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婕 李漢君
摘 ? 要:推動新產業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的可行之路。近年來,山東省大力推動新產業經濟,陸續頒布了諸多利好政策,申請了許多相關項目,組織多次相關領域研討項目,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存在部分產業面臨產能過剩、非理性繁榮、核心科技掌握不足、發展仍極不均衡與高耗能產業比重較高、政策扶持力度大但投資比重不足,等諸多問題,整體而言,新興產業發展并不如人意。筆者認為應各級政府應積極轉變觀變,正確認知新興產業,不盲目、不冒進,顧全大局,尋求長遠利益,同時順應國內外經濟社會環境變化,把握經濟運行客觀規律,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
關鍵詞:新興產業;山東省;發展現狀;經濟規律?
新產業即新興產業,是指因新的科研成果、新興技術、新理論與概念,應運而生的行業部門。發展新興產業能有效增加供給,促進國民經濟供需平衡,維持其健康平穩發展,有利于滿足社會更高層次的需求,維持社會穩定,有利于提高全社會效率、增強綜合國力。為此,中央與地方政府均大力扶持發展新興產業,國務院發改委將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科技,納入致新興產業范疇,可以說新興產業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是一種戰略經濟概念。山東北接京津唐經濟區,分屬環渤海經濟圈,與韓國隔海相望,南靠蘇滬,地理條件優越,同時又是我國人口、經濟大省,產業基礎雄厚,具備發展新興產業的基礎條件。但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山東省亦處于社會、經濟轉型期,存在自然環境惡化、農業經濟發展止步不前、出口經濟與內需不振等諸多問題,影響新興產業布局與發展。盡管省政府順應中央號召,陸續推出了諸多利好政策,引進外資,建設、扶持了一批新興產業,但成效無法讓人滿意,產業發展不盡如人意。本文就山東省新興產業發展進行系統性探討,分析其現狀、面臨的困境,提出一線淺見。
一、 山東省新產業經濟的發展現狀
1.政策傾斜力度大,為新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
山東省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發展新興產業號召,在戰略布局、制度推行上始終走在前列,陸續頒布推行了諸多利好政策。2012年山東成立環境保護審判法庭,雖僅為中級人民法院,但開辟了專司環境保護案件的先河,為大力推行環境保護政策、打擊環境破壞行為提供了司法保障,客觀上為新興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等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此外,山東省還在數年內頒布推行了《山東省技術產業園認定管理辦法》、《山東省節約能源“十二五”規劃》、《加快山東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節能燈補貼銷售意見》、《2012年新能源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等辦法、政策[1]。申報了包括節能技術改造、節能汽車推廣補貼、國家能源科學進步獎、2012年度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招標等多個項目,組織研討新醫藥行業發展專題會議、全省資源綜合利用和環保產業專題等多項會議。這些政策為今后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明確了政府部門今后工作的重點。
2. 相關領域項目成果
新能源汽車:起步階段,現今僅有2家電動汽車可上牌。信息產業:開始逐步構建物聯網,部分地區如東營、濟南開始進行“無線城市”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就。成功打造了農村電商云平臺,但完善尚有待時日。青島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成為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信息產業聚集區。濟南形成了集成電路、軟件開發企業群,以浪潮集團為典型代表,推出云計算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產品。沿膠濟鐵路,形成計算機通信、打印機生產制造、光電電子機械制造等集群產業;2012年信息技術產業產值達4700億元,獲利200億元,居全國第三位。新醫藥產業:以菏澤、連云港為代表,建設了一批新醫藥產業園,取得了一定成就。高端裝備制造業:以膠州灣造船、濱州風力發電裝備、龍口高端鋁材料為突出代表。海洋經濟:以日照、威海、濰坊為代表,建設具有各自特色的海洋經濟,煙臺成為山東海洋經濟發展龍頭城市,擁有150家世界500強企業進駐,擁有較大的發展前景。由此觀之,山東省新興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部分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二、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1. 非理性繁榮
(1)問題:新興產業屬于高風險產業,需要有深厚的經濟基礎、技術基礎、知識基礎用以支撐,山東省盡管為經濟大省,但同時又屬人口大省、農業大省,產業調整遠未完成,相較于鄰近的京津唐地區、蘇滬地區,并無技術、信息優勢。現階段,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新興產業許多都仍處于試點階段,屬于政策導向型產業,企業入駐并非自發行為。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比較普遍。目前,我國諸多新型產業已走入困境。以風電產業為例,風電投資出現明顯的過度繁榮傾向。風電產業是新興產業典型代表,但建設運營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僅有荷蘭、德國、美國等少數國家部分地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山東省雖然為風力資源大省,可開發風力資源占全國8.8%,但風能多集中在海上,開發風能投資大、運營與管理成本高、獲益低,但近年來,山東省上馬了數個風電投資項目,回收成本還有待時日。其它產業如光伏產業、新醫藥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均面臨諸多困境,這些困境并非技術瓶頸,而是受社會經濟客觀條件限制,市場供給區域飽和,產能過剩,許多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2)原因:①缺乏戰略性布局,盲目相應中央號召,未能深入理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一理念;②各級政府領導仍秉承傳統的政績觀,以吸引投資多少、企業多寡、產業園占地面積大小等,來衡量自己政績,不顧產業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合乎未來發展方向,倉促上陣,必然是敗退而回。
2.未能掌握核心科技
