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閉幕,新常態成為這次會議的核心詞之一。以新常態為統領,中國正在形成指引未來經濟改革與發展,涵蓋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政策的戰略大框架。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這個大邏輯下,抓住新機遇、培育新動力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經濟語境下的新常態帶有“結構優化,經濟均衡,全面轉型”的深刻內涵,這與發達國家所指的金融危機之后進入“經濟增長較低、周期波動較大,結構調整緩慢痛苦”的新常態存在著很大不同。新常態既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新規律的描述,更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理念、新路徑、新要求的闡述。
新常態蘊含著內外客觀條件的趨勢性變化。過去30多年,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全球FDI、低要素成本等因素和優勢支撐了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2000年至2013年,全球經濟GDP平均增速為3.68%,同期中國經濟年均增速10.6%,幾乎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三倍。2014年,中國GDP總量可能達到10萬億美元左右。然而,數量型擴張的經濟模式已經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經濟體量實現高速增長,特別是隨著人口紅利減少、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資源配置效率和要素供給效率下降,中國也面臨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瓶頸,中國需要克服速度焦慮,主動調試心態,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源泉。
新常態具有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全局性特征。新常態不僅僅是增長速度變化,還包括經濟增長動力變化、經濟結構調整、資源配置方式轉換、國民福利共享等豐富內涵和特征。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全局,迫切需要全新的思考框架、全新的發展理念和全新的動力機制,需要進一步提出中國深化改革、全面轉型的頂層設計方案,以及具體實施時間表和路線圖,全面協調推進各領域改革,擺脫舊有模式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束縛。
新常態實質是從非均衡發展轉向均衡發展。如果說過去的中國經濟是非均衡經濟,那么新常態就是要從一個不均衡的經濟邁向一個新的均衡經濟。過去30多年的全球經濟繁榮,帶來了顯著的結構性失衡,中國同樣不可避免。新常態意味著必須徹底解決長期以來內外部失衡和非均衡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進一步擴大進口,提高國民收入和消費比重,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公共產品投資、現代服務業升級,以及區域產業梯度轉移和跨區域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實現經濟結構平衡。
特別是隨著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工業品制造國,中國需要從傳統的“眼睛向內”轉向“眼睛向外”,逐步定位于“內外平衡”。通過深化“一帶一路”、FTA等大戰略帶動資源配置的全球化拓展,由主要依賴國際資本向培育壯大本土資本轉變,加快“走出去”,將要素稟賦優勢升級形成對外投資新優勢,重構中國全球經濟布局、產業布局、貿易布局、供應鏈布局等戰略性布局,進而贏得下一個30年。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經濟從舊常態過渡到新常態的過程中,舊增長模式的退出是波動性的,新增長模式的發力也是不平穩的。因此,未來三五年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可避免會出現波動,這就需要通過創新宏觀調控和政策工具,增強宏觀政策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圍繞提升潛在增速尋找新的均衡水平,使經濟增長完成“趨穩”和“蓄勢”,從而順利進入相對穩定的新常態時期。
由此看來,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經濟增長質量依然可觀。如果能處理好新常態所帶來的各種新挑戰,不僅可以實現社會經濟的持續平穩增長,而且可以順利實現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來源:經濟參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亮點解析
中國經濟四大困難
1.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
3.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
4.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征;
5.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裕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6.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7.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1.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2.結構調整陣痛顯現
3.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
4.部分經濟風險顯現
首提經濟新常態等九大特征
8.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9.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8個“更加注重”
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
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
注重引導社會預期
注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
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
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注重建設生態文明
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
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任務一 努力保持經濟增長穩定
任務二 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
任務三 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任務四 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
任務五 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明年政策方向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
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
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扶持貧困人口
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