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2014年4月16日,載有476人的“世越號”客輪在韓國全羅南道珍島郡屏風島以北海域意外進水并最終沉沒,僅有172人獲救。迄今事故已造成包括4名中國乘客在內的近300人遇難,仍有10人下落不明。韓國檢方于2014年10月6日公布了對“世越號”沉船事故的調查結果,指出船體改裝、超載及舵手操作不熟練等多種因素導致了事故發生。
事故調查結果
經過5個月的調查,韓國大檢察廳得出結論認為,“世越號”所屬船務公司為擴大載重量而改裝船體,破壞了船體的穩定性。在通過急流時,操作不熟練的舵手進行了急轉彎,致使船體左傾,船舶失穩最終沉沒。韓國專家內部研討認為,“世越號”突然轉向,加之載荷過重、重心過高、集裝箱未有效固定,導致船體失衡、翻船。韓國海洋水產部公布的客輪航跡記錄也顯示,“世越號”在出事前行駛航跡異常,原本向東南方向航行,8時48分至8時49分向南轉舵,8時50分又急速轉向西南,緊接著向西轉向,在船體呈現東西橫向的情況下,又緩緩北上,直至翻船。
調查顯示,事故發生時,“世越號”載有3 606 t重的貨物和汽車,是該船規定最大載貨量的3倍。船舶所屬的清海鎮船務公司被指通過過量載貨來彌補下滑的客運收入。這一調查結果是在韓國檢警聯合調查本部專家咨詢團意見的基礎上,經船舶海洋設備研究所和首爾大學船舶海洋性能優化研究事業團模擬分析而得出的一致性結論。
此外,韓國檢方還認為,海警在事故中應對不力也導致了遇難者人數增加。盡管事故發生后,海警立即向事發海域派出了巡邏艇,但抵達現場后并未讓乘客立刻逃離船舶,沒有合理遵循“災害管理手冊”規定。海警還在檢方開始調查后制作虛假文件,企圖隱瞞自身的工作失誤。
調查顯示,珍島交通管制中心的12名海警工作人員涉嫌玩忽職守,沒有在“世越號”行駛至附近海域時做好船舶監測工作,也未按規定程序處理“世越號”遇險信號。這些工作人員還在檢方著手調查時刪改了事發時的電子監控記錄。
韓國檢方對清海鎮船務公司實際所有人的調查發現,實際船主俞某在發現“世越號”的船體結構性問題后,仍默許船舶超載。
檢方還對船舶進口、安全檢查、取得運航相關執照等海運行業的結構性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了非營利法人“韓國海運組合”“韓國船級社”等機構的違法行為。
“世越號”事故發生后,共有包括船長、船員、海警、船務公司、安檢機構有關人員等在內的399人被立案調查,其中154人被逮捕。
應急處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據我們與中國有關專家座談了解,韓國對此次海難的應急處置工作總體上不成功。綜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
船長未能正確履行職責,錯失自救互救的黃金時間
據韓國檢方和警方聯合調查本部公布的消息,事故發生后,韓國海警海上指揮中心要求船員緊急采取救援措施,并多次指示逃生,但船員卻反復詢問“救援什么時候到達”。船員缺乏責任心,導致錯過向乘客發送逃生信息的黃金期,而船長及船組核心人員,搶在乘客前先登上了警備艇逃生,完全沒有職業道德可言。
“世越號”船舶從8時48分發出求救信號到10時31分徹底傾覆,持續時間1 h 43 min。韓國專家分析認定,9時50分(船斜度為50°~60°)之前為逃離的“生死時段”,乘客應有62 min的逃生時間,但船長及核心船員未采取任何撤離措施。船員沒有主動操放救生艇,配備的46個氣脹式救生筏(每個筏可搭乘25人)本應在水下4 m自動釋放,但僅有1個自動打開。船方反復要求乘客穿上救生衣原地待命、不要亂動。在未發出棄船指令的情況下,船長等15名核心船員、7名其他服務人員9時35分從船員專用通道逃生,后被媒體曝光,引起社會極大不滿。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在第一時間有序撤離,大部分乘客有可能逃生。這是造成此次海難事故傷亡人數擴大的最關鍵因素。
船長應當最后離船,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規定,國際《海商法》及各國法律對此均有明確規定。《韓國船員法》第十條規定,船長不得在所有旅客全部下船前離開船舶。美國《海事法》規定,船長棄船逃生不會受到刑事指控,但逃避責任導致乘客死傷要面臨“過失殺人罪”指控。中國《海商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船舶發生海上事故,危及在船人員和財產安全時,船長應當組織船員和其他在船人員盡力施救。在船舶的沉沒、毀滅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船長可以作出棄船決定;但是,除緊急情況外,應當報經船舶所有人同意。棄船時,船長必須采取一切措施,首先組織旅客安全離船,然后安排船員離船,船長應當最后離船。
政府部門與救援部門之間缺乏統一指揮
“世越號”翻船事故,先期主要由海警組織施救,韓國政府未及時啟動應急機制,事發次日才成立中央災害安全對策本部。投入救援的海警及海洋水產部等部門,因事權分割、職責重疊,無法協調、統一指揮,國家層面的應急響應與事故現場救援行動相互脫節。韓國民眾普遍認為,韓國政府及部門并未起到統一指揮的作用,媒體批評政府部門和相關救援部門之間的溝通幾乎是“零”。
指揮人員判斷有誤,現場救援行動不力
韓國有關專家在最初看到現場照片后,斷言傷亡不會太嚴重。專家認為,出事海域水深只有30 m左右,船只尚有大半露出水面,判斷可能為擱淺,安排人員逃生不會很困難,對沉沒時間計算失誤。
據韓海警披露,由于未掌握失事船舶的相關準確信息,在最初救援時未考慮到船體快速下沉。海警113艦艇9時30分首先到達現場,因未搭載專業救援設備,只能援助已經逃生的人員,對船艙內人員無法展開施救。隨后陸續趕來的??哲?0余艘艦艇及飛機,都并非專業救援設備,專業救援人員在事發當天14時才攜帶相關裝備趕到現場,海軍2艘海難救助船更是在次日凌晨才到達現場。
現場組織和保障混亂
據韓國交通部救撈局專家披露,現場搜尋搜救的潛水員僅佩戴了輕潛裝備(適用于8 m水深內作業),沒有采用臍帶式潛水裝備,現場沒有工作母船,參加救援的600余名潛水員多數患了潛水病。后期韓方采用3艘浮吊聯合作業,風險極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