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馬滌明
法律顧問能解決違法決策問題嗎
文_馬滌明
《新京報》記者從河北省司法廳獲悉,河北省將推動律師擔任省政府、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的法律顧問工作,并建立健全省政府主要職能部門、市級政府的法律顧問制度。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認為,為領導干部配法律顧問,一方面可以提升領導干部的法制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領導干部拍板決策提個醒,避免決策違法。
廣義而言,法律顧問是指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聘請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以及法人或其他組織內部設置的法律事務機構中的人員。為領導干部配法律顧問,以避免違法決策,此舉的初衷不可謂不好,然而,筆者卻仍然不敢看好。在筆者看來,避免政府決策違法與失誤,只能取決于對權力的監督與制衡;只有將濫用權力的路徑堵住,才可能最大限度避免違法決策以及“拍腦門”產生的決策失誤問題。
政府違法決策,有些情況確實是因為官員不懂法,但更多的情況卻是官員有法不依、知法違法造成的。比如,誰都知道土地以租代征不合法,但很多地方仍一意孤行,置法規于不顧;行政不得干預司法,更是盡人皆知的常識,但是地方政府以紅頭文件“協調”法院的“低級錯誤”卻并不鮮見,看不見的“打招呼”則更是家常便飯;而像“株連拆遷”、行政命令募捐之類的政府違法行為,人們也早已經見怪不怪了。這些簡單問題上,哪一級官員都不可能不知道是違法,明知違法而為之,根本原因是權大于法。
“為領導干部配法律顧問,一方面可以提升領導干部的法制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領導干部拍板決策提個醒”。筆者認為,這并不是好辦法。官員有無法制意識、法制意識如何,決不取決于有無法律顧問,而是取決于對法律的敬畏感。而對法律的敬畏感則又取決于法律的威力。如果逾越法律紅線會碰得頭破血流,行為人自然會敬畏法律,法制意識自然會提升。而如果行政權力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法制意識就很難自覺提升。官員研究決策時,身邊有法律專業人員提個醒,當然有必要;但是官員該“醒”不“醒”,卻不是“提醒”能決定的:如果官員是在“裝睡”呢?你的“提醒”會有用嗎?
比配法律顧問更好的辦法,是將政府決策過程透明化,面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還可以邀請社會相關人士、市民代表舉行聽證會,若存在違法問題,肯定逃不過公眾的嚴格審查。再者,政府內部本已設置了法制辦機構,再聘用法律顧問有無必要?如果政府法制辦不能勝任合法性咨詢或審查的職能,政府應首先考慮人才引進或人員設置調整的問題,而不是另外再聘用一批人。政府、人大、主要職能部門及領導,都要聘用法律顧問,無形中增加很大的行政成本。而如果決策過程公開透明,讓社會專家、民意以輿論方式參與和監督,則法律顧問機制就顯得舍近求遠,這部分成本其實是可以省掉的。
說到底,避免政府決策違法和失誤的最有效辦法是把權力關進籠子,中央政府早就提出“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更有效地監督政府”。現在的問題則是,一些地方官員不情愿讓權力進籠子,而更喜歡在權力監督上搞形象工程,結果往往是熱鬧一陣,在白白耗費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之后,什么問題也沒解決。
本刊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單位
理事長單位
湖南建工集團
副理事長單位
湖南國梅集團
長沙市人民政府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李唐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省體育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省司法廳
湘潭江聲實驗學校
湖南省郴州市財政局
湖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
湖南省耒陽市正源學校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煙草專賣局
湖南省湘潭昭山示范區管委會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湘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湖南省常寧市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