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東政法大學 夏草
美國銀行破產制度掃描
文/華東政法大學 夏草
美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始于1933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
美國的銀行破產機制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關注。英國2009年通過的專門針對銀行的破產法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美國的做法。而此后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和歐盟陸續出臺的一系列針對銀行和其他金融類機構破產機制的文件,均以美國銀行破產法制度為藍本。
英語中針對銀行破產有一個專業術語“insolvency”與表示普通企業破產的“Bankruptcy”相區別。在美國,銀行破產不適用普通破產法,而是有專門針對銀行的破產法制度。其對銀行負有監管職能的機構有三:美聯儲、貨幣監管局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根據2010年《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國內有譯者簡稱為《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或簡稱《多德弗蘭克法》),所有大型系統性的金融機構都被納入到美聯儲的監管職責范圍之內。
貨幣監管局是聯邦銀行的主要監管者。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作為處置銀行破產的主要政府部門,最重要的當然是負責管理聯邦存款保險基金及負責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破產處置。但除此之外,承擔金融監管職能也是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主要職能之一。
有權提起銀行破產的機構就只有以上三個,根據不同性質的銀行,提起破產的機構與程序也略有不同。但債權人、債務人無權提起銀行破產。
美國銀行破產法的主要內容集中在《聯邦存款保險法》的第11章節和第13章節。銀行破產的原因有三:第一為流動性原因,即銀行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第二為資產負債原因,即銀行債務人的資產總值大于負債;第三為監管性破產原因,即銀行資本充足率小于2%時即便沒有前述兩個原因出現,其在實質上已經喪失債務清償能力。這樣的規定,可以使得銀行相關監管機構提早介入,抓住銀行重組機會,減少銀行破產損失。
美國銀行破產法有兩個破產程序,即“接管”(Conservatorship)和“清算”(Receivership)。由于銀行這種金融企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實務中,銀行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采取清算處置,更多的是通過各種救助措施令其恢復正常經營或出售給其他機構進行重組,即對問題銀行進行接管。
當然對問題銀行是否實施救助或者重組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根據三個原則進行評估:一為成本最小化,若救助銀行的費用大于清算費用則寧可任其倒閉;二為金融體系信息保護,若銀行倒閉對公眾信心乃至金融體系會造成巨大影響則不可令其倒閉,即“太大而不能倒”;三為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確有救助能力,要確保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頭寸的有效流動,維護存款保險制度的健全。
為了吸引更多的銀行參與投標,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在破產處置過程中經常和中標銀行達成“損失共擔協議”(Loss-sharing Agreements)?!皳p失共擔協議”通常遵循以下模式:對于一筆協議中的資產組合(不良資產,或是優良資產搭配不良資產),中標銀行首先100% 承擔一筆損失額(或是零);在此之后一定數額的損失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承擔80%,中標銀行承擔20%;之后所有的損失數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承擔95%,而中標銀行只承擔5%。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銀行業危機中,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成功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損失共擔協議”。之后的研究表明,“損失共擔協議”最為有效地降低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破產處置的成本。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問題銀行的程序屬于行政程序,根據美國法律規定,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問題銀行過程中,任何法院或者其他監管機構無權干涉。除非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請求,否則法院對于涉及該銀行的訴訟失去司法管轄權。這一規定,保證了問題銀行重組或清算的效率。
在受償順序方面,《聯邦存款保險法》確定了存款債券的優先受償原則。且規定破產銀行的存款人可以抵消相同數額的所欠銀行貸款。在存款人之后,其他債券按照一般債權人、銀行股東的順序分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清算順序方面的規定都與此相同。
美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始于1933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存款保險額度由原定的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即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對美國境內的銀行儲戶提供高達25萬美元的存款保險。且這一額度還可能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大多數歐洲國家(包括塞浦路斯)也有類似的機構,為歐盟國家的銀行儲戶提供最高10萬歐元的存款保險。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