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 媛 呂學靜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豐田汽車公司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會社,Toyota Motor Cor por at ion,以下簡稱“豐田公司”)創立于193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主要以生產軍用卡車為主,當時技術水平在世界上處于落后地位。二戰后,尤其是進入70年代后,豐田公司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期,全球業績表現突出。豐田公司通過學習吸收國際先進技術,不斷創新,僅用 30余年的時間就形成了以汽車為主,范圍涉及鋼鐵、機床、農藥、電子、紡織機械、纖維織品、家庭日用品、化工、化學、建筑機械及建筑業等眾多項目的世界汽車業界巨頭。
自2008年開始,豐田公司取代通用汽車公司而成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車生產廠商,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員工總數31.77萬人。根據豐田公司2011年3月發布的十年全球新戰略,日美歐之外的新興市場將是其重點發力的領域,預計五年內,新興市場的銷售份額要與日美歐市場持平,而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將成為了新興市場的主力戰場。
從1957年向美國市場出口皇冠汽車拉開國際化序幕到現在,日本豐田公司的跨國經營戰略經歷了出口主導型、回避貿易摩擦型、市場重視型以及本地化 (又稱全方位全球化 )四個戰略發展階段,呈現出繼承、突破、發展、演變四大特征。
(一)第1階段:以繼承為特征的出口主導型戰略 (二戰結束~1985年)。豐田公司最初的跨國經營是以進出口貿易體現,其出口戰略經歷了通過專業進出口商出口、自營貿易出口以及直接在海外設立銷售網點的發展過程。但大量出口造成的同進口國之間的國際貿易失衡和貿易摩擦迫使豐田公司不得不改變以出口為主導的跨國經營戰略。
(二)第2階段:以繼承和突破為特征的回避貿易摩擦型戰略(1985~1990年)。為了回避貿易摩擦,豐田公司開始在海外投資生產。海外投資生產又分為:20世紀 60年代~70年代的對應汽車國產化政策型和 80年代的突破美歐配額限制型兩個階段。可以說,以突破美國對日本配額限制為背景的海外直接投資,使豐田公司的海外生產得到了急速發展。
(三)第3階段:以繼承、突破、發展為特征的發展現地市場戰略(90年代)。為最大化本地市場份額,豐田公司不斷強化國際分工協作,通過轉移成熟的技術等手段盡可能地與現地公司展開合作,利用現地資源以降低成本,實現了從以日本為中心的國際化戰略向全方位全球化戰略的轉變,開始了真正意義的全球化戰略。
(四)第4階段:以繼承、突破、發展、演變為特征本土化戰略階段(2001年~現在)。為了長久地保持市場占有率,加速對現地市場產品的開發,豐田公司開始針對某一區域市場的實際需求,建立“研究與開發—商品企劃—生產—銷售—售后服務”這一作為成熟企業必備的良性循環體制,實現本土化發展。
(一)制定差異化的海外市場策略
政府、市場以及競爭廠商一直是限制豐田公司海外擴張的主要制約因素,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三者的制約力各不相同。豐田公司在選擇進入特定的海外市場后,根據進入期、提高收益期、本土化和穩定發展期四階段的發展特點,制定不同的策略逐一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見表 1)。象等措施,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市場;進入2010年后,豐田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國際化戰略進入后本土化時代,豐田公司將重點放在研發和深化CSR活動上以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擴大品牌影響力。
(二)組織扁平化提高國際化經營效率
隨著海外市場的經營環境不

表1 豐田公司發展海外市場的具體策略
以中國市場為例,豐田公司在中國經歷了漫長的進入期以后,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引起了豐田公司總部的重視,1964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直到1990年一直處于市場進入期。面對中國政府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國產化政策等,豐田公司認為中國轎車的市場有限,對中國采取了產品出口戰略,而同期針對美國市場采取了直接投資戰略;1990年進入到提高收益期后,中國本地化生產面臨政策門檻問題,豐田公司采取了建立零部件供應體系、擴大豐田公司售后維修服務問題網絡、對國內企業技術援助和技術轉讓的策略;2000年至2010年的本土化階段,豐田公司更加重視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通過與中國兩大企業合資建廠、CSR提升企業品牌形斷變化,豐田公司在突破貿易壁壘后,將之前以出口為中心的國際化之路轉型為以本地化生產為中心的形式,隨后,海外的相關業務及海外員工人數增加,由此形成了管理機構的扁平化需求:一方面,逐級匯報的管理體系愈發難以適應國際化;另一方面,本地化深化帶來現地部門人員數量猛增,文化的差異使得原有日本風格的管理模式難以推廣。于是,豐田公司于1989年8月開始了組織改革并形成了扁平化組織的雛形,經過3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扁平化組織結構。改革后的扁平化組織結構,通過其五大特色實現了對海外業務部門的高效管理:第一,強化海外業務部門自身的職能,以工作流程為中心構建獨立的海外業務部門,突破級別間的職權限制,避免同級之間的推諉;第二,整合執行部門的業務,削減中層管理著,減少管理鏈條,最大限度地所見審批環節,將管理職能向上和向下延伸;第三,管理者積極參與目標的制定并在執行過程中了解執行情況;第四,利用豐田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系統的可視化,確保無缺失的匯報重要的內容并及時公布;第五,通過調研長期跟蹤消費者變化,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快速向總部傳遞需求變化;產品類問題直接匯報到總部產品企劃部門,服務類則有限地公司服務解決。由此可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使部門之間的業務區分更加清晰,確保了國際化戰略決策和業務的順利實施。
