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六三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總結分析,從高職教師教學與科研能力提高途徑分別進行論述,目的是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與科研能力提高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教學;科研;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17-02
一、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高各種途徑的開拓,從高職院校教學硬件、教師自身修養、學歷學位、教學方法、課程教材等方面進行很多探討,也取得一些積極成果和實踐。
1、教學能力的內涵
《教育大詞典》里面明確指出教學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組成,一般能力是指教學活動的認識能力;特殊能力指教師從事具體教學活動的專門能力。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看,教學能力主要由基本素養(主要是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水平(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教學設計能力(目標分析、內容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習策略制定和教學評價)、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設計思想、步驟傳遞教學,并實時的監控、調整、組織和管理教學過程)。這樣定義教學能力內涵基本上包括了教學的整個過程,包括教師個人、學生個體和學院各種規章制度等,不僅指出了教學能力的組成部分,而且深化了教學能力的分解目標。陳鎖慶(2009年)指出在工學結合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高職教師普遍存在的能力缺陷,分析教師提高自身的方法能力、親和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教學能力對學習職業素養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李茹(2010年)基于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視角,對高職教育的基本屬性進行闡述,分析高職教師教學能力針對性、層次性、復合性等基本培養策略,指出職業道德教育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學評價能力、教學認知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教學研究能力、面向社會能力和教學創新能力共同構成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李永蘭(2012年)認為高職教師是指教學質量的核心資源,然后從教育學和心理學兩個視角對高職教師教訓能力進行分析,她認為從教育學的角度,教學能力主要分為教學組織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而從心理學角度,教訓能力則包括教學操作能力、教學監控能力和教學操作能力。
2、教學能力的提高途徑
有的學者對教學能力提高發展模式進行了探討,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強調學習環境對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要要求教師教育和領導成為優質學習環境的創設者,構建他人導向式與自導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以微型學習為學習形式,開展行動研究,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趙雪梅認為通過培養“多能合一”型(教學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信息傳遞能力、實踐指導能力)高職教師,對促進高職教育及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鄒時高認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需要吃透學情,以利因材施教和赤吃透教材的知識標準,以利確定教學目標和方法,吃透社會培養人才的素質要求。文付寧認為通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特別是教學設計能力、結合社會需要和學生特點,合理處理教材、組織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進一步提高實踐、實訓課的教學質量。李森借鑒德國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內涵、目標和理論基礎,指出我國高職教師由傳統的講授者角色向導游、策劃師、組評價者角色轉換,并注重學生教材、環境和合作因素在教學設計中的重要作用。李紅認為提升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有利于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和發展,實踐中可以通過教產融合、研修結合、引評一體等方式培養高職教師教學硬實力,通過師德教育、信仰教育、激勵機制和以為為本管理模式培養高職教師教學軟實力。方修建則認為在工學結合新的教學模式下,探討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對更好地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責任感和質量意識,都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吳富喜認為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高并創新需要五個基本條件:教學理念、教師水平、師生關系、課堂管理、教學方法,以期提升高職課堂教學效果,最終來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金秀巖認為現代高職院校只有具備開創性的組織教學能力、熟練的知識運用能力、對本學科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開拓創新能力、調查分析能力、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人才。
通過以上分析文獻,可以看出大多數學者基本上都是通過教師、教材、教學方法手段、學生、多媒體等方面出發,從每個方面的較高要求條件進行定性的探討與評價,提出較為理論上所謂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另一方面,有缺乏與之融合貫通這些方面的支點。每個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個人條件差別變化較大,所以只有通過可操作性途徑,并能落實到教師的教學的各個方面們也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一個途徑:畢業學生頂崗實習資料的分析、總結為教學案例素材等,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課堂效果和教學能力,這也一是當前高職教師所需要的。
3、科研能力提高途徑
成焱霞探討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必須充分發揮科研高職科研工作但對于提升學校水平、教育質量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的建議:教師加強學習,提高業務學習;學校層面的引導與支持力度政策;建立教師科研基金投入;建立科研信息庫和培養教研室科研團隊。覃兵通過分析當前高職院校科研能力的現狀、總結出原因,并對其進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一些建設性的策略:改善科研條件,創造科研氣氛;創新科研管理機制,規范科研行為;加強校本培訓工作;強化教師科研自覺意識。李勝利也提出了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的策略:院校對科研工作重要型不斷提高;創新科研管理模式改革;加強教學與科研的互動;注重教師自身學歷和學位的提升;促進科研能力提高的激勵措施;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郭長勝論述了當前高職院校科研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分析科研之后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職院校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徑:加強科研工作意識,端正科學研究態度;減輕教師教學量,有更多的時間投入科研;加大成果獎勵,重視科研團隊建設;建立科研幫扶體系建設,提供較高科研平臺;強化校企合作,首先成果轉化;注重學校交流,重視校校科研合作。葉寧通過問卷調查,對寧夏高職院校科研能力低下現狀、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的對策:轉變觀念,明確定位,提高科研意識;組織專家講學,設立課題,促使教師親身實踐;定期指導,相互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加強校企合作,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
通過對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徑文獻分析,除了在外在的研究平臺、經費投入受限、高職教學模式外,大都提到了高職院校教師自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團隊建設都是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高職院校教師自身的科研意識除自身的學歷、文化、交流外,很大一部分需要靠自己知識積累形成后,才能具有一定科研洞察力,才能自身形成科研研究問題,最終獲得可立項,進而轉化一些成科研成果,提高院校的科研能力;科研團隊建設也需要各個成員在各個專業方向上有所積累,有所發現,這樣才能形成梯級不同以及對較深科研研究問題進行較為深入探討研究,形成較高層次的科研成果。而高職院校畢業生實習頂崗,可以看到現在企業所從事當前工作成果總結,所積累的專業方向所解決的問題的程度,實習生畢業定崗材料匯集了不同區域的行業動態信息,而這些信息正是教師所需要的最基礎資料,通過這些信息的不斷積累,形成專業、行業的最新動態,對于提高教師科研洞察力非常重要。所以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對這些畢業實習學生資料進行挖掘、分析與總結。
參考文獻:
[1].葉 寧.寧夏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的分析與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11:73-74.
[2].趙雪梅 高可智.多能合一型高職教育教學發展能力路經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7(2):124-126.
[3].陳鎖慶.高職工學結合背景下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09,(9):32-33.
[4].李 茹.高職教師教學能力體系構成與培養策略[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0,(12):21-24.
[5].李永蘭.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探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7):126-128.
[6].李 森.德國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對高職教師教學的工作啟示[J].現代商貿工業,2011,(24):288-290.
[7]楊在寶 張 杰 薛春麗等.對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模式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2,(29):77-78.
[8].成焱霞.對高職教師科研能力培養的幾點建議[J].北京高等電力專科學校學報,2012,(04):47-48.
[9].覃 兵 莫明琪 唐 巧.對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培養的能力與思考[J].職教論壇,2010,(15):31-34.
[10].李勝利.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現狀及對策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27):130-132.
[11].鄒時高.高職教學注意三個吃透[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3(19):64-66.
[12].石芬芳.略論工學環境結合下高職教師教學理的提升[J].職教論壇,2008,(12):20-23.
[13].吳富喜.簡議高職教學創新所需的條件[J].價值工程,2013,(17):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