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輝PENG Shao-hui;劉一兵LIU Yi-bing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邵陽 422000)
(Shaoyang Polytechnic,Shaoyang 422000,China)
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曾明確指出建立校企組合的新模式,即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與仿真型實訓基地相比,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更能符合職業教育實踐性教學發展的要求,重點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學生職業能力的綜合培養,強調真實性、生產性和多功能性。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為此,通過深入研究國外實踐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的成功經驗,總結可資借鑒的建設模式,必將對提高我國高職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示。
就實踐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來說,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職業教育發展模式不同各國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也各不相同。總的來看,發達國家實踐教學是圍繞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來進行的,即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就業為目的,滿足職業一線崗位的用人需求。實訓基地建設中由于國家、社會、行業投資所占比例較大,設施、技術先進,所以有些實訓基地直接建在企業。由企業指導實訓教學,經過教育教學培訓與考核,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實訓基地的建設得到了政府、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
1.1 德國雙元制模式 德國實行的是雙元制的模式,其中一元指學校,主要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在理論教學上重點強調實用性,并與實踐緊密聯系,為實踐教學服務;另一元是指企業,在企業設有實訓工場,由企業的實訓教師把在勞動崗位上無法傳授或訓練的技能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接受職業技能專業培訓和實際操作訓練,學生所做的工件純屬消耗品,不形成產品。德國政府只承擔“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教師的費用及學校的管理費,而企業要承擔職業教育的大部分經費。
1.2 澳大利亞TAFE 模式 澳大利亞TAFE 模式注重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訓,推行統一的國家職業能力資格證書制度。澳大利亞政府全額投資建立了許多建設水準較高的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內設備數量充足,設施完善,這為實踐教學創造了必要的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在組織實踐教學實踐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學即實訓,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融為一體,學生的實訓操作教學都在實習車間進行,實現教學做練合一,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速度。
1.3 美國CBE 模式 美國CBE 模式是以能力為基礎,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來確定能力目標,由企業專家組成課程開發委員會制定能力分解表,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實踐教學項目,考核實踐教學效果。美國政府非常重視職業教育,采取一系列激勵政策,如向對提供培訓的企業提助金補助,對提供項崗實習的企業實行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等,鼓勵企業向職業教育投資,企業的投資主要向職業院校的實訓車間提供先進的設備,共建共享型生產性實訓基地。設立社區學院,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教育,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企業提供工作崗位并付給一定的勞動報酬,學校派教師到企業指導學生實習,溝通校企雙方的需求。
2.1 政府應從政策層面促進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 發達國家十分注重職業教育,出臺多項國家政策來促使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國應在完善《職業教育法》的基礎上,建立高等職業教育法規體系,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積極性,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搭建平臺,營造環境,通過減免稅收、科研立項、技術推廣等措施,對校企合作企業給予改策的扶持和鼓勵。地方政府可以地方法規形式,促進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中來,建立一批區域共享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促進高職教育有序發展。
2.2 校企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 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教育的投資將呈多元化趨勢。高職院校與企業按“共建、共享、共管、共贏”為原則,根據企業對生產一線的人員職業素養要求,結合合作企業加工設備配置特點,采用學校為主、企業參與建設;企業投入為主建設;政府支持建設等多種建設模式,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提升實訓基地的服務功能,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融教學、實訓、生產、科研為一體,為企業開展訂單培養,產品研發、技術推廣、員工培訓等服務,充分利用先進的設備,良好的實訓場地,實現學校辦學和企業經營的雙贏。
2.3 加強實訓基地雙師隊伍建設 高水平的雙師型實訓教師隊伍是生產性實訓基地發揮其功能的必備條件,國外主要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實訓指導。我國高職院校也要重視雙師隊伍建設,要堅持教師內部培訓和下企業實踐鍛煉制度化,要求青年教師每年必須在企業實踐工作一個月的經歷,新進專業教師上崗前到企業掛職鍛煉一年,并要求取得相應崗位的上崗資格證書,采用集中學習、集中培訓、參加企業鍛煉、實訓實踐、校企交流等多種方式,提高基地教學團隊雙師素質。加強與行業的橫向聯系,完善兼職教師的聘用機制,探索建立行業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實訓基地技能課兼職教師的長效機制,建立企業兼職教師庫,并實行動態更新。對兼職教師開展教學培訓,提高其教學水平,形成規范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
[1]張鴻雁.論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成人教育,2009(2):74-75.
[2]杜世祿.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7(7):113-115.
[3]應繼慧.職業教育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動行研究[J].淅江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9.
[4]楊桂婷,劉一兵.校企共建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3,32(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