(三)增加評價環節確保國際化戰略決策準確性
為了平衡由總部進行海外戰略決策和實施帶來的準確性問題,豐田公司將多次的管理層評價環節融入決策體系,并以此為基礎確立一整套決策流程。按照豐田公司的組織結構和決策流程,其公司的決策可以劃分為三個步驟:首先,由管理層負責制定海外業務的長期和短期發展目標,再根據目標可測定的實施程度分解成數值指標下放到各部門;其次,管理層參與評價環節,以確保長期目標的準確性和方向性;再次,當短期計劃中出現管理類問題時,由執行層及時整理分析后上報管理層并由管理層分析研究后給出解決方案。
(一)建立高效的供應鏈系統,實現零部件生產的本土化
豐田公司的供應商體系分為三級:由電裝、愛信、豐田合成的三家核心企業構成一級供應商體系,負責核心零部件供應,與當地供應商技術合作、合資的方式建立的二級和二級以下供應商體系。例如,豐田公司組織協豐會作為一級供應商的協會組織,共同交流推行豐田公司的生產方式;組織榮豐會等二級供應商的協會組織,在降低成本、持續改進等方面交流。豐田公司通過供應商體系統一調配資源,為本土化生產提供零部件供應保障。
在管理上,豐田公司與供應商的關系接近于母子公司之間的關系。秉持“共同成長”的理念和激勵手段,通過與供應商聯盟的方式盡可能的團結供應商,并借助上下游網絡的合力,以獲得成本、質量和時效性的完美平衡的終極目標。為滿足在海外地區與供應商緊密合作、降低成本的需求,2005年豐田公司著手開展海外工廠的零部件采購戰略,制定并按照從北美到歐洲、亞洲的順序逐步推廣了CCC21計劃 (面向21世紀的成本競爭力構筑計劃,核心在于削減成本),采用“現地現貨”的供應方式:結合地區實際,具體分析每個地區的特征,先將豐田本地化,再將本地豐田統一化,最終在每個地區都形成統一的供應體系,以實現遠程控制、異地管理。據統計,CCC21計劃連續三年將成本削減幅度控制在30%左右。
(二)基于海外人才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加快人才本土化
面對全球各地差異化顯著的員工隊伍,豐田公司對不同地區的員工較多采用本土化管理方式。一是為實現企業戰略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均衡,采用合同制和多樣化的雇用形式,注重給當地員工長期的職業穩定性和發展平臺。二是基于海外人才培養戰略,制定涵蓋普通員工、本部外派人員、優秀管理者的“豐田人才發展體系”。利用各地大學、教育機構等外部培訓力量和豐田全球促進中心,開發具有周期長、品種全特點的各類培訓項目,包括從業資格資質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管理類培訓等多個方面。通過持續培訓本地人才,并利用本土人才在企業中擔任中高級領導職位,使具備勝任豐田公司國際化經營管理所需的技術和能力,滿足全球各地的生產經營需要。
同時,豐田還圍繞“人的管理”和“人才培育”展開活動等方式導入并深化豐田管理方式和豐田哲學,把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灌輸到員工思想中,激勵豐田人忠于職守、拼命工作,不斷提高勞動生產卒,創造出驚人業績。
(三)建立全球性研發體制,實施不同發展期的研發本土化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以日本為中心的生產方式和研發決策方式已經不適應全球化發展,為滿足區域市場的實際需求,豐田公司在每一區域投資建立研發機構,建立全球研發體制,不斷強化其國際開發體系,一方面加強市場反應速度,另一方面制造出更加滿足本地消費者喜好的車型加速產品“本土化”。豐田為研發中心的定位包括本土化汽車市場技術調研、本土國產化、協助本土零部件供應商開發降低成本、本土化車型改進、新材料開發試驗及本土化車型開發六大功能。截止到2011年10月,除日本以外,豐田共在歐洲、北美、亞洲、太平洋、中國建立5個研發中心,分別研究各地生產的全球車型或地區專用車型。其中,2011年10月22日在江蘇省常熟市開工的TMEC(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擬建成豐田全球研發體系中最大規模的研發中心,以切實地推動混合動力技術在中國的普及并促進電動車在中國的飛躍式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豐田公司的本土化研發中心在不同的階段承擔著不同的職能:在市場進入期,研發中心主要承擔市場調研、消費者喜好研究和競爭對手技術調研;在提高收益期,主要承擔當地消費者喜好研究、本土化改進、復制零部件供應商本土化改進以及本土化車型評價的職能;在本土化和穩定發展期,主要承擔當地消費者喜好研究、本土化車型開發、認證和評價、新材料研發應用的職能。
縱觀豐田的國際化路徑,可以概括為“一個目標,兩個支撐,三次跨越,四大特征”。所謂,一個目標,即從日本汽車公司轉變為世界經濟集團。兩個支撐,即豐田通過從整體戰略上規劃國際化發展和產業整體的協調指導。三次跨越,即通過國際貿易,打開國際市場大門;通過在海外建廠,建立開拓國際市場的根據地;通過與國際企業資本與技術合作,全面進入全球市場。四大特征,即豐田國際化形象塑造過程中呈現出來了繼承、突破、發展、演變四大特征。通過差異化的海外市場策略及本土化戰略的實施,豐田公司取得了全球化戰略的成功,對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