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媛 郭鴻斌
(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網絡環境下有聲讀物服務研究及“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有聲讀物服務建議
趙媛媛 郭鴻斌
(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有聲讀物之于普通讀者是一種時尚的閱讀選擇,之于盲人是一種依賴性的閱讀手段?;ヂ摼W技術的發展為有聲讀物服務提供了新的思路,綜合分析利用多種服務方式,以最優化方案為盲人提供有聲讀物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重要課題。
有聲讀物 盲人 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
對于大多數盲人來說,“聽書”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在眾多基于聽覺的資源中,有聲讀物因其獲取便捷、信息量大、內容生動,成為盲人最喜聞樂見的資源形式,也成為國際圖書館界服務視障讀者的重要手段。美、英、德、丹麥、日本等國家都建立了專業的盲人圖書館,采購或自行制作有聲讀物,面向視障讀者提供借閱、郵寄等服務,并在館藏建設過程中注重有聲讀物資源擴容。伴隨著數字圖書館技術的迅猛發展,圖書館有聲讀物服務也從最初的以磁帶、光盤等實體形式為載體逐漸轉向通過網絡提供服務。
2008年,國家圖書館與中國殘聯信息中心、中國盲文出版社合作,以信息無障礙技術為支撐,建設開通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網站
(www.cdlvi.cn),通過互聯網將豐富的資源推送給盲人讀者,成為國內首家無障礙數字圖書館網站,目前網站總點擊數已達到一億余次。在資源建設方面,網站以通過讀屏軟件發聲的電子圖書為主,有聲讀物資源較少,不能充分滿足用戶需求。本文針對國內有聲讀物現狀展開調研,以期為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有聲讀物服務的推進及完善提供借鑒。
隨著有聲讀物資源的普及與發展,近十年來專業聽書網站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以互聯網為媒介提供“網上聽書”服務,如天方聽書網(http://www.tingbook.com)、酷聽網(http://www.kting.cn/)等。付費會員制是當前聽書網站的主流模式,用戶需要注冊成為網站會員,通過付費方式享受網站提供的在線聽書、下載、訂做、上傳作品等一系列服務項目。
內容構成方面,以適合聲音演繹為原則,多為小說、傳記類文學作品,以網絡小說為主,經典文學為輔。部分網站還包括相聲、評書等曲藝作品。
建設模式方面,用戶參與貫穿網站運行的全過程,網站資源的制作、發布和使用都由注冊用戶完成。
版權保護方面,要求所上傳的文字或錄音作品版權清晰,針對處于版權保護期內的作品,上傳者必須為版權所有人或持有版權所有人的授權許可證明。
由數據庫商建設、提供的音視頻數據庫,“有聲圖書館”服務是有聲讀物服務的主要方式之一。運營較為成熟的數據庫包括搜音客有聲圖書館、龍源期刊網有聲閱覽室、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萬方視頻數據庫等。與聽書網站類似,數據庫服務多采用收費會員制。

表1
建設模式方面,有獨立建設的有聲數據庫,如搜音客有聲圖書館、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也有基于既有數據庫拓展而成的有聲數據庫服務,如龍源期刊網有聲閱覽室、萬方視頻數據庫等。
內容構成方面,數據庫資源質量明顯高于聽書網站。各數據庫具有較為明確的定位,在內容建設方面各具特色、各有側重,如龍源有聲讀物閱覽室主要提供期刊雜志的有聲讀物服務,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以音樂欣賞為主,萬方視頻數據庫以科技、教育、文化為主要內容,有效避免了內容同質化現象。音頻錄制方面,一般與專業團隊甚至名家大師合作,有聲讀物質量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各級各類圖書館也是有聲讀物數據庫的主要服務對象,成為圖書館補充有聲讀物館藏、完善有聲讀物服務的重要手段。另外,有聲讀物數據庫服務視障用戶的無障礙意識也要優于聽書網站,如龍源有聲讀物閱覽室遵循網頁無障礙建設原則,方便視障用戶使用。
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盲人群體的文化生活狀況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組織起來,成立志愿者隊伍,為盲人提供“聽書”服務。如浙江廣電“讓我們一起聽見陽光”專題活動等,由志愿者錄制有聲讀物通過互聯網為盲人提供免費服務。此類活動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可觀的服務成果,但一般多在助殘日等特殊節日舉行活動,缺乏持續性,未能形成穩定的服務機制。
