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平
摘 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學生的個性體驗。要優化教學設計。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重點加強分析、綜合能力和聯想能力的培養。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通過不斷閱讀,逐步提高語文素養的過程。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68-01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一個關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是個體活動,而閱讀教學則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就閱讀教學而言,教師就應采取促使學生個性化閱讀實踐得到提升的有效策略。就個人的認識和實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要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認知經驗的限制,其理解、體驗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會產生認識的膚淺、偏差甚至謬誤,有時還可能遇到一些疑難和困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能給學生創設自由交流的氛圍,營造一個無話不敢說、無題不敢辯的對話心理場,讓自由交流在一種輕松、和諧、愉悅的心境中進行,不惟師,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己,則學生可在體驗的交流中、觀點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斷與目標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見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確性,并采取各種幫助自己思考和增進理解的策略,最終實現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優化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的有效計。語文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指導和制約著整個教學活動,對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那么如何進行閱讀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呢?我個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教師心中要清楚地認識到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獨特的特點。初中閱讀教學的目標有: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準確地把握了教學目標,我們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標,才能符合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征,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等,教學目標的設計也才不會過于膚淺或過于深奧,讓學生無所適從。
(2)教師要了解教材中一個單元的課文在整個初中學習階段的位置以及一篇課文在一個單元中的位置,同時整合每一個單元中所選的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注重分析每篇課文與本單元其他課文所不同的、獨特的側重點、難點、能力點等。這樣,我們通過把每單元中一組課文的教學目標進行整合后來品味、賞析、感悟課文,不僅可以減去許多繁瑣無效的分析,而且可以節省課時,提高教學的效率。
(3)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都要做到明確、清晰。我們教師在開展每一項教學活動時,心中都要清楚是為了實現哪個能力訓練目標,這樣實施教學活動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才不致于帶有盲目性、隨意性。當然,在設計能力目標時也不需要每節課每個目標都要達成,要針對課文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具有梯度。
(4)注重學生差異。教學目標的設計能有一定的層次性。由于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不同的學生獲得同樣的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我們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的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即可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語文學與教的水平。
(5)設計有效的問題。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在課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能起到主導作用、支撐作用,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整體性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發展性學力;使課堂能在短暫的教學時間內獲得較高的教學效率,使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能夠真正落到實處。以“主問題”引領為重要品讀手段的閱讀教學應做到從文章的語言方面入手。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有關問題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賞析、品味、領悟作品的語言特色,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風格、感悟作者豐富的思想,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從作家的“創作談”和其它作家對作品的評析方面入手。作家的“創作談”可以幫助我們原生態地了解作品;其他作家對作品的評析,往往結合豐富的生活經驗,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
重點加強分析、綜合能力和聯想能力的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給文章列寫內容提綱是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聯想能力指對事物的印象、觀念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想。教師還可根據聯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想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