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_方工
且看國外的“官不聊生”
文__方工
中央剛在整頓作風方面動了些真格的,官員們才被限制了一些特權,減少了一些福利,就有人哀嘆“官不聊生”了,好像真有多大委屈似的,實際上是這樣的嗎?
事實勝于雄辯,究竟是不是官不聊生,從官場有沒有現實利益上可以做出判斷。而當下,在公務員收入并不透明,隱性福利還若隱若現之時,就開始說“官不聊生”。是不是有點為時過早呢?其實,現在就說“官不聊生”,那是沒見過世面,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官不聊生”,看了下面這些國家的官員生存狀態,你就會知道了。
許多國家對官員使用交通工具的要求極為嚴格。美國只有正部級以上官員上下班方可用公車;駐外大使出差都只能乘坐經濟艙。芬蘭只有總統、總理等5人享有專車待遇,而且只能在上班時使用。韓國首都首爾市一共只有4輛公車。丹麥除首相、大臣和議會主席外,任何公務員乘飛機都只能坐經濟艙。
對消費公款,不少國家也都摳門得很。如英國公務員在20世紀,為如廁能用上軟手紙而申請了18年,期間,財政部曾以要為納稅人省錢為理由進行拒絕,因為換成軟紙,每年將多花13萬英鎊。后來經醫學專家論證,認為軟紙較有益健康,這一申請才獲批。芬蘭所有公務接待都要上網公示,中央銀行某行長在公款宴請中點了一道鵝肝菜,傳媒曝光,輿論嘩然,結果辭職下臺。
至于很多特權,更是想要也不敢要。如瑞典公務員連聘請保姆、繳納電視費等家務事也要報告,接受監督,還就有年輕有為的副首相和大臣在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辭職回家。英國布萊爾執政時,內政部長的秘書幫助他的保姆辦簽證時,移民局給予了優先辦理,結果媒體曝光,雖然內政部長解釋說事先并不知道,但老百姓回應,你的秘書不排隊,是你沒有教育好,你這樣的部長我們信不過!于是內政部長宣布辭職。葡萄牙曾有外長的女兒考大學,分數不夠卻被一家醫學院錄取,電視臺披露后,外長向議會表示,盡管他對女兒上大學一事未向任何人打過招呼,但為平息人們的猜測,他宣布辭職,為此辭職的還有高教部長與該部兩名國務秘書。
這些國家對以權謀私的零容忍可不是只掛在口頭上,而是言行一致,絕不含糊。瑞典政治學教授尼爾森說,瑞典可以原諒政府的失誤,但如果官員以權謀私,哪怕只有1個克朗也不能接受,而這是許多國家堅持的原則。意大利一市長乘公車到百里之外辦私事,被判刑6個月;新加坡對收受2新元賄賂的行為,也追究刑事責任;韓國首爾市對職務犯罪,無論金額多少,都要解職或罷免,且永遠不許在政府相關機構就業,10年內也不許在首爾市具有一定規模的民間公司就業。德國前總統武爾夫就是因為占了低利率貸款的小便宜,沒有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認錯,反而在電話答錄機上對要披露此事的媒體出言不遜,結果引起軒然大波,引來口誅筆伐。
同時,那些國家的官員并非只要清廉就可以高枕無憂,如果服務不能讓群眾滿意,后果也很嚴重。如倫敦有個小區的電纜維修不好造成停電事故,電視播出居民受凍喊冷的畫面。主持人激烈批評說,雖然這是五十年一遇的事故,但是給小區群眾生活帶來很多困難,不能容忍。于是倫敦市長在電視上向全市居民檢討、道歉,并保證今后若再發生此類事故便引咎辭職。今年4月16日,韓國“歲月號”客輪在韓國西南海域發生浸水事故而下沉,事故發生兩周之后的27日,韓國國務總理鄭烘原召開緊急發布會,稱自己應對沉船事件負責,宣布引咎辭職。鄭烘原承認,初期的救援應對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就此向國民表示深深歉意;自己作為國務總理應對此負全責,所以應該從這個位置退下來。在很多國家,因為事故,地方領導人甚至國家領導人引咎辭職的做法毫不稀奇。
在任何一個法治完善的國家,各級政府官員,無論職位大小,都須謹小慎微,“官不聊生”可謂是常態。而大量事實說明,只有在對權力嚴格監督和約束,使官員幾乎成為透明人,還隨時會因挨罵下崗的情況下,當官才實在不易。與此對照,我們對權力監督、制約的程度確實還存在很大差距,此時談“官不聊生”,怎么看都有點矯情。只不過,矯情和抱怨擋不住歷史潮流,人民推動的社會發展,必然是以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為目標,而不會去維護官本位體制下官員的特殊利益。
(作者系北京市檢察院原副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