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進入尾聲的時候,中國的網絡領域出現了空前熱鬧的場景。
先是11月最后一周舉行的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主題是“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筆者有幸全程參與了整個宣傳周7個主題日(啟動日、政務日、金融日、產業日、電信日、青少年日、法治日)和8大主題活動的所有內容策劃,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了本屆政府在建設網絡強國方面所給出的清晰思路和堅定決心,以及為此所做出的重要努力。
據悉,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已經確定于每年11月最后一周舉行。
第二個重要的活動也是個“首屆”——11月19日至21日在江南水鄉烏鎮召開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據統計,本屆大會共舉辦各種論壇、會議、活動20多場次,邀請到來自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嘉賓,齊聚烏鎮共襄盛會。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互聯網大會,吸引了全球國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
姑且不論在首屆互聯網大會上出場的馬化騰、馬云、李彥宏、雷軍等等眾多頂級互聯網大佬們的各種發言、對話以及花邊新聞,僅僅是這些人的亮相本身就能看出,這場大會非常希望能夠以此平臺來彰顯中國互聯網實力,并表達了與世界各國共建網絡世界新秩序的強烈愿望。
大勢已經很明確了,下一步的關鍵在于,我們該如何行動。截至今年6月底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網民總數已達6.32億,普及率46.9%,手機網民數達5.27億。互聯網世界的“虛”已經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地與現實世界的“實”發生著融合和滲透。
在這樣的局面下,網絡強國的建設任務,絕非僅僅是絕對的網名總數、普及率等等數字可以表征的,而是和每一位網民都息息相關,人人有責,需要整個生態系統中形成一種在網絡的自由屬性和網絡空間法治化尋找最佳平衡點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