(1)問題:新興產業的定義是新的科研成果、新興技術、新理論與概念,應運而生的行業部門??蒲谐晒⑿屡d技術、新理論與概念,是支撐與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山東省現有的新興產業企業幾乎無自主研發能力,多為外省、外資企業代工廠,其本質仍為人力資源密集型企業。山東省新興產業嚴重缺乏造血能力,抗風險能力不足,在面臨產業蕭條時,無技術、創新優勢,無法獲得生存空間,企業盈利能力不足。產業設備、技術嚴重依賴于國外,部分材料仍需進口。以光伏產業為例,我國光伏電池產量約90%出口至國外,但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地方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的當下,產業發展出現較大困難,同時光伏電池制造所需的主要設備如多線切割機、四氯化硅閉環回收裝置等均需從國外進口,所需材料如高純多晶硅、切割液等,多需從國外進口。無任何技術基礎,發展光伏電池產業只能是空中閣樓,且光伏電池環境成本高,需要有配套的廢物處理設備,在環境保護法執行尚不徹底的我國,發展光伏電池可能帶來新的環境問題。
(2)原因:①山東省并非教育大省,省內高校、研發機構、科學院少,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缺乏發展新興產業源動力;②政府部門過于好高騖遠,對新興產業理解不夠透徹,將目光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領域,對中小企業創新扶持不足。
3.發展仍極不均衡,高耗能產業比重較高
(1)問題:山東工業產業以原材料、高耗能產業為主,新興產業投資集中在能源、化工、冶金、機械等行業,通訊電子、信息產業、航天航空等報端制造業發展仍不盡如人意,產業推動成效不足。
(2)原因:①歷史原因,山東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人力資源豐富,加上毗鄰海洋,海運條件優越,一直以來便作為鞏固京津地區發展的經濟區域;②自洋務運動以來,山東便成為中國機械制造、冶金、化工產業集中區域,在德日統治時期,相關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利用舊有的資源,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動這些產業的發展,化工、能源、機械具有一定規模與經驗優勢。
4.政策扶持力度大,但投資比重不足
(1)問題:從市場總體上看,新興產業投資比重仍不盡如人意。以政府投資為例,存在投資分散、金額小等諸多缺陷,中央政府安排中小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投資不足規定額半數,中小企業參與融資困難,不得不轉項非法集中、高利轉貸。山東省財政收入、投資有限,城鄉差距較大,過多的發展新興產業只會被貼上好高騖遠的標簽,省政府主要財政支出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之中,拉動新興產業更多的依靠扶持政策,引入外資少。
(2)原因:①無明顯區域優勢,京津地區、蘇滬地區發展新興產業條件優越,山東省多數土地位于山東半島,處于半島突出部,加上丘陵阻隔,陸上交通并不發達,省際交流、城際交流并不便利,不利于經濟圈的形成,從上文提到的新興產業分布上看,新興產業多集中在膠濟鐵路沿線,膠濟鐵路與京九線、京廣線、京滬線等幾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并無直接交集,區域間交通并不便利;京津唐投資多向河北、遼寧輻射,蘇滬投資多向安徽等長江上游省份輻射;②外資對回報的要求較高,對投資條件要求苛刻,高新產業需要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人力資源優勢,這里的人力資源不單單指勞動者數量,還指勞動者素質,山東在這兩方面優勢并不突出。
三、 對策
1.轉變觀變,正確認知新興產業
新興產業雖然有諸多優點,但是并非萬能靈藥,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城鄉差距擴大、經濟發展不協調、內需不振,這些都決定了我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經濟建設的中心應為協調區域間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擴大內需上,發展新型產業并非解決以上問題的必然之路,更不是唯一途徑。不從經濟社會發展整體上,進行產業布局,盲目圍繞新興產業,只能破壞市場經濟運行規律,事倍功半。新興產業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是一種產業概念,但并非是指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經濟,而是一種新型的知識、創新經濟,不能緊緊盯著能源、器械制造這些高尖端產業部門,應努力領悟新興產業實質,利用現有的條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培養屬于自己的新興產業。
2.科學布局,突出重點,發揮自身優勢
上文提到,現階段發展新興產業缺乏有利的社會經濟環境,加之省財政支持預算有限,發展新興產業不應將攤子鋪的太大,目前山東省大力推行的新興產業包括器械制造、信息軟件、化工冶金、通訊電子等,可以說四處開拓,但卻無一例外成就。目前,適合山東推動的新興產業當屬海洋產業,山東海岸線漫長,島嶼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海港與港口城市眾多,青島、煙臺等均為全國知名海港城市,青島曾經作為2008年奧運會帆船等水上項目城市,其海洋環境可見一般。目前,當務之急是努力改善海洋環境,控制污染,打造海洋環保型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大力推動海洋運輸、船舶制造、生物科技等海洋產業,以帶動注入冶金、材料、醫藥行業發展。
3. 順應國內外經濟社會環境變化,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
許多新興產業都面臨著產能過剩、內需不足、外貿依賴性強等諸多困境。歸根結底在于,錯估了國內外產業形勢,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省政府應嚴格落實項目審批制度,對每個產業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系統分析,每一項產業的發展都應符合經濟規律,而不是僅為了政績。
四、小結
新興產業發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現階段,山東省新興產業發展仍處于萌芽時期,發展狀況并不如人意,面臨諸多問題與困境,各級政府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把握市場經濟客觀規律,從全局戰略角度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才能推動新興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新興產業工作委員會.http://www.xxcyw.cn/.
[2]申俊喜.創新產學研合作視角下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3(2):37-41.
[3]李曉華,呂鐵.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與政策導向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0(9):20-23.
作者簡介:高婕(1992- ?),女,山東省東營市人,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