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柳忠實
地市報副刊如何培養作者隊伍
□ 文/柳忠實
創刊于1948年的《鞍山日報》一直努力辦好文學副刊,與時俱進,創新發展?,F在的《鞍山日報》“千朵蓮”文學副刊,是《鞍山日報》特有的一塊陣地,發現、培養、服務鞍山全地區的文學愛好者,成為鞍山人一塊堅定的文學園地?!扒Ф渖彙蔽膶W副刊植根廣大人民群眾現實生產、生活的沃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組織刊發了越來越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優秀作品,成為《鞍山日報》的一大亮點。
鞍山作為我國興盛最早的現代化大工業城市之一,有著優良的文學創作傳統,廣大人民群眾中有豐厚的文化沃壤?!栋吧饺請蟆返闹饕x者群是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在職人員,針對這樣一個有文化、高社會層次,同時又是鞍山社會各項事業中流砥柱的群體,文學副刊在辦刊定位上、從思想意識上要相適應,并且要兼顧大眾,必須站在各方面的前沿,可通俗但不可低俗,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雖然文學副刊有別于新聞版面,但畢竟是在新聞紙中,因而《鞍山日報》力求把熱點新聞、服務新聞、發現新聞三大新聞體系應用于文學副刊中,引導文學副刊的組稿工作,增強文學副刊的權威性、指導性、可讀性和服務性。通過緊跟熱點、強化賣點、注重獨家、做出特點等辦法,讓讀者覺得文學副刊不僅權威、可信,而且耐看、受啟迪。具體辦刊過程中,《鞍山日報》歸納出“時效、新銳、實用、可讀、本土、互動”12字為文學副刊的辦刊指導方針。
有什么樣的編輯,就有什么樣的副刊?!栋吧饺請蟆肥冀K堅持選用優秀編輯負責文學副刊,同時不斷加強文學編輯的業務培訓,提高工作水平。并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學習優秀報刊的工作先進經驗。
但這些是遠遠不夠的,近幾年,在報紙上的文學副刊越來越受到廣大讀者關注和喜愛的同時,《鞍山日報》對文學副刊編輯的業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優秀的文學副刊編輯,應具備策劃意識、創新意識、精品意識、審美意識、人梯意識。
《鞍山日報》“千朵蓮”文學副刊本著當代人寫當代事,記錄、反映時代特點的原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讀者選刊具有鮮明時代感的文字佳、意境好的美文佳作,并服務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讓文學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實現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千朵蓮”文學副刊定位為鞍山人的文學創作園地,一方面是因有地域文化的認同感,更重要的就是為了給鞍山的作者更多刊發作品的機會,特別是刊發新人的作品。許多新人的作品的確青澀,為此《鞍山日報》的編輯甘當人梯,加大對新作者的扶持、培養工作,《鞍山日報》開辦一些成長、養成性的專欄,以成手名家的作品起到示范、提升作用,引領新人進行創作。并與鞍山市作家協會合作,每年組織10次以上的文學采風活動,帶領創作隊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深入實際生活,挖掘最鮮活的素材;請名家與廣大文學新人座談,交流創作體會,并舉行專題創作大獎賽活動,推動、活躍新人的文學創作。
“千朵蓮”文學副刊組織刊發的文學作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并努力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尊重作者的勞動創作,針對文學創作稿件稿費相對較低的情況,《鞍山日報》不但確保了千字最低標準,對于質量好的稿件,《鞍山日報》還大幅度地上浮稿酬標準。同時,《鞍山日報》充分發揚文學創作為經濟發展服務的作用,通過與商家聯手舉辦專題散文、詩歌大賽的形式,用獎金加大稿酬給付,稿酬標準可達到千字500元——1000元的標準,從而也激勵了作者的創作積極性。
多年不懈堅持,“千朵蓮”文學副刊的作者隊伍不斷壯大,稿件充足。培養出一支立足實際、源于生活、融入群眾,堅定的文學創作隊伍,鞍山籍的作家文暢、胡小胡、晨哥、李國征、巴音博羅、蘇蘭朵和唐大偉等從《鞍山日報》走向全國。
(作者單位:《鞍山日報》)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