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漢飛
人大信訪服務常委會監督工作的思考
文/蔡漢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強人大常委會同人大代表的聯系,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侗O督法》規定,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是常委會開展專項監督工作、確定專項監督內容的來源之一。人大信訪作為人大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途徑,不僅是人大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而且對加強人大監督,服務常委會履職,具有獨特作用。
人大信訪為常委會監督工作服務,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努力實踐。通過收集、整理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反映強烈的問題,為常委會審議和調研工作提供社情民意;通過提供一類性問題的信訪情況綜合分析,為常委會審議和監督工作提供素材;配合、協助專門委員會對一些突發、重大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專項監督調研,為專委會專項監督工作提供信訪分析材料;通過對重大信訪事項進行跟蹤調研,推動“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通過組織市人大代表參與信訪活動,為代表依法履職提供更充分的社情民意。但從新時期人大信訪為常委會監督工作服務的要求來看,從人民群眾對人大信訪發揮作用的期望來看,還有不少發展的空間。
(一)人大信訪為常委會監督提供信息服務的質量不高,尤其是對信訪信息挖掘的深度不夠,常態性的問題收集、提供信息不夠
目前,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為常委會監督提供信息服務的書面材料形式不少但質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對一類性案件的跟蹤調研,信訪部門僅局限于與責任單位進行溝通協調,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推動信訪矛盾的解決。而對透過案件本身深挖產生信訪事項的原因和應該引發的思考,做得還不夠;在處理信訪事項過程中,缺乏見微知著的能力,還不能從群眾的來信來訪中把握信訪走勢和預測重大信訪動態;向常委會提供有質量的信訪信息還不夠及時、不夠全面、不夠精準。
(二)人大信訪作為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議題的六個來源之一,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從人民群眾來信來訪集中反映的問題中確定人大監督的議題,是《監督法》的剛性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如動拆遷問題、醫療糾紛問題、勞動爭議和社會保障問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問題等,未能通過信訪渠道列入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議題。因此,盡管我們圍繞常委會重點監督事項,做了一些專題分析材料,從信訪工作視角為常委會開展監督工作提供一定支撐,但人大信訪作為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的議題的六個來源之一,為常委會提供監督議題還不夠,“剛性不足”的缺陷比較明顯。
(三)人大信訪工作不直接參與案件的處理,有些交辦、督辦事項矛盾解決的成效不明顯
人大信訪與政府信訪的一個明顯區別就是不直接參與案件的處理,主要是通過對突出問題的深入剖析和對一類問題的分析研究,從制度層面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實際工作中,人大信訪對“一府兩院”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仍缺乏有效的督辦手段和方法。有些群眾反映的信訪事項明顯是有道理的,但就是解決不了。如: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城市違法建筑難以拆除的問題;司法裁判中同案不同判的問題;執行過程中執行不能和執行不力的問題等。
(四)人大信訪與各專門委員會的緊密聯系、協同配合還不夠,形成監督的合力不明顯
這些年,盡管我們注重加強與各委員會的聯系,主動到各委員會征求意見,堅持信訪工作“一口對外”處理原則,對各委員會辦公室如何處理群眾來信進行培訓和規范,為各委員會的立法和監督工作提供一些信訪情況綜合分析材料,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為委員會監督工作服務。但從深層次上說,聯系還不夠緊密,機制尚未建立,合力還沒有形成。如相關委員會的執法檢查沒有信訪部門的同志參與;對“一府兩院”的監督缺乏與信訪部門的協同;人民群眾的建議意見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等等。
第一,要更加重視人大信訪的民意征集功能,體現人大信訪工作更科學的定位
