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利

呼倫貝爾農墾謝爾塔拉農牧場(分公司)是國家重點培育三河?;?,建有三河牛良種繁育中心、三河牛繁育基地和內蒙古三河??萍嘉幕^。集團公司2004年改制時,每個分流人員只分得100畝草甸子,經濟收入本來就少,而近年來河邊的放牧場又被非法采砂嚴重破壞,打草場被征占了數千畝,草場面積越來越少,職工的收入更加減少。為使收入少的家庭走出困境,農牧場實行了多種舉措。
配套產業幫扶,發展生態畜牧業。農牧場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在發展壯大三河牛養殖業的同時,在舍飼養羊上下功夫,建設養殖小區舍飼三元雜交羊。場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開展以資金扶持、傳授技術、提供信息等為主要內容的幫扶活動。按照自愿為主的原則,愿意進駐圈養小區者,給每戶建150平方米羊舍,享受補貼4萬元,免息貸款3萬元,外加 1.1萬元飼料庫補貼;養殖基地配有專業獸醫人員,無償提供種公羊和人工授精服務;農場種植的青貯飼料以每斤9分錢的極低價格售給養殖戶。養殖小區現已入住 21戶,養羊1800多只。
為提高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場里試運行奶牛托牛所模式 ,首批有116頭健康無病的奶牛入托三河牛核心養殖基地。職工袁繼和家有12頭奶牛入托,半年后,隊領導組織托牛戶到繁育基地“探親”,看著奶牛個個膘肥體壯,他滿意地笑了。入托奶牛半年純收入近6000元,比家庭飼養效益高了許多。
為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轉變飼養方式,推進人畜分離,發展生態畜牧業,走科技興牧、建設養畜之路,農牧場自去年以來累計投資5600多萬元,建設現代化第一牧場,將家庭飼養的2400頭基礎母牛、1600頭后備牛集中入托第一牧場和三河牛繁育基地。對不適合入托的奶牛按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以入股的形式入住托牛所,按股分紅。為加快三河牛改良,場里投資1500多萬元,從新西蘭等國分3批引進純種荷斯坦良種母牛723頭,其繁殖率、成活率均達到100%。
扶持零就業家庭,鼓勵自主創業。2014年 ,農牧場出臺了扶持零就業家庭政策,凡符合條件的18至45歲待業人員,可自愿申請報名參加培訓,場里統籌安排在第一牧場或小區物業、農林服務站的蔬菜大棚等崗位就業,僅2014年就安排了85人就業。
自2009年以來,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進駐謝爾塔拉,車流、物流、人流迅速增加,人們自發地辦起機械修理、餐館、菜店、理發店、洗浴等第三產業,有的人則自費買車跑出租,購買勾機、鏟車到工業園區攬活。場部抓住這個契機,給予積極支持和鼓勵,在每年春天召開經濟工作暨職工代表大會,評選出有自主創業特色的戶給予表彰和獎勵。
落實獎補機制,發展多元經濟。為調動員工飼養紅白花三河牛的積極性,場里加大補貼扶持力度,對全場843頭新出生紅白花母牛登記、鑒定,共發放補貼52.6萬元。同時,加大青貯、紫花苜蓿種植面積,以解決飼草不足問題,還爭取到國家每畝600元的政策補貼。
場里還進一步出臺了三項優惠政策:一是貼息貸款5萬元購買湖羊和小尾寒羊,自愿轉場放牧的,公司按每只8元補貼轉場放牧費。二是由分公司統一為職工聯系托羊企業,符合條件的職工每年付給300元托羊費。三是扶持職工養鵝,分流職工養鵝每只補貼10元,家庭中有兩人分流的,可補貼4000只。目前,家庭養鵝已超過2萬只。
經場里多方協調,爭取到國家生態移民、危舊房改造、道路管網等項目補貼,加上自籌資金,于2013年出臺優惠政策,開始建造具有農墾特色,集科技開發、觀光、旅游、宜居為一體的多層歐式農墾別墅,形成風情家園小區,為發展第三產業打造新的平臺。目前,一期工程800戶住宅樓已封頂,二期商業、文化、醫療等用房正在抓緊施工。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即將展現在呼倫貝爾草原深處?!?/p>
(作者單位:? 呼倫貝爾農墾謝爾塔拉農牧場關工委)
(本欄編輯/周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