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秀,賴偉權,黃淑芬,黃玉玲,黃彩玲
腦性癱瘓是指從早期發育階段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當前我國腦癱的發生率為0.14%~0.35%[1-3]。腦癱兒童長期需要他人照顧,其生長發育、語言、智力發育及疾病控制情況與其監護人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等有直接關系[4,5]。目前,國內對腦癱患兒監護人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社會支持等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擬對腦癱患兒監護人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以期改善患兒監護人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腦癱患兒監護人80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人。對照組男11人,女29人;文化程度:大學3人,初中及高中10人,小學及以下27人。觀察組男22人,女18人;文化程度:大學1人,初中及高中8人,小學及以下31人。兩組在性別、學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心理干預執行者均為經過心理學培訓并取得國家執業資格三級及以上心理咨詢師的護師。采用團體和個體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患兒監護人接待日由護師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每月2次,每次30min。干預措施包括介紹腦癱發病機制、預后、行為異常表現、不正常的日常行為、有效應對壓力和尋求社會支持的方法,并解答患兒監護人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知識講解、互動、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讓有經驗的監護人傳授技能和方法,講解如何處理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心理負擔重、抑郁和焦慮得分較高的監護人進行個別輔導。
1.2.2 觀察指標 對兩組監護人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社會支持及依從性進行觀察。其中心理狀態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定,該表共有9個項目,為軀體化癥狀、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以及精神病性,每項得分1分~5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狀態越差。生活質量以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進行評定,共有4個維度,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社會支持以多維感知社會支持量表(PSSS)進行評定。
1.3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后兩組SCL-90評分降低,觀察組SCL-90總均分及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與焦慮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化 強迫癥狀 人際關系敏感 抑郁 焦慮 敵對 恐怖 偏執 精神病性 總均分觀察組 干預前 40 4.1±0.71) 3.9±0.51) 3.7±0.51) 4.6±0.81) 3.3±0.5 2.9±0.7 1.9±0.2 2.4±0.3 3.1±0.5 3.2±0.31)干預后 40 3.6±0.52) 3.0±0.52) 3.1±0.52) 3.4±0.32) 2.7±0.62) 2.7±0.5 1.9±0.2 2.3±0.4 3.1±0.4 2.6±0.42)對照組 干預前 40 4.0±0.8 3.5±0.4 3.5±0.4 4.3±0.5 3.1±0.4 2.9±0.1 1.9±0.2 2.3±0.3 2.9±0.5 3.1±0.3干預后 40 3.9±0.51) 3.4±0.51) 3.3±0.31) 3.7±0.61) 2.8±0.31) 2.9±0.2 1.7±0.3 2.3±0.3 2.9±0.1 2.8±0.61)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及各項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時間 例數 生活質量總分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干預前 40 55.7±8.4 61.2±8.6 54.6±7.9 51.7±7.8 56.9±8.7干預后 40 68.6±7.91)2) 71.8±8.91)2) 69.4±8.71)2) 65.8±8.41)2) 64.8±8.71)2)對照組 干預前 40 55.3±8.9 61.1±8.8 54.1±8.5 51.5±8.3 56.4±8.2干預后 40 60.3±7.61) 65.8±8.71) 60.4±8.51) 56.7±8.81) 58.9±7.91)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2.3 兩組社會支持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社會支持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社會支持比較(±s) 分

表3 兩組社會支持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40 44.30±11.36 44.61±13.22觀察組 40 44.05±12.33 66.00±16.891)2)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2.4 兩組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依從性達到了70.0%,高于對照組的3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依從性比較 人(%)
腦性癱瘓指病人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該類病人臨床常并發智力降低、癲癇、交流和知覺功能障礙、行為異常等[6-8]。目前,腦性癱瘓是兒童臨床致殘的主要疾病。有調查資料表明,腦癱兒童家長都有較重的心理負擔,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而且生活質量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9,10]。兒童腦癱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刺激都會造成患兒家長心理的波動,如社會交際活動的降低、經濟負擔的增加等,此外,患兒的基本生活也無法自理,而且治療的前景并不樂觀,因此患兒家長的精神壓力很大,情況嚴重的甚至出現心理疾病[11]。有研究對腦癱患兒家長情緒及心理進行了分析,指出腦癱患兒家長存在嚴重心理障礙[12]。因此,針對當前患兒家長的心理問題進行護理是非常必要和關鍵的。
有研究表明,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著患兒的預后,因為家長是患兒接觸最多也是最信賴的人。因此患兒的治療中,家長的心態非常重要,只有正常和積極的心態,才有利于患兒的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患兒家長的心理有巨大的壓力,而且生活質量較低[13]。針對這一狀況,采用團體和個體輔導相結合的方法,團體心理輔導能普及腦癱知識,促進監護人更好地照顧患兒。通過監護人之間的互動,減少了焦慮抑郁的情緒,降低了監護人心理負擔,從而以積極的心態照顧好每位腦癱患兒[14]。當前,越來越多的監護人與患兒一起主動參加各類團體活動。對于極度抑郁、焦慮的監護人,護師在團體輔導的基礎上,給予中肯的建議和意見,包括改善監護人的經濟壓力,并且在減少監護人付出的基礎上能更好地照顧腦癱患兒,并隨時進行心理開導。本研究提示心理護理對患兒家長心理狀態的改善有顯著效果,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2]。
綜上所述,腦癱患兒治療過程中需要家長保持積極的心態,臨床上對患兒家長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改善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社會支持和依從性,有利于患兒的預后。
[1] 王國琴,牛霞,張志軍,等.腦癱患兒主要照護者焦慮、抑郁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4):400-403.
[2] 馬明.家庭中心式護理對腦癱患兒家長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4):421-425.
[3] Adogwa O,Verla T,Thompson P,etal.Affective disorders influence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revision lumbar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djacent-segment disease,recurrent stenosis,or pseudarthrosis[J].J Neurosurg Spine,2014,16:1-7.
[4] 盧曉妹,楊李.小兒腦性癱瘓的防治進展[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7):668-671.
[5] Hinkov AD,Borisova AM,Kovacheva RD,etal.Influence of serum levels of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and 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age and gender on depression as measured by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Folia Med(Plovdiv),2014,56(1):24-31.
[6] 彭宇閣,劉曉丹,趙妍妍.社會支持在降低腦癱患兒家長心理應激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1):1349-1350.
[7] Wu TY,Lee SJ,Hu C,etal.When supervisors perceive non-work support:Test of a trickle-down model[J].J Psychol,2014,148(2):215-251.
[8] Venna VR,Xu Y,Doran SJ,etal.Social interac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neurogenesis and recovery after stroke[J].Transl Psychiatry,2014,4:e351.
[9] 彭宇閣,劉曉丹,宮建美,等.腦癱患兒獲得社會支持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2):3438-3440.
[10] Kavanaugh M,Kramer BJ,Walsh MC,etal.Factors contributing to economic burden in lung cancer spousal caregivers[J].Palliat Support Care,2014,14:1-10.
[11] Basaran A,Karadavut KI,Uneri SO,etal.The effect of having a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on quality of life,burn-out,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A comparative study[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3,49(6):815-822.
[12] Pfeifer LI,Silva DB,Lopes PB,etal.Social support provided to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Child Care Health Dev,2014,40(3):363-369.
[13] Dantas MS,Pontes JF,De Assis WD,etal.Family’s abilities and diffculties in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Rev Gaucha Enferm,2012,33(3):73-80.
[14] 李林.腦癱患兒家長常見心理問題及干預對策的研究現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5):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