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巴拉紐克



在英國的最近一次汽車后備箱集市上,馬克·蒂爾登(Mark Tilden)無意中發現了他在二手市場經常物色的東西:他發明的杰作之一,為孩子們發明的仿人機器人之一“史賓機器人(Robosapien)”。蒂爾登以前是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機器人專家,現在是玩具設計師。他花了5英鎊買下了它,這個機器人讓他正好有機會看看主人到底是怎么用它的。
“這個玩具真的被玩壞了,我很驚訝。里面灌滿了沙子,塞滿了橡皮泥,上面還化了妝,電池已生銹,顯然在澡盆里浸過。這引人入勝,因為你突然意識到有人喜愛這個玩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碑斎?,它還是拿出來賣了,不過這個機器人也算不枉此生。
這個機器人到底哪里深深吸引著原來的小主人?蒂爾登及其他機器人專家認為,弄清楚這個問題很重要,還事關機器人的未來。長期以來,機器人常被認為是冷冰冰的機器,威脅著我們的文化,這種印象很難扭轉過來。但如果設計的玩具像童年玩具那樣憑借熟悉感和個性而吸引我們,那么對機器人的這種觀念或許會發生變化。
WowWee公司的史賓機器人會打嗝,會說唱,還會跳舞,這是其成功秘訣嗎?蒂爾登認為,這也許可以解釋孩子們為什么喜愛這款機器人。他設計的機器人似乎從不超級聰明或靈巧,而是有著種種毛病和怪癖,在娛樂孩子的同時,還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比如這款玩具有67種預編程功能,將史賓機器人視作伙伴遠比將它視作一種高度智慧、設計超前的機器重要得多。
其他成功的玩具甚至不必是玩具機器人。椰菜娃娃是一個大獲成功的玩具娃娃系列,它們模擬現實中養育子女的情形因而迎合了孩子們的情感直覺。椰菜娃娃之所以常盛不衰,因為擁有它需要在感情上有所付出,孩子們不能丟下它,這是孩子們天生就理解的一種責任。上世紀90年代,玩具里面的電子部件開始迅速精密化,為誘發孩子的移情本能帶來了新機會。自1996年面市以來,全球銷售出去的電子寵物雞(Tamagotchi)超過了7600萬?!半娮訉櫸铩弊罱K死掉后,孩子們流露出痛不欲生的情緒,當時的報紙報道對此感到很驚訝。
上世紀90年代問世的菲比小精靈旨在喚起類似的情緒。絨毛柔軟,愛說話,無比惹人憐愛,菲比小精靈渴望有人來關愛。在Radiolab網站上的一段播客中,菲比小精靈的共同發明者鐘少南(Caleb Chung)解釋,設計菲比是迎合人類與生俱來的同情心:要是頭朝下拿著,它會嚇得大叫;要是噪音很響,它會渾身發抖。
你可能覺得,只有小孩子才會這樣。不妨想一想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的美國大兵,戰斗機器人壞到修不好的地步后,士兵為它們舉行葬禮。機器同樣會與我們成人建立起緊密的情感聯系,并非只有孩子才這樣。
這一切現在直接指引著全球各地機器人設計師們的作品??偛课挥诎屠璧陌柕掳吞m機器人公司(Aldebaran Robotics)已從玩具世界悟到了很多東西。
阿爾德巴蘭機器人公司的研究主任魯道夫·蓋林(Rodolphe Gelin)解釋:“我們發現孩子們能夠與電子寵物雞這種很簡單的玩具建立起非常密切的關系后,就知道有望通過一種具有仿人形狀、富于表現力的聲音和姿勢的機器人,建立起密切得多的聯系。玩具為我們證明了可以做到這一點?!?/p>
該公司最著名的機器人是Nao,這是用于教學領域的一款仿人機器人。Nao 特意做成了泰迪熊一般大小,那樣不至于太大、太煩人。Nao在眼睛周圍和頭部兩側都有LED,動畫效果提供了進一步的提示,比如眨眼,表明它活著。連簡單的做法也有助于使它更顯自然,比如確保Nao沒有許多外露的金屬部件。阿爾德巴蘭機器人公司還為機器人賦予了強大的感知能力,這意味著其行為可以巧妙地適應人類伴侶的需要。比如說,攝像機和圖像分析可以辨別你的性別或情緒,而三維掃描器能讀懂肢體語言。
探究孩子與機器人如何互動的研究已表明,這種程度的社交智能對幫助孩子與機器建立起長遠關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哈福德郡大學專門研究自適應智能行為的洛拉·卡納梅羅(Lola Canamero)也認為,孩子初次見到機器人時,通常很愿意暫時信以為真。然而,除非互動的多樣性繼續吸引孩子的興趣,否則孩子過不了多久會懷疑起來。她說:“要是孩子發覺,機器人實際上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反應,而不是僅僅做些隨機性的動作,這會讓他們的興趣保持極長的時間,并說服他們繼續與機器人進行互動?!?/p>
所有這些旨在提升機器人社交能力的努力收到的成果不言自明。蓋林回憶起前往法國的一家養老院,詢問養老院里從未見過Nao的這些老人是否有興趣由機器人作陪。老人們對此嗤之以鼻。蓋林告訴他們,他當然能理解,不過他在轉身離開之前,從包里掏出了Nao。房間里的情緒發生了變化。突然,這家養老院的老人們都為之著迷,非常好奇。他們問:“它能唱嗎?它能跟我聊天嗎?”
蓋林表示,機器人制造商現在勢必要迎合人們渴望陪伴的這種訴求。“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機器人能明白你的情感,而它本身又能表達情感。人們通常以為機器人就是執行任務、打掃房間、為主人拿啤酒。對我們來說,這些都是次要的。首先要讓機器人得到接受,讓人有一種親近感。”
畢竟,我們還是小孩子時,特別依戀自己的玩具。玩具也有個性,伴隨我們一同成長,而且事實證明是理想的伴侶。如此看來,可能將來最有前途的機器人將是完全成熟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