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增強
摘 要:隨著初中語文教學的受重視程度逐漸得到提高,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迫在眉睫,這就使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顯得更加重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猜讀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猜讀教學;問題;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41-01
猜讀教學法的實質就是猜猜讀讀,即讓初中學生分別在閱讀前、閱讀時和閱讀后這三個階段對課文的結構脈絡、情感變化及事件發展等進行猜測,并在此基礎上闡述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在學習過程中由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發現問題。而且,猜讀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僅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其對文章的理解水平。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認知能力不足
由于初中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量不夠豐富,閱歷比較淺,因此導致其對語句內涵的理解能力不是很高,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初中學生對文章的概括能力較低,對文本信息的使用程度不夠高,比如文章的主題語句、優美詞語等,沒有利用這些知識強化自身對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且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往往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第二,推理能力不夠好。推理能力所起到的作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其的主要作用就是促使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能夠和現在所學的知識之間產生一定的聯系,使兩者之間能夠產生相互的影響,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現在所學的知識。閱讀實質上可是說是一種推理的過程,推理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根據語句內容產生一定程度的聯想,并且依據文章的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2、教學活動還是以教師為主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長期以來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教師為主,以致在新課標下,教師還是難以實現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活動的重心還是教師講解教材內容,并且往往都是照本宣科,而學生只能以聽記、訓練的方式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即便有些學生能夠認真的聽教師的講解,但是學生所學的知識也只是教師的經驗而已,沒有學生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總而言之,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還是因為教師只重視教材而忽略了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僅僅是將學生當成學習的被動接受者。
二、猜讀教學方法簡析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猜讀教學法實施的首要前提就是教師要真正了解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是以講解知識為主的活動,其實質上可以說是一種互動,即學生與語言文字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文章作者之間的互動;學生自身情感與文章情感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是起著輔助的作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使用猜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理解去發現真理,以便真正發揮教材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夠變得更加靈活,閱讀能力能夠得到真正的提高。這也是猜讀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達到的預期目標。
三、猜讀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預期目標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深入程度有關,與學生自身對文章的理解有關。猜讀教學法的實施就是為了使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文章內容產生聯系,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比如在《故鄉》這篇課文中,魯迅先生著重描寫了閏土這一角色。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提出一個假設問題,即假如你是迅哥兒,在你心里閏土的形象是怎樣的?并闡述自己的觀念。然后,請學生閱讀與少年閏土有關的文章內容,說出文章中閏土的形象與自己的猜想有哪些不同。教師從學生猜測、闡述少年閏土的形象這一角度開展教學活動,不僅打破了教材原有順序對學生學習的限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重新組合,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文章主題思想的欲望,從而使得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變得更加個性化,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在講解《故鄉》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閏土發生改變的自身原因和社會因素,并對社會環境改變人的觀念這一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就需要打破學生在認知上面的局限性,但是這種突破不能脫離實際生活。因此,如何打破教學的局限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材內容的學習中去,并使其具備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就成了教學的難點。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利用猜讀教學法,即讓學生依據文中的重逢場景進行一定程度的猜讀,并闡述自己的想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一般情況下,學生的猜讀都會帶有很強烈的現實生活特色,往往會將重逢的場景放入現實生活背景中。比如因為閏土的勤勞勇敢,其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以及兒時朋友如今重逢的敘舊話題等。在猜讀過程中,如果學生的猜想與課文不同,教師不能立即讓其改正,而應該給予肯定。在這種學習環境下,隨著學習過程的不斷深化,學生對文章主旨、情感變化、思想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刻,從而認識到舊社會人們生活的艱苦是因為社會的黑暗,而不是因為人們不夠勤勞。
此外,在對文章進行猜讀后,教師應該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并說明自己之所以認為人物形象是這樣的原因。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猜讀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促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讓學生能夠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有了這些猜想,學生才能夠真正的理解所學的知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才能夠得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夠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猜讀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打破教材內容和教師講解的限制,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和猜想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夠變得更加靈活。
參考文獻:
[1] 杜金鏡.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3,(6).
[2] 趙明獻.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