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全
摘 要:在新的形勢下,政治教師必須加深對教育改革緊迫性、必要性的認識,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投身于新課程改革中去,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實現教育方法的變革和創新,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為了克服政治課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傾向,切實實施素質教育,我們進行了政治課教學活動化的探討,以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落實品德課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政治課;活動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74-01
一、活動化教學模式是適應新課改的客觀要求
1、實行活動化教學是適應德育理念創新的需要。政治教育主要不在于對道德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在于體驗和實踐,社會規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內化。離開了學生真實的體驗,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和課堂上的道德律令無異于紙上談兵。當代德育的重點逐漸由“道德教育”轉向“道德學習”,即由“培養論”轉向“學習論”,強調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的德育學習,引導學生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踐行。學生是道德學習者,德性的成長發展靠自己學習。別人的幫助、引導、促進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好比別人不能代替自己吃飯一樣。把理解的空間、選擇的權利、鍛煉的機會留給學生,通過他們的直接體驗,升華為新知識、情感和能力;在活動中,學生有了實踐道德知識的機會。通過踐行既有利于掌握知識,陶冶情感,還有利于發展能力,提高覺悟。
2、實行活動化教學是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新課程理念的創新推動了教材改革,按學生生活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國情四方面的學習內容有機整合為統一的整體。新教材內容呈現方法更加新穎、活潑,主要采用問題(基于生活)、情境(基于案例)、體驗(基于活動)等形式。課堂的活動不等于具體事例的簡單羅列,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引發學生思考,從具體事例中引出道理,從個別中得出一般,在體驗中升華感情;它不是可有可無的擺設,而是幫助學生走向生活的平臺,激發學生問題意識、探究意識的關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學中,我們不能把這些活動當做一種“點綴品”,當做活躍氣氛的一種手段;而應該“吃透”、領悟這些活動并充分利用這些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體驗,在體驗中明理,通過明理達到踐行。
二、政治課活動化教學的基本程式
1、創設情境──導入。導入新課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主要是為學生即將進行的新課學習做好心理準備,為新課的學習選準切入點。導入新課中,我們可以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的情景或來一段充滿激情的講演,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也可以提出學生感興趣而又一下子難以解決的問題,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引發思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還可以從新舊課的聯系入手,從復習舊課中,過渡到新課,為學生學習新課奠定基礎。無論哪種形式,都應把學生的情緒調到“優勢興奮中心區”,為新課的學習做好積極的準備。
2、合作探究──體驗。這是活動化教學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參考教材內容精心組織學生活動,即以實現教學內容為目標,以活動為載體,將內容的呈現與展開活動融為一體,也就是真正實現“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因而在此環節可采用討論、辯論、角色扮演、創設情境等形式,使課堂成為學生體驗生活的實踐場、探究知識的實驗室,使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溝通中,在切身的體驗探究中,掌握知識、陶冶情感、發展能力、提高覺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能用“正確”答案、“規范”形式去限制學生,而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靈活解開學生的“盲點”,去引導、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3、小結梳理──明理。這是對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活動中產生的知識進行梳理,對教材的回歸。“明理”環節緊承“體驗”環節,在教學中相互融合、互相推進。新教材沒有枯燥的理論,知識體系也不甚明顯,但每個活動后面都以情景交融的對話,用人性化的語言,闡述了一定的觀念。這些觀念來自于學生的體驗,但又高于學生的體驗。文本的觀點與學生的體驗相結合,可以提升學生的體驗,幫學生建構知識、形成觀念、提高行為動機。小結梳理的形式,同樣要注意師生互動,變化多樣。
4、遷移拓展──踐行。新課程增強了德育功能,重視促進正確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的道德知識,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接受實踐的檢驗。在以上環節的基礎上,“踐行”環節要進一步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可創設問題情景,抑或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進行;給予學生再次體驗的機會,使學生學習的道德知識、情感真正內化,上升為道德行為。
三、對活動化教學模式的反思
1、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活動化教學就是為了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因為各種原因,剝奪了學生體驗的權利,而應該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活動時間和機會,由學生自己去體驗、思索、探討,學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讓學生自己去想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會因為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精心選擇、對學生疑惑的指導,獲得成功的激勵和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
2、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新課程下,教師不是知識的權威和課堂的主宰,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合作者、促進者、“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摒棄“師道尊嚴”,充分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在教學中更應不斷摸索、創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創建民主的氛圍和平等的師生關系,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親切地與學生交流、探討、溝通。“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幫助他們提高道德判斷、道德選擇、道德踐行的能力。
政治教學活動化,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改革的推動下,政治教學活動化,一定會大有可為;一定會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就是成長的樂園。可以相信,在廣大同仁的共同參與下,活動化教學模式一定會越來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