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山晚報》相關活動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鄭 杰
用公益活動“吸”住優質讀者
——以《千山晚報》相關活動為例
□ 文/鄭 杰
傳統媒體要想在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繼續生存發展,堅守自己的優勢特長很關鍵。本文作者認為,扛起公益大旗,再借力新媒體平臺優勢擴大影響,仍是報紙維持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的不錯選擇。
公益活動 千山晚報 公益報道 紙媒
2011年秋,鞍山大白菜豐收,價格比上一年低了一半,但因市場供應充足,仍有許多菜農因菜賣不出去而發愁,有的因為賣菜所得不抵人工成本,索性任其爛在地里。《千山晚報》聯合鐵東區工商聯向各企業發出倡議,伸手幫助菜農賣菜。
在《千山晚報》強勢策劃下,連續一周時間,鞍山各城區的愛心民企、個體老板及愛心人士,購買了近10萬公斤“愛心白菜”,并由晚報出面贈送給了四城區2000多戶貧困居民。這次公益活動既幫助菜農解決了實際困難,又給城區貧困居民送去了溫暖,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許。
二十年來,《千山晚報》每年都要做幾十項公益活動,由此聚集了可觀的人氣,有效地提升了影響力,彰顯了媒體的社會責任。
目前媒體有些新聞線索仍靠讀者提供,而求助類的線索則占了有效線索的大部分。求助類的線索最考驗的就是媒體的責任感,多承擔社會責任,多為需要救助的百姓解決實際難題,才是媒體對社會做出的最好貢獻,而做公益活動,正是幫助百姓排憂解難的最好方式,是媒體責任感的具體化。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媒體,每逢大事敢擔當,早已成為了《千山晚報》編采人員的習慣動作。鞍山的讀者也早已習慣了晚報這種風格,每遇重大事件,會第一時間翻開晚報,每遇到晚報組織的公益活動,讀者會第一時間表示要積極參與。抗擊非典、關注汶川大地震、聚焦罕見暴風雪、應對岫巖洪澇災害……關于這些重大事件引發的公益活動,晚報總是報道得最詳細,策劃得最及時,讓《千山晚報》與鋼都的父老兄弟因為一次次的愛心公益活動而緊緊相依在一起,攜手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
媒體適時地推出百姓喜歡的諸如“助貧”“感恩”“溫情”和“安全”等主題鮮明的公益活動,受眾樂意參與其中并以此為樂。反過來,只有不斷地擴大公益活動的參與群體,拓展公益活動的深度與廣度,才能讓媒體的公益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011年,在鞍山做生意的文雪梅到貴州省甕安縣探親,意外發現那里的貧困山區孩子衣服都是破的,回鞍山后她便組織親朋好友捐了許多衣服。《千山晚報》對她的愛心行動做了報道,接著便以報社的名義組織策劃了“捐一件衣服 寄一份溫暖”公益活動。幾天后,滿含鞍山市民真情的37箱衣服寄到甕安縣。
2001年,《為籌大學費用 他要賣血》的報道把鞍山三中當年的畢業生陳雷帶進了讀者視線。報道見諸報端后,幾天內陳雷便收到捐款1.9萬元。隨后,《千山晚報》發揮媒體優勢,主動與市慈善總會聯系,多輪協商溝通后,于當月與市慈善總會攜手,正式啟動救助寒門學子計劃,當年就幫助18名貧困學生走進大學校門。
第二年,市民政局又與《千山晚報》聯手,“福彩·晚報助學基金”正式啟動。10萬元啟動資金先期注入,并立即投入使用。此后每一年,《千山晚報》都會匯集愛心,把一些寒門學子送進大學。
公益活動如何利用借助新媒體這一強勁“東風”,使傳播渠道更豐富,傳播速度更快,受眾面更廣,影響力更大,從而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2012年,《千山晚報》推出《拾荒夫婦揀倆棄嬰當寶養》系列報道。趙玉斌夫婦是安徽人,來鞍山近20年。兩人一直靠收廢品為生,家里有個患嚴重腦癱的女兒,生活十分艱難,可他們卻把先后撿來的一男一女兩個棄嬰當作親生骨肉一樣撫養。
報道見報后,為擴大影響,《千山晚報》還利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許多人在微博里留言,更多人開始轉發。多媒體的報道引起央視的關注,這對樸實善良的夫婦的事跡在央視“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等欄目滾動播出,走進了全國人民的視線。
此后,社會各界齊心協力,趙玉斌夫妻收養的殘疾兒子大強得到繼續治療,并找一份新工作,女兒月月也背上書包走進了幼兒園。
(作者單位:鞍山日報社)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