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摘 要:母語對學生生命的涵養,并不能依靠 “以積分制度,來激勵學生小組合作之后的精彩展示”來實現。悅讀,對語言文字的認同與親近,當是語文教學的根。當我們先以閱讀為語文教學己任,而后在自身不斷成長中,逐步實現“悅讀”,我們的語文課堂將呈現別樣精彩,我們的學生也必將愛上語文,愛上母語學習。
關鍵詞:悅讀;語文的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80-01
一、沉入
《課程標準(修訂版)》頒布以來,無論是專家和名師,還是廣大一線教師中小語教學的愛好者,均在不遺余力地網研中,我們激烈爭辯;教學中,我們苦思冥想。研修中,我們經歷了“語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思考”——“語言文字運用的嘗試”——“語文文體意識的關照,及群文閱讀的推廣”語文教學探究歷程;同時,“以佐藤學為代表的學習共同體式的學習課堂”和“以當前名師為代表的引導型教學課堂”兩種教學形式的對比,又不時在思想中碰撞。
我們離語文教學的“根”似乎越來越近,卻又是那樣遙不可及!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課堂、不同的理念鋪天蓋地而來,讓人瞠目結舌,卻又難辨真偽!對于一線教師的我們來說,一切似乎都有道理,一切似乎又都“亂了”——誰說的是對的?學生成長需要怎樣的語文教學?語文課堂到底應該如何呈現?眾多的問題縈繞腦海,撇不開,又理不順!
二、靜思
未來,孩子們需要怎樣的語文素養,直接決定著“語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諸多細節。那么,首先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是“未來,孩子們到底需要怎樣的語文素養?”。這一點明確了,其它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母語學習,不應僅僅成為“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以應對未來生活所需”之用,它更應該成為“涵養學生生命,留住民族精神特質”的重要途徑。那么,僅僅依靠課本中的幾篇課文的教學,僅僅依靠課堂上幾次語用練習,僅僅依靠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僅僅依靠我們這些素養本就不高的語文教師的引領,就能實現這一目標嗎?答案當然不言自明!
三、偶遇
帶著這樣的思考,10月19日,參加了我縣舉辦的“高效課堂學習研討會”,傾聽了王玲湘老師執教的科學小品文《琥珀》,及王老師的講座《改變,把母語的根留住》;10月20日,在鯤鵬小語的活動中欣賞了蔣軍晶老師執教的民間故事《文成公主進藏》。
世事也許就是這樣——正當你“剪不斷,理還亂”之際,生活總會給你一些啟示:
1、王玲湘老師執教的科學小品文《琥珀》
王老師以真誠的交流和極富感染力的朗讀,與學生一起走進這樣一篇特殊的“說明文”,引領學生閱讀、了解、推測、思辯,并指導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再現“蜘蛛和蒼蠅形成琥珀”時的情景。不知不覺中,科學小品文這一獨特文體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展現在學生面前,烙印在學生的心中。
2、王玲湘老師的講座《改變,把母語的根留住》
王老師的講座沒有太多的說教,正像她的課一樣,更多的是感染,是影響。她以自己獨特的吟誦功底,向我們呈現“古詩詞”中的“吟誦釋義”、漢字的“讀音表義”;她講竇桂梅老師每一年在畢業班的畢業典禮上朗誦《相信未來》;她講古代詩人的“母語情懷”……在場的每一位教師都被王老師高超的吟誦功底,以及對母語教學的熱愛深深吸引,并為之折服!
3、蔣軍晶老師執教的民間故事《文成公主進藏》
蔣老師引導學生發現故事中的那些“地點”,并引導學生利用這些地點,巧妙地概括文本大意;在和學生一起朗讀、交流中,蔣老師以“我講故事,你補充”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故事內容,發現講故事一般都有“小鳥說、只見她、從那以后”此類詞語;又以“與歷史故事對比”的形式,滲透民間故事的“故事性強、常用夸張等手法、具備傳承性”等特點感受;再以“學生講故事”的形式,引領學生浸潤在民間故事的神奇。
四、思辯
王玲湘老師的講座和蔣軍晶老師的靈動教學,讓我想到了很多: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是“杜郎口式”的“學生獨學、對學、群學之后,課堂上看似精彩的展示”嗎?還是名師課堂上所呈現出的“在教師導學下,師生共同浸潤母語的神奇、美妙之中”呢?
王老師的講座和蔣老師的課堂告訴了我這一點:母語對學生生命的涵養,并不能依靠 “以積分制度,來激勵學生小組合作之后的精彩展示”來實現——因為,此時的學生積極表現來源于對積分的追逐、對“表現”的渴望,而并非母語本身。而王老師對母語的了解及吟誦功底,蔣老師的課堂教學,卻將母語的“美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在語言文字的陶冶和浸潤中,思維、情感不斷升華,他們的精彩來自于“文字”,來自于“母語學習”。
依靠“語言文字”的浸潤、涵養,學生的情感日漸細膩,同時也因為語言文字資源的淵博,而不致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相反,卻會日益醇厚。而形式上的吸引,如果沒有變通,便終將有“吃膩”的一天。短期來看,應試情況下來看——積分制度的激勵,總能激發學生的“戰斗激情”,從而使得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快速提高。但長遠來看,兩種教學形式下,學生對母語的感悟力是不同的,當然,教學效果也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五、前行
悅讀,不僅包含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朗讀、想象、對話、表演,也包含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廣泛閱讀、感悟;不僅包含對文本的有感情朗讀,也包含充滿深情的吟誦;不僅包含學生的語言文字認同,也包含與文字情感的契合;不僅包含文字的閱讀,也包含生活閱讀
但是,母語的博大精深對我們教師提出的要求,短時間內我們無法達到——聽王老師的吟誦及講座,就已經讓我們望塵莫及。
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引領學生閱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逐步提升學生閱讀的能力。與此同時,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也成為了今后能實現小語“悅讀”的關鍵。專業成長之路雖遠,卻并不是不可以達到。當我們先以閱讀為語文教學己任,而后在自身不斷成長中,逐步實現“悅讀”,我們的語文課堂將呈現別樣精彩,我們的學生也必將愛上語文,愛上母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