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霞+王景嵫
摘 ? 要:中國在對外貿易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本文從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諸多問題入手,深入分析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根據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問題;建議
前言:現如今的中國正處于經濟變革期,摒棄舊的外貿發展戰略,擬定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同時也是對外貿易本身的內在要求。要想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就應該適時調整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通過國際間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來實現中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涵義
所謂外貿可持續發展就是指在嚴格遵循外貿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外貿體制,使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在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基礎上使貿易量穩定增長,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
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具有以下幾個涵義:一是從經濟效益來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應該保持一定的總量和規模,只有對外貿易量和貿易規模都達到一定標準的前提下,才能定義為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二是從生態效益來看,外貿的發展應該建立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使現有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且能夠達到供需均衡。三是從社會效益來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不僅僅只是國民經濟的增長,還應該貢獻于社會的發展,只有社會也隨之進步了,才能說達到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社會的進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加就業崗位,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二是減少貧富差距,改變國民之間收入不均衡的現狀;三是保護生態環境,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二、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
1.我國對外貿易總額持明顯增長態勢。進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作為貿易出口大國在世界經濟市場上占據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位置,我國在對外貿易中的巨大變化令世界上的貿易大國都不容忽視。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由1978年的206.4億美元增長到21738億美元,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貿易額的排名也由世界第34位躋身于世界第三位,1978年到2007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以85倍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同期GDP的年均增長幅度。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四大紡織品出口國以及第一大服裝出口國,無疑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市場上不可或缺的供給者,也成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最具競爭性的供給者,不管是在服裝、鞋帽等方面還是在家電等生活用品方面都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大國。
2.出口加工貿易占據半壁江山。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迅速,自1981年以來的26年間,出口額由10億美元迅速增長到4408.8億美元,可謂是取得了前所未有不可超越的成績。加工貿易從最初的不足5%增長到2007年的50%,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最主要的貿易方式,中國也將成為世界性的工廠。
3.吸引外資能力居世界前列。1979年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中國以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成為世界上引進FDI最多的國家,吸引外資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從1979年到2007年中國吸引外商資金11889.01億美元,2008年達到939.05億美元,位居于世界第四位,成為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的典型,17年間毫無例外地占據發展中國家首位。
三、中國對外貿易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層次低導致效益不高。與勞動密集型產品相比技術密集型產品在我國出口商品中所占的份額較小,也正因為這樣的出口商品結構層次使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出口貿易的支柱產業,從而導致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越來越缺乏競爭力。
目前我國主要以出口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為主,像服裝、原油和糧食等不需要太多技術作為支撐的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排名一直是前幾位,但是隨著對外貿易的不斷深入,類似于手表等電子產品也逐漸崛起,問題是其中占很大一部分的是加工轉口貿易以及專門為跨國公司做貼商標這種技術含量低的出口,含有我國科技的自主品牌所占的出口比重仍然不足總額的十分之一。日前世界市場上對技術密集型產品的需求遠遠高于勞動密集型,但是我國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對于科技含量高和加工程度高的產品,我國仍需不斷加強市場競爭力。
2.數量型和粗放型為主的外貿增長方式。在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對出口創匯的要求導致外貿的增長方式一味地以數量型和粗放型為主,從而導致外貿企業單純的只是為了擴大企業規模、增加生產速度,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不僅浪費了現有資源,也使環境污染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這種投入高、消耗大、收益相比于付出更大的發展模式嚴重削弱了經濟發展的后勁。
我國出口的產品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正是因為這樣才使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生產本身就是會造成資源的消耗,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生產使原本就稀缺的資源變得更加稀缺,需求遠遠大于供給,不斷的開發使生態失衡,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資源,近年來煤炭的稀缺漸漸顯露出來。另外化工、農藥這類高污染的產品在出口中所占比例加大,尤其是鄉鎮企業為了取得高收益,盲目地開發生產高污染產品,使生態環境污染變得極其嚴重。
3.不合理的進口商品結構。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對于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僅占20%,而其他的全部都是對工業制成品的進口,從資源再利用的層面來看這顯然是不明智的。我國大多數以消耗較高,污染較嚴重的化工原料以及纖維合成品為主,一些跨國公司利用中國低價的勞動力將這些初級產品在中國進行再加工,加工的過程中避免了對本國的環境污染,而將高污染產品的生產轉向中國,在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加重了對我國環境的危害。更有中國不法商人與外商勾結為了高額利潤將廢棄物運往中國,使我國面臨更加嚴重的生態危機。
