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永華
整治“豪衙”需破權力痼疾
文_朱永華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江蘇徐州沛縣縣委、縣政府辦公大樓裝修豪華,樓內人均辦公面積、特別是縣主要領導辦公面積嚴重超標。隨后,沛縣政府回應稱,該縣四套班子的領導已完成對辦公用房的騰退,已入住單位辦公用房面積超標的將在一周內完成整改。
其實,據筆者所知,類似上述事件并不少見,一旦在一些地方發生,那么,在所發生的豪華超標辦公大樓里,主要領導辦公室都無一例外成為整幢辦公樓集中奢華超標的重點。也就是說,名義上是政府辦公樓豪華超標,實際上一般工作人員辦公室豪華超標情況不是太嚴重,也很容易進行退騰、整改,但主要領導辦公室通常不僅占用“平均辦公面積”,其裝修、設施配備也是極盡豪華,而且在“平均辦公面積”的掩護下難以整治,就像江蘇沛縣縣委和縣政府主要領導的辦公室不但超“正部級”辦公室標準一倍多,還設有里外套間、雙人床,居家家具一應俱全,儼然就成了家庭之外一處全公費埋單的“安樂窩”,而類似這樣酒店式的豪華辦公室,不但在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常見,甚至在某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乃至國家級貧困縣市里也不鮮見。
這些年,國家三令五申嚴禁建設超標準豪華辦公樓,對于各級政府主要領導的辦公室面積,早在2009年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就有明確規定:縣級正職辦公室面積不得超過20平方米,縣級副職不得超過12平方米,直屬機關科級及科級以下分別是9平方米和6平方米。
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也于日前印發了《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對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作出部署,更要求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嚴格按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的規定配置辦公用房。
相比從國家到省里的這些規定和要求,沛縣領導對于自己辦公室100平方米以上的面積和超標情況應當是心知肚明,在媒體曝光之后,當地雖承諾馬上整改,然而,對于主要領導辦公面積嚴重超標的情況并沒有拿出措施,只是要求平均辦公面積符合國家規定黨政機關辦公用房人均16平方米的要求。整改及堅持制度規定的誠意由此可見一斑。
地方政府熱衷建設豪華超標辦公樓,說到底還是地方主要領導迷戀奢侈豪華的心理在作祟,相關部門在千方百計迎合領導心理的作用下,其“一把手”“二把手”乃至“N把手”們自然也就順風搭車跟著超標。
在一個縣域之內,正常情況下,作為政府下設的各個行政部門肩負著各自的職能,手握著不同的權力,他們相互合作、密切配合。然而,一旦出現問題,原本不同行政部門所擁有的權力會形成“互幫互助”,這樣一來,權力以不同的部門為載體呈現出私化的趨勢。有一些地方,一旦基層縣政府、縣委遇到“麻煩”時,本屬政府、縣委內部的相關部門就會“協同作戰”,堂而皇之地與國家有關法律唱“對臺戲”。例如,一些違規的地方縣政府、縣委在主要領導的縱容甚至默許下,有些沒有任何審批手續的違建辦公大樓,在媒體曝光之后不但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反而促使相關部門為其快速“補辦”審批手續,從而使違規在曝光之后變成“合規”。
誠然,對于超標豪華政府辦公樓的整治,不僅要“動真格”,更要從地方政府現行的基層權力格局現狀抓起。之所以頻頻出現豪華辦公樓,就是因為基層政權權力過于集中,在“上級監督太遠、同級不敢太弱、下級監督太難”的監督格局下,權力擁有者私欲膨脹便成為可能與必然。因此,要徹底堵住豪華政府辦公樓的修建,與其從思想上教育和引導,倒不如從制度上完善監督體系,消解權力過于集中的弊病,理順縣域之內權力格局。
試想,就一縣域而言,要不是財權過重,用什么修建樓堂館所?要不是人事權過重,同級監督又怎么會疲軟?應聲附和者又怎么會如此之多?
本刊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單位
理事長單位
湖南建工集團
副理事長單位
湖南國梅集團
長沙市人民政府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李唐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省體育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省司法廳
湖南省郴州市財政局
湖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
湖南省耒陽市正源學校
湖南省衡陽市煙草專賣局
湖南省懷化市國土資源局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煙草專賣局
湖南省湘潭昭山示范區管委會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湘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湖南省常寧市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