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農廣校以“十萬農村特色人才遠程教育計劃”和“農村青年普及中等職業教育試點”項目為依托,加強項目管理,中等職業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6—2013年實施教育培訓項目,8年累計招生84500人,每年以萬人的規模開展人才的培養,實現了農廣校的跨越發展,為山西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作出了積極貢獻。主要做法為:
一、 加強項目管理,推進“百萬中專生計劃”
山西省農廣校將“百萬中專生計劃”與“山西省十萬農村特色人才遠程教育計劃”、“山西省農村青年普及中等職業教育試點”等項目結合,確保項目順利開展。
(一) 制定切實有效的實施方案
為了把項目落實好,學校領導通過認真分析,尋找差距,調整思路,圍繞加快項目建設,組織制定了《“十萬農村特色人才遠程教育計劃”項目實施方案》和《農村青年普及中等職業教育項目實施方案》,對項目的申報、審核及實施提出了更加詳細的要求,對各項目單位在項目申報、資金配套使用、教學班教學實施以及學員培養質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責成項目縣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這些政策的制訂和貫徹落實,有力地推動了全省項目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促進了全省農廣校教育培訓管理水平的明顯提高。
(二) 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
為了更多地掌握全省農民教育現狀,了解項目實施縣的辦學情況,由班子成員帶隊,每年對全省項目實施縣和村級教學班進行調研。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逐個疏理分析,現場指導,及時解決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檢查不僅了解了基層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情況,而且促進了項目的規范實施。各項目實施縣措施得力,進展迅速,效果顯著。
(三) 加強項目的目標責任制管理
針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校制定了省級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和縣級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省級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在全省的試點項目縣中,由每個校長負責10~12個項目縣,每一個科長負責3~4個項目縣,目標明確,責任到人。縣級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要求項目實施縣成立項目領導小組、項目實施辦公室,負責項目的組織和具體實施工作。年終進行百分考核,考核的內容包括招生人數完成情況、教材的征訂情況、教學輔導情況、考試考核情況、項目完成總結等。根據考核結果,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并作為來年項目實施單位調整的依據。由于目標明確,任務到人,調動了各級人員的積極性,使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 規范教學管理,確保教學質量
(一) 制定教學實施方案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農業遠程教育發展的要求,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確保項目高質量的完成,根據中央農廣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學管理暫行辦法》,結合全省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重新制定了《山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學管理實施方案》,從專業設置、教學計劃的實施、教師配置、入學教育、課程教學、集中實踐教學、教研活動、教學檢查、教學評價等九個環節進行了詳盡的說明和具體的安排,使農廣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有序。
(二) 落實教學環節
各級農廣校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確保各個教學環節的落實。如晉城市農廣校制定《關于保證農廣校教學質量的具體標準》、《對教學環節質量的分析、評價與改進的措施》、《農廣校專、兼職教師工作職責》、《集中實踐環節意見》、《課程考核實施意見》、《農廣校學員檔案管理辦法》、《考務工作制度》等制度,用嚴格的制度規范教學管理。晉中市按照一季一評、一學期一小結的方法,對學員的到課情況、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分,按照平時成績占30%、試卷成績占70%的辦法進行過程化管理。每一小節教學輔導結束后要進行小考試,每學期期末要進行大考試,測試學員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掌握情況,考試成績記錄在案,作為學員畢業的依據。對成績排在前面的學員給予獎勵,對排在后面的學員加強輔導,真正使每位學員“真學、真干”,學到真本領。
(三) 開展教學能手評選
山西省農廣校在全省開展了三屆的教學能手大賽,在全省100多所縣級分校,884名專職教師中廣泛開展教學能手評選活動,通過精心組織,分級賽講,公開講課、專家評審、現場打分,選拔評出100多名省級教學能手,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教師專家庫的成員。教學能手大賽評選活動充分展示了農廣校教師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的精神風貌,形成了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達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提高教學技能的目的,促進了專職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創新教學形式,擴大教學效果
(一) 采取“四個結合”的辦學模式