4.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導致貿易摩擦頻繁。我國雖然已經與世界上近二百多個國家達成貿易伙伴關系,但是與我國貿易往來最多的也只是集中在幾個少數國家。近幾年來與中國合作的貿易伙伴主要有歐盟、美國、東盟等,與這近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就已經占中國對外貿易份額的80%。endprint
由此可見,中國外貿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僅僅只是選擇依賴主要貿易伙伴的外貿方式,會使市場變得越來越狹窄,從而導致貿易之間的摩擦過于頻繁,造成我國對外貿易的不穩定性,加劇出口貿易的風險。
5.服務貿易地位低下導致競爭力差。近幾年來,國際貿易的發展已經明顯發生改變,由原來的貨物貿易逐漸轉向為服務貿易,進入2007年服務貿易出口就已經達到18%,然而2008年的我國商品出口總額雖然達到14285億美元,但是服務出口貿易所占比例較低,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應該更加重視我國的服務貿易出口,提升其所占出口額的比重。
對于中國的服務貿易來說,其所占比重小而且地位也相對較低,就算是有也只是集中在運輸和旅游等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電影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幾乎呈現貿易逆差,正是因為服務貿易的地位低下才導致競爭力遠遠不及其他國家。
四、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F階段的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需要進口大量的高技術產品,然而只能出口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加工產品,這使我國的高技術產品在世界市場上所占比重很低,因此為了改變現狀,我國應該不斷的技術創新,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盡早實現在消耗較低、污染較輕的前提下,培育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新興產業和發展戰略,進而提高我國高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對于技術密集型產品而言,其技術資源可以反復再利用,而且與不可再生資源相比,具有可持續性,因此為了符合長期戰略發展的需要,我國應該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使高科技產業能夠脫穎而出,保證具有發展前景、附加價值較高、環境污染程度較低的高科技部門在貿易政策的扶持下,不斷地提高市場競爭力,使社會發展進步與自然環境之間保持良性循環。
2.擴展貿易空間,大力推行外貿市場多元化。我國在選擇出口市場時常常選擇具有高消費水平以及有購買能力的國家和地區,這就造成了我國出口市場過于狹窄,眾所周知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可以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互補,我國產品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也可以很快的銷售出去,但是僅僅依靠幾個商品出口市場,是很難滿足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的。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速度下降,同時也造成我國與其他幾個長期合作的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增長回落,這次危機就已經在警告我國的出口市場過于狹窄,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很容易造成貿易之間的摩擦,給貿易市場帶來更多不穩定的因素。因此我國在今后的對外貿易中,應該不斷地開發新市場,將我國的商品分散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來優化我國的外貿出口市場,使其變得多元化,從而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近幾年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迅速崛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外貿出口的重要市場,因此在鞏固像美國和歐盟這樣發達的出口市場的同時,還要加大力度開發那些新興的具有發展潛力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只要加大力度開發,我國的外貿市場一定會呈現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也會提高我國商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占有率,減輕出口增速帶來的不穩定性。
3.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所處于的貿易順差是傳統貨物貿易所帶來的順差,然而在服務貿易方面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不理想狀態,所以下一步我國對外貿易的首要任務就是發展服務貿易,不斷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以及服務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國的服務貿易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國際競爭力也處于明顯的弱勢,特別是在金融保險等方面,但是在勞務輸出、海運等方面還是具有一定出口優勢的,相信在政府高度重視的基礎之上,再通過相對有效的政策扶持,對于這方面的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一定會有我國的一席之地。
4.增強環保意識,促進綠色產業發展。現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于轉折的關鍵時期,想要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就應該減少資源的浪費,同時也要避免對環境的破壞,國家的發展進步首先要依靠資源環境,如何處理好發展貿易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就成為了我國對外貿易是否能夠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
要想我國對外貿易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就應該適時地調整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我國在之前的對外貿易中嚴重忽視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環境的保護問題,對于不計后果的發展對外貿易的方式應該嚴格杜絕,一方面要提高外貿增長的數量,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外貿增長的質量,在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開展對外貿易。
現階段我國對外貿易的首要目標就是避免資源的浪費,使現有資源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改變傳統的僅依靠勞動力而缺乏技術含量的產品生產,大力開發并且生產具有高科技內涵的產品,同時也要保證降低資源的消耗浪費,提高產品的質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讓經濟發展不威脅到生態環境的利益,在國際貿易綠色化發展的潮流的引領之下,我國的外貿企業也要樹立起環境保護的意識,把綠色化的經營理念貫徹到企業的發展中。
五、結論
通過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的分析可以總結出,影響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就是商品的出口問題,所以我國應該改變原有的外貿發展戰略,不斷優化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大力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張威.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與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J].國際經濟合作,2013,14(06):156-166.
[3]張麗峰.中國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對能源消費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2,13(11):119-124.
[4]龐曉東.中國外貿大而不強存在巨大隱患[J].中國經濟周刊,2011,11(11):113-126.
作者簡介:李麗霞(1992- ?),女,遼寧省東港市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