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朋芳
摘 要:隨著學校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高中生素質教育體現的一個重要環節。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關鍵詞:語文;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91-01
隨著學校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高中生素質教育體現的一個重要環節。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說明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承擔著德育教育的重任。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課程教學,以教書育人為基本出發點,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德智全面發展。因此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單單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對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呢?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意義
當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更有其不可估量的深遠性意義。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塊璞玉,這時是可雕塑的。而作為高中生,雖然已經告別了單純懵懂的年齡,但是其心志還沒有成熟,還是處于孩童時代,這也是他們人生中世界觀及人生觀形成期,這時候他們心里的判定是非曲直的能力還是薄弱的。而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個時間,抓住教育的機會,對其進行適時的引導,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樁基。與此同時,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也對語文學科結構的完善、語文學科地位的重塑、大語文關的形成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學校教育肩負著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使命,而語文教師則是這一使命的直接實行者,因此,我們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還需要廣泛的閱讀,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做好學生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德育工作的穩步發展。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問題
1、對學生要求不夠嚴格。我們在日在心里認知上認為他們還是孩子,就懈怠姑息。因此,,我們教學過程中,要高度意識到這一點,不但教學質量沒有達到要求,還會因此影響到學生的品讀修養。
2、教師做到自身要求嚴格。教師就是學生的榜樣,而榜樣的效應是不能預估的,我們在授課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傳達給學生,影響著學生的品德發展。如果做為一名師長我們不愛崗、不敬業,上課遲到或者是缺課;不重視學生的內心發展趨向,上課接聽電話,語言粗俗;沒有過硬的基本功,沒有得當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等等,那新課改要求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又體現在何處呢,我們也就不難看出我們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了。
3、教學組織方法不當。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育教學法,不但是我們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徑。如果一旦出現所用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實際情況,就很難將學生的內心活動與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所以我們應利用課堂組織的各個環節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以課本為基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滲透
1、所謂有針對性,既指我們的德育教育要緊跟每篇課文的實際,也就是指教學工作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特征。語文教學就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在當下,改革開放與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今天,加強對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們可以通過介紹課文作者的愛國事例,揭示他們的偉大人格,來啟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比如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國投身于國防建設,為我國航天事業和核武器的發展作出貢獻。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教材為藍本,教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及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勤儉節約、熱愛勞動、服務社會,發揮出語文教學重的德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單純的只讓學生掌握常識性的知識,還要讓學生在對作者情感把握的基礎上,例如,從古至今,無數的愛國志士抒寫了一篇篇動人的篇章。因此要通過這些事例的講授,給學生樹立愛國的楷模,啟發學生的愛國情操。令其領會作者真摯的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體驗,樹立起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2、在語文基本功訓練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我們藏區很多學生,語文基本功還是相對薄弱的,我們應該還是讓他們寫周記、寫短文,學生可以將身邊發生的事情,所見、所聞、所感寫下,把每件事情系統的表述清晰即可。學生的寫的周記我們要及時批改,從中發現學生的心聲,及時解讀學生的思想狀態,時間久了,不僅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較快,并且在潛移默化中也對他們進行了德育滲透教育,使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審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我們語文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在自己的教學工作過程中,針對高中學生的思想現狀及狀態,利用語文課的學科上的優勢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品格。作為語文教師,對學生實施品德教育,盡管它不如思想品德課那么直接,但只要我們去發現、去挖掘、通過課本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形象,一件件具體的事例,定能使學生從思想情感上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理解與表達能力提高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道德、人格、心理得到健全的發展。
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對正處于成長和心理發育期的高中階段學生來說,是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