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晗
摘 要:《語文教學大鋼》提出了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的任務,這就要求對學生加強美育教育。美育不僅能淘治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養育滲透呢?
關鍵詞:教學美育滲透;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57-01
一、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美和藝術美
閱讀是組織教學培養學生語感的基礎和前提,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要注重反復閱讀,在閱讀中形成對文本內容的大致了解,特別是精彩語段要用朗讀方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感情、讀出韻昧,賞析體味文本中的藝術美感。在指導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時,要讓學生在反復閱讀和交流中感悟文本的文學之美:作者依次寫了盼春——繪春——贊春。“春草圖”描繪的春草是“偷偷地”鉆,映人我們眼簾的是“嫩嫩的,綠綠的”。給我們的感覺是“軟綿綿”的。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這樣在一個大的青青原野上,動靜結合,富有藝術美感。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受經驗、閱歷,年齡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會見仁見智產生不同的心靈感受和情感認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即使學生認識存在偏頗,教師也只能引導,不能用標準答案去評價。窒息學生的多向性思維能力,保護學生的閱讀激情,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時要關注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與積累,關注精彩語段和名篇的背誦默寫,注重文章、文學常識的積累。所以教師要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之美,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在讀中品味、感悟、欣賞作者的情感,體會文章優美的意境。在讀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揣摩語言,感悟理解課文,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反復思考推求語言的深層含義,精神實質和感情色彩。品味語言中細膩的感情色彩。文章的寫作順序是先整體構思,然后再由字詞句聯綴成篇。理解文章的順序則是從整體到局部。所以整體閱讀顯得十分必要。教師要引導學生整體閱讀,閱讀文章時整體把握從內容到形式等主要方面。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注意字不離句,句不離篇,整體理解文中的意境,語文教學內容中包含著生動豐富的文字美,變化有致的結構美,。可以說有文學就有美學,文因美存。閱讀課雖沒有音樂、美術那么育不可分割,理智評價與情感評價當融為一體。
二、特別加強朗讀,誘發通感,讓學生感受意境美
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學生自覺朗讀的良好習慣。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的遍數多了,自然就理解它的含義了,正所謂熟能生巧。讀在閱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對學生朗讀能力要加強指導和培養,使學生明白:朗讀時要立足于體會課文思想感情;讀的時候要思索品味進入課文,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作者,沉浸于作者創造的形象意境,真正把握課文內涵;要讓學生用規范的普通話流利、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朗讀的時候語音不必太高,字音力求準確。
這種方法特別適合詩歌和散文的教學。可以教師讀,讀的時候配上合適的音樂。音樂本身即是一種美,是聽覺的藝術,在課堂上用以輔助教學,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教授《春》時,教師在范讀的進修,可以放薩克斯的《茉莉花》,曲調優美、舒緩和上教師的抑揚頓挫的范讀,學生一定會心曠神怡,進入到一種美妙的境界中去。也可以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品,聽別人讀可以自覺地進行審美判斷,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韻和氣勢,產生共鳴,受到感染,怡情怡性。
三、分角色排演,讓學生創造形象美
這個活動老師亦可參加,也可以學生獨立完成。就像演一幕話劇。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強烈的學習興趣,能更深入地體味作品的內涵,從而提高文學素養和陶治情操。如《皇帝的新裝》,分別由學生扮演皇帝、大臣、騙子、孩子等,語言、表情和動作可以夸張處理,既能增加強烈的諷刺效果,又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在表演中有一種創造美的享受。
四、透過直觀,引發直覺思維,在思維中理解美
語文教材中關于自然美的描繪,許多不是自然的復現,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因而引導學生對教材中所描繪的自然美進行鑒賞時,應注意欣賞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
如《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寫,就不純是景物的表象,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教學中就應讓學生識得其中的情與理。可以這樣啟發:月光下的荷花淀,風景如詩、如畫,這是什么美?(自然美)在這美麗的背景下,水生夫妻恩愛難舍,這又是什么美?(人情美)這樣美麗的家園,美好的生活,面臨外敵不侵,怎么辦?這么一引導,學生對水生嫂內心的感受以及水生們表現出的英勇無畏,非常容易理解,并且充分感受到情、景、意交融的美。再如:朱自清的《春》寫得很美,但學生學這篇文章時正值秋天,則難以產生直觀效應,教師應讓學生走出課堂,感受秋的成熟,發現自然界不同形態的美,領悟春華秋實的自然哲理,聯想耕耘收獲的人生價值,這樣,教學中美的整體性都體現出來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理解了文章美的意蘊。
五、培養移情,展開想象,讓學生想象美
語文學科培養審美想象力,就是要把作品的藝術美和現實社會聯綴起來,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加以比較、整合,進行再想象,喚醒學生的內心視象,由舊的表象推出新的表象。
有人說“語文教材是美的宮殿”,那么,作為審美中介的教師,就要全面深刻地挖掘語文教材所蘊含的美,不斷完善學校的“美育”,讓學生通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心理、高尚的審美觀念,從而使庸俗自私低級趣味退避三舍。我們應該充分挖掘美、創造美,以美啟迪學生的心靈,起到益智揚善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