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安全生產法》的決定。2014年12月1日,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以下簡稱“新安法”)正式施行。新安法的施行,是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推進器,推動了建立規范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加強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法律支撐。
新安法明確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戰略、原則、方針、主體、機制和方法。“以人為本”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原則,安全發展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戰略。如何在企業中做到“以人為本”,讓企業管理層更好地宣貫、落實新安法,讓企業職工通過新安法行使自己的安全生產權利呢?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劉超捷。劉教授曾為很多企業做過新安法的培訓咨詢,對企業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情況做過大量調研。
記者(以下簡稱“記”):劉教授,您好!2014年12月1日,新安法正式施行。目前,新安法在一些企業中的宣傳培訓情況如何?有哪些好經驗可供借鑒?
劉超捷(以下簡稱“劉”):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安全生產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紅線,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就目前我了解的情況來看,多數生產經營單位都十分重視,采取多種方式加強新安法的宣傳培訓。江蘇省部分企業將新安法的宣傳培訓與貫徹落實江蘇省安委會下發的《企業主要負責人保護員工安全六條規定》《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六項措施》相結合,爭取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演練到位;有些企業把新安法中安全生產的各項要求逐級分解到每個車間、每個班組,落實到每個崗位、每個員工;有些企業把新安法中安全生產的相關要求、技能、指示編印成冊,做到人手一本、每天必看、每天提醒,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盡可能減少工傷事故;還有一些企業利用QQ群、微博等新的網絡形式開展新安法與原《安全生產法》的對比討論,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研究,這都是一些很好的宣貫方式。
記:在宣貫新安法期間,您所了解到的企業在學習貫徹中是否存在問題?您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是什么?
劉:在企業學習貫徹新安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未能充分理解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到底是誰,培訓對象存在偏離現象。“安全生產,人人有責”是對的,但是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才是主要責任承擔者。新安法明確規定了這兩類人員的法定義務和責任,而對于其他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并不是直接通過新安法來管理,而是通過新安法所規定的企業內部應當建立的崗位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崗位操作規程來管理。因此,新安法學習培訓的最重要對象應該是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分3種情況分別對待。第一,對企業集團,集團領導應該組織下屬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重點培訓。第二,對于一般企業,有行業主管部門的,由行業主管部門組織行業內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開展培訓。第三,對于一般企業,沒有行業主管部門的,應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進行培訓。
將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作為主要培訓對象的同時,對一般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也要進行培訓,但對他們培訓的內容應側重于培訓他們如何行使自己的安全生產權利。
記:您認為哪些條款增加或修改后,更加契合企業的實際,能夠最大限度保障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員工的安全?
劉:本次《安全生產法》的修改,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的主體責任,增加和修改了一些條款,更加明確了企業對員工的保障義務。這些內容主要包括如下7個方面:一是對安全生產責任制有了更明確的要求;二是增加了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的規定;三是加強了對中小企業的安全管理,把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企業規模從300人降低到100人;四是明確規定了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管理人員的7項職責;五是將聘用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作為高危行業企業的法定義務,同時鼓勵一般企業聘用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六是對教育培訓的規定更加詳細和明確,將“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增加為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職責之一,對勞務派遣工和實習生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以及教育培訓檔案管理工作,有了更細致的規定;七是將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寫進新安法,對事故預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對于新安法在企業層面的具體實施,您有哪些建議?
劉:法律的貫徹實施,必須建立在對法律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對新安法的宣傳、培訓是第一步的任務。據我了解,一些大的企業集團(如山西陽煤集團)、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如江蘇常州武進區住建局、河南煤監局豫東分局等)聘請安全生產法律專家對本集團二級單位或轄區內的行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培訓機構教師等相關人員,開展了新安法的教育培訓。
企業層面貫徹新安法的第二步是,必須認真梳理本單位安全生產狀況,從制度建設與運行、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等方面全面自檢,明確本企業的現實情況與新安法的要求還有哪些差距,及時修正彌補。
同時,企業必須正確認識工會和員工的安全生產監督作用。他們的監督,不是為企業“惹事”,而是為企業“避災”。要大力宣傳工會和員工的安全生產權利和義務,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與企業管理層共同努力,為本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做出貢獻。
實習編輯 ? 李 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