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樂
我國高職院校在經歷過一輪示范建設的高潮后,如何鞏固示范建設成果,走內涵式發展之路,成為高職院校新的挑戰和課題。當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也步入后示范的建設時期,作為學院新興的專業,信用管理專業對未來走內涵式發展之路也重新進行了審視和思考。
一、當前我國信用管理專業概況
信用管理專業以信用信息為研究對象,以信用風險管理為核心,以提供信用產品與服務為宗旨,是集管理、金融、財務分析為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信用管理跨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學科,是一門典型的應用型交叉學科。
信用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專業,國內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所院校開設該專業。信用管理專業最早是由國內知名的財經類本科院校開設,其中有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等。近年來我國高職高專類開設信用管理專業的院校有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溫州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遼寧金融職業學院、貴州商業高等高職高專院校等。
二、信用管理專業現狀分析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是較早開設信用管理專業的高職高專類院校。專業于2007年下半年開設招生,至今共招收7屆學生,每年單班招生,每屆招生人數為50人左右。專業建設在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學材資源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從無到有取得了較大的成績。該院信用管理專業自辦學以來一直實行單班招生,2012年開始實行大專業招生,分專業培養。目前,我院信用管理專業從屬于會計大專業群,同時主要針對三校生進行招生,招生的分數線在同類高職院校中較高,學生素質相對較高。
當前該院信用管理專業的會計從業考證通過率高,達到95%以上。畢業生就業率97%以上,畢業生主要從事會計類崗位,部分學生從事信用管理崗位,主要是從事于商業銀行、村鎮銀行、信用評估機構、第三方信用調查管理機構等。通過近幾年信用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去向分析,在信用領域工作的學生無論從薪酬、工作環境及工作的穩定性來說都高于會計類崗位學生。
三、信用管理內涵式發展評價體系設計
信用管理專業的 “內涵式發展”,應立足自我,在保持現有規模的前提下,通過充分挖掘內在潛力,增強核心發展能力并形成科學合理的發展機制,以不斷改進和提升教學質量、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專業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四、信用管理專業內涵式發展的思考
1.高質量教材建設分析及規劃。信用管理專業會計類課程比較成熟,教材使用可與系部其他專業教材共享。但是由于信用管理專業自身特點、專業發展及高職辦學起步較晚等特殊原因,專業教材建設不夠成熟,高職類信管專業編寫的教材比較空缺。目前我院信用管理專業四門專業課中只有《商帳管理與催收》使用校編教材。《信用擔保》實務采用擔保業實務培訓類教材,比較符合高職類專業特點。《信用評估實務》、《征信實務》采用本科教材與企業一手資料結合,使用效果較好。未來5年內,信用管理專業計劃編輯出版《商帳管理與催收》、《信用擔保實務》兩本高職類教材,編輯完成《信用評估實務》、《征信實務》兩門專業課程校本教材。教材內容包括:課程大綱、教學設計、電子教案、PPT 、習題及答案、動畫等重難點的數字資源、網絡課程、實訓資源等。
2.高質量示范課程建設分析及規劃。信用管理專業院級精品課程《商帳管理與催收》已經順利結題。未來信用管理專業精品課程應該具有高職教育的自身特色,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課程建設內容的重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是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應該從四方面入手:一是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注重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二是鼓勵校企合作,將企業實際需求與課堂教學的專業理論進行融通,更新教學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對接;三是創新改進教學手段與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課程大綱、教案、實訓方案等教學內容融合,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四是建設一體化教材、通過樣式多樣的載體,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反映本領域的最新成果。立足人力改革實踐教學陣式和內容,加強實訓實踐力度,提升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年內,信用管理專業將再建設《信用評估實務》、《信用擔保實務》2門專業課程的院級精品課程。
3.高質量團隊建設分析及規劃。信用管理專業自2007年開設開始,只有2位專業教師,通過近6年的專業建設,目前已有5名專任教師,其中一名副教授,4位碩士學位,有4名來自于企業,同時,聘請企業兼職教師6名。專業教師隊伍年齡機構、學歷結構、教育教學水平及社會資歷均較為合理。專業注重提升團隊整體教學水平,提高團隊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以教學改革課題及項目為牽引,構建良好的教學梯隊和團隊發展平臺,整體提升團隊教學水平。專業教師一方面在團隊的幫助和帶動下,有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亦可通過參加高層次培訓、進修、學歷提升等方式,合力提升團隊教學水平。未來信用管理專業將更注重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的提高,通過培訓、校企合作、外聘企業兼職教師等形式提高專業團隊的質量,注重利用企業兼職教師的優勢,加強專任教師與企業外聘教師的交流和相互學習,提升教師團隊質量。
4.校企共建及合作分析及規劃。信用管理專業這幾年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注重改革以學校和課程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信用管理專業先后與10家杭州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與浙江禾晨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浙江信用中心、杭州中瑞江南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與專業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其中浙江禾晨信用管理公司采用訂單合作輪崗實訓的合作模式,一年為專業解決20人次的實習需求。通過近幾年校企合作的摸索,信管專業注重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學生到用人單位進行半年以上頂崗實習已經納入了學校整個人才培養的教學計劃,同時也為頂崗實習就業一體化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信用管理專業積極探索建立“公司與課堂交替”的頂崗實習模式,讓學校與企業零距離的深度融合,信用專業逐漸建立科學的實習監督和考核體系。當前,信用管理專業的實習管理手段有財會系頂崗實習管理平臺、電話、QQ ?、短信等,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檢查和指導。系頂崗實習平臺的建立,能有效對學生進行動態持續的實習監督和管理。對頂崗實習學生安排跟蹤指導教師,協助解決學生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院要針對各個學生在企業的實際學習內容設計考核內容,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平臺撰寫工作日志和周記,教師及時進行批閱和指導,同時并派出教師到企業,同企業負責人員一起對學生進行考核。
三年來的“公司與課程交替”頂崗實習模式實踐證明,學生在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有了較大的提升,考證通過率大大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和教學水平顯著提升,學校與企業合作呈現良好態勢,初步形成了較為有效的頂崗實習機制。未來信用管理專業將拓寬行業合作的領域,立足目前與信用評估行業、信用擔保行業企業的合作,逐步加強與微小金融機構的合作,力爭與3家小額貸款公司或中小型商業銀行建立合作關系。
(作者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