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網購節(jié)”,很多消費者就會收到很多商業(yè)宣傳短信。那么,商家真的可以“隨意”給消費者發(fā)送短信嗎?
實際上,這涉及商家對個人信息處理是否適度的問題。消費者在購買某類產品時,可能在購買注冊或者預留收貨信息時留存了個人手機號碼,商家便可發(fā)送短信。通常,商家都會在自己的用戶協(xié)議中對這一行為進行告知并征得個人同意,但提示方式可能有區(qū)別。有些商家會用加粗加黑文字的方式予以提示,有些商家的提示則是在冗長的格式條款中。
對于網購產品,通常都是網店提供格式化的條款供個人同意,因此格式條款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非常重要。如果商家要進行商業(yè)短信推送,應該在處理個人信息前,以清晰易懂的語言,真實、準確、完整地告知消費者個人信息處理的目的、方式等,并且征得消費者同意。結合個人信息保護法第24條規(guī)定,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向個人進行信息推送、商業(yè)營銷時,應當同時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應當向個人提供便捷的拒絕方式。
對于個性化推送,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作出對個人權益有重大影響的決定,個人有權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予以說明,并有權拒絕個人信息處理者僅通過自動化決策的方式作出決定。
此外,日常生活中還有些屬于敏感個人信息,對此法律又有哪些規(guī)定呢?
對于一般性個人信息,要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一般情況下是要經過個人信息主體同意才可以處理,特殊情況下不經同意也可以處理。但對于敏感個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才可處理。
個人信息保護法第29 條規(guī)定,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應當取得書面同意的,從其規(guī)定。此外,還應當向個人告知處理敏感個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對個人權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