了底氣。”一位調研組成員在參加完專題培訓后這樣說道。
詢問現場:氣氛熱烈有序
區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專題詢問開始后,孫躍明委員首先發問:“調研中發現,我區河道整體水環境質量不盡如人意。請問將通過哪些措施來改善河道水生態環境?”
區環保局局長隨即答道:“現已采取三項措施:一是加強截污納管,爭取2014年底保留工業地塊污水納管率100%,非保留工業地塊90%以上。二是持續推進2013年2782戶和2014年1216戶農村生活污水工程建設。三是嚴格查處污染物非法排放。”回答數據翔實,措施具體,詢問人聽了也頻頻點頭。
隨后,會場內你來我往,又先后有7位常委會委員和列席會議的代表進行提問和追問,9個部門負責人應答或作補充。雙方圍繞本區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深度交流,共商解決之道。
專題詢問始于問、不止于問。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陸興祥要求相關工委和辦公室將委員、代表們的意見建議進行匯總后轉交區政府。區政府要在認真研究后切實提出改進措施,并在三個月內向人大常委會提出研究處理的書面報告。區人大常委會將審議這個報告,并開展監督后實效評估,及時向全區人大代表通報,把專題詢問的成果轉化為改進工作的實效,切實推動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