全省各級農廣校積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四個結合”的辦學模式,即結合地方產業,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民所需,結合市場需求,以自主辦班、和村委會合作、和農協合作等形式,按“三進村”即“培訓教師進村、媒體資源進村、人才培養進村”模式把教學班直接辦到了農民家門口。全省每年以村建立各類專業教學班220個,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廣大農民的歡迎。如翼城縣農廣校圍繞當地蔬菜產業,在北常村建立蔬菜專業班開展中專學歷教育,采取“四個結合”的辦學模式,深受農民歡迎,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辦學4年來,日光溫室由100來個發展到近500個,全村人均收入也由2007年的2800元增加到2008年的3900余元,2008年被省確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運城鹽湖區農廣校結合棉花產業,開辦了西高玉、中凹、車盤、席張和郭村教學班,從500多名報名參加學習的農民中擇優選取了31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齡40歲以下,頭腦靈活、善于鉆研的農民為培養對象,對農民集中進行棉花種植方面的培訓。
(二)充分發揮媒體教學優勢
一是辦好“專家會客廳”欄目。在山西省電臺播出的“專家會客廳”欄目從2006年開始播出,為了搞好這個欄目,省校定期召開專家座談會,討論研究根據現階段農民的需求,及時安排有關的業務專家和骨干在省電臺進行講解和答疑。“專家會客廳”累計播出860期,播出時間31000分鐘,現場解答農民疑問5000多人次,解決農民所急,滿足農民所需,幫助農民解決了生產中的問題,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
二是充分發揮“農民科技書屋”作用。自2006年以來省校及各分校共新建了303所農民科技書屋,免費贈送配備了大量圖書及光盤,其中省級書屋225所,配發了120萬元的圖書和光盤,輻射服務農民10萬戶、37萬余人。省農廣校把科技書屋建在了鄉村,建到了農民家門口,由專人管理,農民免費借閱,不僅作為“百萬中專生計劃”項目的支持配套環節,更對提高學員培養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對偏遠農村免費獲取市場信息和農民學習現代農業技術,以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不斷加大媒體資源建設力度。共完成媒體資源制作任務3500集,制作時長9600分鐘。為了進一步改善制作條件,學校對多媒體制作室進行了全面改造,2010年新購置虛擬演播系統,虛擬演播系統建成后大幅度提高了媒體制作能力,提升制作質量,成為全國農廣校系統首家具備這種能力的省級校。2014年省教育廳劃撥資金26萬元,對媒體制作室進行升級改造,升級改造后將更好地為農業政策宣傳、農業技術普及等方面的媒體制作工作服務。
四是增強“科技培訓直通車”、村有線“大喇叭”、地方電臺電視臺等服務功能。全省現有18個縣市設立電臺欄目,每周播出時間總計為890分鐘;39個縣市設立電視欄目,每周播出時間總計為1665分鐘;全省共有村級大喇叭5400個,科技直通車22臺。目前,他們正以不同的形式發揮功能和作用。如定襄縣農廣校在縣電視臺開辟了“農業天地”欄目,原平市農廣校也通過市廣播電臺廣播農業實用技術。通過多年的努力和堅持,已成為當地的品牌節目。
五是抓好全日制中專教育工作。 全日制中專教育是農廣校主要辦學模式,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好,確保國家助學金政策的落實,學校抽調專人,采取不通知、不需市校人員隨行、隨機檢查的方式對全省所有全日制中專教學點全部進行了排查,并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準確無誤地完成了國家助學金下發工作。學校按照《全日制中專教學班管理暫行規定》、《全日制中專班指導性教學計劃》、《國家助學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文件,對合作辦學單位條件、全日制中專教學點申請程序以及教學大綱、財務管理等進行了規范和要求,與所有管理單位和教學點簽訂了責任書,明確了各級管理部門責任,對全省農廣校系統全日制中專的穩步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endprint
二是充分發揮“農民科技書屋”作用。自2006年以來省校及各分校共新建了303所農民科技書屋,免費贈送配備了大量圖書及光盤,其中省級書屋225所,配發了120萬元的圖書和光盤,輻射服務農民10萬戶、37萬余人。省農廣校把科技書屋建在了鄉村,建到了農民家門口,由專人管理,農民免費借閱,不僅作為“百萬中專生計劃”項目的支持配套環節,更對提高學員培養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對偏遠農村免費獲取市場信息和農民學習現代農業技術,以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不斷加大媒體資源建設力度。共完成媒體資源制作任務3500集,制作時長9600分鐘。為了進一步改善制作條件,學校對多媒體制作室進行了全面改造,2010年新購置虛擬演播系統,虛擬演播系統建成后大幅度提高了媒體制作能力,提升制作質量,成為全國農廣校系統首家具備這種能力的省級校。2014年省教育廳劃撥資金26萬元,對媒體制作室進行升級改造,升級改造后將更好地為農業政策宣傳、農業技術普及等方面的媒體制作工作服務。
四是增強“科技培訓直通車”、村有線“大喇叭”、地方電臺電視臺等服務功能。全省現有18個縣市設立電臺欄目,每周播出時間總計為890分鐘;39個縣市設立電視欄目,每周播出時間總計為1665分鐘;全省共有村級大喇叭5400個,科技直通車22臺。目前,他們正以不同的形式發揮功能和作用。如定襄縣農廣校在縣電視臺開辟了“農業天地”欄目,原平市農廣校也通過市廣播電臺廣播農業實用技術。通過多年的努力和堅持,已成為當地的品牌節目。
五是抓好全日制中專教育工作。 全日制中專教育是農廣校主要辦學模式,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好,確保國家助學金政策的落實,學校抽調專人,采取不通知、不需市校人員隨行、隨機檢查的方式對全省所有全日制中專教學點全部進行了排查,并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準確無誤地完成了國家助學金下發工作。學校按照《全日制中專教學班管理暫行規定》、《全日制中專班指導性教學計劃》、《國家助學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文件,對合作辦學單位條件、全日制中專教學點申請程序以及教學大綱、財務管理等進行了規范和要求,與所有管理單位和教學點簽訂了責任書,明確了各級管理部門責任,對全省農廣校系統全日制中專的穩步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