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起
摘 要:新課程改革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啟發式教學方法的特點。
關鍵詞:新課程;政治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128-01
新課程改革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啟發式教學方法的特點。如新課程認為教師教的本質在于引導,而引導實質上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啟發;同時,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并非教師僅僅教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興趣的過程;另外,新課程也十分強調實行教學民主,倡導建立和形成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等等。所有這些,都是與啟發式教學的精神實質相一致的。雖然新課程沒有對于教學方法做出明確規定,但我們可以理解新課程把啟發式作為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各種教學方法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標。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啟發式教學的含義
啟發式教學,首先,它是一種教學思想,是指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思想水平、學習能力等實際出發,采用各種教學啟發手段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知識和發展智能,并學會遷移知識的一種教學思想。其次,啟發式教學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以啟發學生思維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思想是相對于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等注入式教學模式提出的。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中,教師掌控著整個課堂,他們不僅是課堂的主導者,同時還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和權威,高高在上,在這種教學方法之下,學生的學習則顯得相對的被動。學生好似一臺接受信息的機器,在傳輸的過程中只是不斷地機械記憶。他們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或許是學生沒有主動去探究,但更大的可能性則是教師并沒有預留給學生去思考去探究的時間。
二、啟發式教學的策略
1、設置教學情景
創設多種教學情景,通過文字材料、故事、笑話、音樂、漫畫、表演小品、電影故事、現代電教多媒體等手段,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在心理上營造一種由此而發出來的主觀情境。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由靜態到動態,變平面為立體,促使學生形成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比如讓學生欣賞美的同時,教學目標在不知不覺中完成。長期的應試教育使美被排斥在政治教學之外, 本來應該是在真情實感中孕育的道德感,卻成為了生硬的道德理論的探討,感覺、頓悟、欣賞、感動的過程被簡單的訓練代替了。思想政治課本應是感受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反而造成了對生命的壓抑。所以我們可在教學中,使學生感覺美、欣賞美,以激發他們激情和靈性,分辨真偽、美丑,獲得思想啟迪,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行動和實踐中啟發,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思想政治新課程遵循的基本原則。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盧梭說過,“教育都應該是行動多于口訓”,“不要教他這樣那樣的知識,而要由他們去發現那些學問”。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也是思想政治課的要求,在教學中,真實的生活情境被運用到學習內容中,學生可在活動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2、引導自主預習
自主預習就是教師根據教材通俗易懂的特點,要求學生利用5—8分鐘時間認真閱讀教材,從中悟出道理,懂得這節課主要講什么問題,并能列出3—5個知識點。例如:在講《身邊的誘惑》這一內容時,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并能悟出這節課主要講的道理是:我們身邊存在金錢、游戲機、黃賭毒與邪教的誘惑,中學生要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然后經過教師的引導,能提出以下三個問題:(1)金錢誘惑的兩面性。(2)游戲機誘惑的兩面性。(3)黃賭毒與邪教誘惑的危害。學生通過自主預習,既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激發聯想能力
所謂聯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觀念而想乙觀念的心理過程。它不僅是人們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也是情感、意志過程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聯想來啟發學生理解、記憶概念和原理及有關內容,使學生借助奇特聯想、類比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聯想手法,來進行歸納,演繹和類比推理,進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認識。如講《我國公民應履行的基本義務》這一內容時,內容多,難記憶。對此可用聯想手法,讓學生把國家這個“大家”想象成為家庭這個“小家”,并提出啟發性問題:“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你應履行哪些義務?”通過一比一問,使得問題具體形象化,易為學生接受。又如,對我國古代指南針、造紙、印刷、火藥等四大發明,學生易把發明的次序弄錯。對此可用聯想手法啟發學生記憶:獵人打鳥,首先瞄準方向,然后再扣扳機,火藥最后發射出去。指南針是指示方向,故在第一,火藥在“最后”。只有先發明紙,然后才能印刷,故造紙在前,印刷次之。這種聯想看似滑稽,但對記憶確有好處。
4、進行因材施教
雖然幾乎所有老師都認為自己的教學是啟發式,可是在課堂中,少數寵兒充當著課堂焦點。本該是全體學生的課堂,可老師把目光只集中在少數優秀或能言善辯的學生身上,他們充當課堂焦點,教師的提問都是他們代勞,其他學生沒有機會。那些思維較慢、不善表達、缺乏自信的學生成了課堂被遺忘的角落。面向每一位同學是新課程要求,而且我們都能意識到課堂教學中主體性的發揮是全體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誠心誠意地將全體學生看作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中必須盡量調動每一個學生積極性,因材施教,也可以因生施問,問題可以難易搭配,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但要盡量使所有智力段和基礎段的學生都能發言,使所有孩子們的思維能被調動起來。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特別是使那些思想不甚活躍的學生能有機會在課堂上發出自己聲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