人大機關是立法機關、權力機關,也是代表機關和民意機關,人大信訪工作要回歸本源,就要更加突出民意征集工作,使人大信訪工作更多的體現群體的訴求,更好地傳遞正能量,更加強調依法維權,體現人大信訪工作更科學的定位。對人民群眾來信來訪中對本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事業發展的重要建議,人民群眾來信來訪中反映“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段時期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和帶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等,要加強收集、整理和研究,對重要建議和社情民意提出采納方案。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建言獻策,做到關口前移,著力源頭治理。
第二,要更加突出對一類問題的分析研究,更好地體現窗口和平臺的作用
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改革后,人大信訪工作的重點應有所轉移,更強調加強信訪分析,就一類問題的分析材料提交常委會和相關委員會,為常委會和相關委員會審議和監督工作提供民意基礎和監督信息。一是及時匯集整理群眾反映的建議意見及相關問題,通過信訪簡報供常委會和各委員會參考。二是加強對群眾給常委會主任來信的綜合分析,每月按專題匯總整理,形成群眾給常委會主任來信情況的專報。三是圍繞常委會的中心工作做深入細致的信訪調研和分析工作,定期地向常委會提供一類性問題的信訪綜合分析。四是加強階段性(月、季度、半年、全年)綜合分析工作,準確把握信訪動態和趨勢變化,階段性綜合分析材料及時報常委會領導。
第三,要更加細化為代表參與信訪工作服務,為代表審議和監督提供更廣泛的民意基礎
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參與信訪工作從2003年6月實行以來已經整整11年了。11年來,代表參與信訪工作的形式在不斷創新,制度在逐步完善。代表閱信也從隨機閱看、分類閱看、向需求閱看不斷完善。下一步,可以試行按照代表的需求“特供”閱信類別,方便代表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和專業,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大化的信息量,使代表參加常委會的專項調研、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等工作時,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意見,將群眾的呼聲和要求直接反映到人大的監督工作中。同時,重視人大代表對類問題的關注,為代表提出議案和書面意見提供民意基礎和素材來源。
第四,要更加深化與各委員會的溝通和協調,為委員會的監督做好基礎性工作
應著力建立三項工作機制:一是報送機制。對重要的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類群眾來信,或反映民生類的群體性來信,反映某些行業存在嚴重不正之風的群眾來信,信訪辦應按照內部程序,報送相關委員會領導閱看。二是研討機制。實際工作中,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一類性問題,信訪辦要及時與相關專門委員進行通報并研討。如對于反映司法、執法作風和司法、執法能力等方面突出問題的,信訪辦定期將有關情況通報給內司委,為內司委的類案監督提供素材;對于反映當年全市中心工作和常委會重點工作,如政府職能轉變、食品安全、城市管理頑癥等方面突出問題的,信訪辦定期將情況通報給相關委員會,為相關委員會的類案監督提供民意基礎和監督信息。三是協同機制。對重大的信訪事項,以及群眾反映強烈、容易引發群體性矛盾的信訪事項,信訪辦在征求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的意見后,一同進行跟蹤和調研。
第五,要及時提出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和專題調研的選題建議
《監督法》明確,人民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是常委會開展專項監督工作、確定專項監督內容的來源之一。2013年6月17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明確:每年征集常委會立法、監督議題時,把征求信訪辦的意見作為立法、監督議題的重要來源和必經程序,進入制度安排和設計。信訪辦應著手抓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做好建議議題的確定。向常委會提供立法和監督建議議題,必須圍繞大局、關注熱點、體現民意、切實可行。建議議題的確定既要和常委會的中心工作相結合,又要能充分地體現社情民意。二是做好建議議題的調研。對確定的建議議題,信訪部門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既要了解群眾反映問題的現狀,又要了解產生問題的原因,是法律法規本身的問題,還是執行不力的問題,或是人民群眾的需求與實際不相適應的問題,要搞清楚。同時要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三是做好建議議題的跟蹤。信訪部門每年向常委會提供的立法、監督建議議題,有哪些與常委會確定的議題相符或被常委會采用。常委會確定的立法、監督議題,也是信訪部門年度工作的重點,信訪辦要圍繞常委會的立法、監督議題,做好專題和綜合分析,使人大信訪切實為常委會監督職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