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應奎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解決問題的教學能很好的解釋這一教學理念。所以應用題教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養、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有序地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習慣,逐步培養學生長大成人后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具備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具體思維;抽象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91-01
一、應用題的教學現狀以及問題所在:
1、教材編寫的缺點,單元教學所引起的學生解題的思維定勢
由于教材編寫的局限性,在某一個具體的章節里面大部分應用題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現在筆者正在教學除法計算。有很多學生在本章節的后期學習中,做應用題的時候甚至不用看題目就列出除法算式。我問孩子們為什么用除法,孩子們回答說:“現在,老師在教除法啊。所以當然用除法計算啊。”這樣一來,表面上看,孩子們平時每次的作業能夠很好的完成,單元測試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可是,等到了總復習的時候,加減乘除法的應用題都來了,孩子們就不知道用什么運算了。
2,部分學生對應用題存在一種恐懼心理
部分學困生對于一般的計算或者記憶之類的知識,他們通過努力,或多次的,無意義的,機械的練習,還可以掌握這些知識。但因為沒有掌握加減乘除法的本質意義,所以無法理解應用題的題意,根本不知道用加減乘除法中的哪一種運算,無法解答問題,就隨便的選擇一種運算,瞎蒙,靠運氣,往往是一蒙就錯。所以在應用題學習中遭遇嚴重打擊,因而就對后面的應用題學習產生了一種無法克服的恐懼。
二、應用題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我們應如何展開應用題教學
應用題的教學要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新課程標準中并沒有單獨設立“應用題”章節,而是將其與計算教學結合在一起。新課標、新教材有一個理念,就是堅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所以大多數的知識教學,特別是教學加減乘除法計算課的教學,它們的導入階段,都是導入現實的情景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那種運算,然后再來學習具體的運算技能。
引導學生梳理基本的概念及基本關系,也就是要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建立加減乘除法這四種運算的模型,理解掌握加減乘除法這四種運算的本質特征。
整個小學階段,基本的數量關系凝結在四個基本概念中,即老師們所說的:加(和)、減(差)、乘(倍)、除(分)。
加法——已知兩個部分,把這兩個部分合并,求它們的總量,用加法。
減法——已知兩個部分的總量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
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用乘法。
除法——1、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用除法。2、一個數中包含了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
三、小學各年級的應用題教學重點和關鍵
1、小學一、二年級應用題教學重點和關鍵是——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加減乘除法這四種運算的模型,理解掌握加減乘除法這四種運算的本質特征。同時要進行應用題基本結構的訓練。在切實掌握和、差、倍的基礎上逐步熟悉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2、三年級將一步基本應用題發展為兩、三步的。重點放在基本的分析方法上。并提煉出解答應用題的基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離開具體題目空談方法。
3、從四年級開始,進入一般程序的訓練。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專門訓練運用不同的方法——畫圖、變間接條件為直接條件、找題眼、分析、綜合、數學模型法,數形結合法等來解決問題。
4、五六年級把小數、分數納入應用題中,它的本質特征和一、二年級的應用題基本結構一樣。在切實掌握和、差、倍、分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應用題的基本結構(解應用題也同時深化了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我們要讓孩子們掌握基本的思考程序,具體的思考程序如下:
1、學會審題,重視數量關系的分析
(1)出示題目,要求同學們仔細讀題,自己自由讀,必須出聲。學困生用筆尖指著一字一字的讀,每道應用題必須讀3遍,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題目的意思,明確解題的方向。
(2)有的題目中數據比較大,教師應把數據變小,以便學困生能口算出結果。
(3)要學生明白,一定要明白教師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不要關注應用題的具體的答案,要明白教師講解的每一步的理由,直到整個解題思路完整的刻入孩子們的腦海中,建立此種類型的解題模型,力爭做到“教一點、會一片,教一片、會一面”
2、加強解題思路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1)對于低年級教學中一些常見的基礎應用題教學時,要加強訓練讓學生理解掌握好,明白為什么用加法而不用減法計算,也就是弄清應用題的算理,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復雜應用題打下基礎。
(2)高年級有些應用題的條件比較隱蔽,學生在解題時很難找到正確的思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大膽想象,從不同角度探索,重視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運用多種方法解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等量關系的理解與建構是解決問題教學的重中之重。要求學生充分挖掘大腦中所有儲存的知識信息,全面思考、分析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4)解決問題需要條件,具備了條件就能解決問題。善于把握條件與問題之間的相關性,是解決問題能力形成的重要標志。
五、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可以學好數學和增強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和信心
教師在應用題教學時,要盡量使應用題的情節生活化,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應用所學的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增強活邏輯思維,創造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重拾學習數學的信心,樹立可以學好數學和增強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