盲人讀者歷來是我國公共圖書館優先對待的服務群體,各級各類圖書館都開展了面向盲人讀者的特色服務項目,有聲讀物服務即為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圖書館有聲讀物服務主要以實體閱覽室和網站服務兩種方式為主。
實體閱覽室根據盲人的資源需求特點,提供磁帶、光盤等資源類型及電腦、錄音機等播放設備,通過采購、接受捐贈、資源交換或自行制作等途徑,為盲人提供內容豐富的有聲讀物資源。服務方式以到館借閱為主,考慮到盲人出行不便,部分閱覽室陸續開展了上門服務、統一借還、資源拷貝等創新服務形式。建設模式方面,既有獨立建制的專業有聲圖書館,如上海市盲人有聲讀物圖書館、中國盲文圖書館等;也有公共圖書館主要承擔建設的有聲讀物閱覽室,如南京市盲人有聲讀物圖書館、貴州省圖書館盲人有聲讀物借閱室等。前者專業化程度高,規模大、資源更為豐富;后者普遍規模較小,且未與普通圖書館服務分開,無障礙化程度不高。
總體來看,由于盲人出行不便,基于到館服務的實體閱覽室普遍利用率較低,圖書館資源及服務空置現象突出;上門服務、統一借還等創新服務形式也受到時間、地點等多重限制,未能為盲人提供真正方便快捷的圖書館服務。
通過圖書館網站提供有聲讀物資源是圖書館有聲讀物服務的重要形式,也是順應數字圖書館發展潮流的舉措之一。網站有聲讀物服務主要由圖書館自建資源和外購數據庫兩部分組成。自建資源數量較少,更新緩慢且服務模式單一;外購數據庫類似于前文所述有聲讀物數據庫服務,資源量大,更新速度較快。但目前圖書館網站所提供的有聲讀物普遍面向所有讀者推出,并未針對盲人讀者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網站無障礙程度不高,且使用范圍多局限于圖書館局域網,為盲人讀者使用帶來不便。
上述四種服務類型因其服務主體及服務對象不同,各具優勢與不足,總結如表1:
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有聲讀物服務應該在充分考慮盲人讀者資源需求特點及網站使用習慣的前提下,積極借鑒各類服務方式的成功經驗,綜合利用多重優勢,加速豐富資源種類及數量,提高更新頻率,完善無障礙化建設,加強版權保護,為盲人讀者提供優質、高效、海量的有聲讀物資源服務。
繼續以互聯網服務為核心,不斷提高網站無障礙化程度,消除盲人讀者利用實體圖書館的困難,使其足不出戶就可以免費使用圖書館宏富的資源服務;定期開展線下服務,通過對面朗讀、講電影、公益講座等文化活動使無障礙文化服務惠及到館讀者。
綜合采用圖書館自建、資源征集、商業購買、與有聲讀物網站外部合作及志愿者共建五種模式,確保有聲讀物資源建設得以高質高效進行。在充分挖掘館藏的基礎上,以圖書館自建資源為主,結合外購數據庫服務,并積極尋求與運營較為成熟的聽書網站及其他圖書館合作,推進資源共享機制;同時面向社會征集小說、評書、相聲等各類有聲讀物資源;充分發動社會力量,面向社會各階層招募志愿者,共同錄制有聲讀物資源為盲人讀者提供服務。
建立完善的遴選機制,從內容、格式、質量等多方面嚴格控制資源品質,選擇切實符合盲人需要的有聲讀物資源??梢灾谱鞔庸べY源清單,通過殘疾人聯合會、民政部門或其他殘疾人組織機構提供給盲人讀者,由讀者從中挑選符合自身需求的資源內容,根據讀者反饋信息進行資源加工。
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通過互聯網為盲人提供無障礙信息服務,突破了長期以來制約圖書館服務盲人讀者的瓶頸,有聲讀物資源的引入,對于進一步提高網站服務水平,優化資源結構,搭建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無障礙信息平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知識信息與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尤其當社會發展步入到信息時代,知識獲取狀況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生存狀態。盲人囿于生理不便,在知識獲取上存在著明眼人不曾經歷的困難,文化需求長期得不到充分滿足。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幫助盲人獲取知識,緩解其信息困境,切實保障其文化權益是全國圖書館界義不容辭的責任,有利于推動文化事業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最終實現。
[1]淳姣,趙媛,薛小婕.有聲讀物圖書館及其構建模式研究[J].圖書館情報工作,Vol.54.No.23
[2]史秋雨.中國有聲讀物研究綜述[J].圖書館論壇,Vol.32No.4.
[3]劉思光.論公共圖書館自主制作有聲讀物[J].新世紀圖書館,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