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秀,李艷春,郭錦麗,佟金諭,王淑娟,王香莉
動機性訪談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Miller和Rollnick在20世紀90年代,以酒精依賴病人的治療經驗建立起來的一種干預手段,旨在通過幫助病人發現和解決矛盾心理使其行為轉變[1]。隨著MI發展成系統理論,越來越多地被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在改變飲食、運動減重、疼痛控制、戒煙及治療依從性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有效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創傷較小、恢復快、治療效果好,挽救了許多冠心病病人的生命。但PCI畢竟不能根治疾病,所以術后仍需要長期堅持進行抗血小板、調脂、抗冠心病治療[3]。因此,PCI術后病人的遵醫行為會直接關系到術后的轉歸。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2月—2013年7月在山西省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的PCI術后病人16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心臟病學學院/美國心臟病協會(ACC/AHA)PCI治療指南;②病人選擇的手術類型均為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PTCA)+支架植入;③手術順利,無任何急性并發癥;④意識清楚,自愿參加該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老年癡呆等認知功能異常者,肢體活動異常生活不能自理者;②嚴重的其他急性或慢性疾病,如嚴重的腎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③有嚴重并發癥等病情不穩定者;④年齡≥70歲。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80例,中途退出12例,共68例完成干預。對照組80例,中途退出13例,共67例完成干預。兩組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教育,包括冠心病基本知識指導、生活方式指導(如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戒煙、減輕精神壓力、避免誘因、病情自我監測、定期復查)、冠心病常用藥物的作用、副反應及用法的指導等。干預組接受動機性訪談,即于術前1d和術后第3天或第4天由有資歷的護士進行一對一的訪談,每次30min~40min,第一次訪談側重建立良好的關系,了解病人對于PCI手術、術后服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探討錯誤認識原因及影響因素。第2次針對個人實際情況,解決病人的疑慮和目前存在的問題。出院后1個月和3個月分別對兩組病人進行電話隨訪,評估服藥依從性并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
1.2.2 測量工具 ①研究對象一般資料調查表:由調查者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等。②服藥遵醫性測量:包括服藥不依從風險篩查(Morisky服藥依從量表)[4]和服藥遵醫性測量[5]兩部分。Morisky服藥依從量表共包含4個問題:“你是否有時忘記服藥?”“你是否偶爾不注意服藥?”“自覺癥狀改善時你是否曾停止服藥?”“服藥后自覺癥狀更糟時你是否曾停止服藥?”若4個問題的回答均為“否”,則為依從性佳;4個問題中有1個或以上的回答為“是”,即為依從性不佳。服藥遵醫性測量量表共7個條目,主要詢問病人在過去1個月內按醫囑要求的次數、時間、劑量、方式、種類服藥,斷藥或停藥、忘記服藥等發生的頻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最高分35分,說明病人能按醫囑要求服藥。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 兩組干預前服藥遵醫性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術前服藥遵醫性比較(±s) 分

表2 兩組病人術前服藥遵醫性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服藥遵醫性評分干預組 68 22.20±9.93對照組 67 24.07±8.80注:t=-0.93,P=0.32。
2.2 兩組各時間點服藥依從性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各時間點服藥依從性比較 例
兩組病人出院后1個月服藥依從性與術前比較明顯提高,可見病房常規護理與MI均能引起病人對術后良好習慣的重視,有益于改善病人的遵醫行為。出院后3個月,兩組服藥依從性明顯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病人術后癥狀緩解、自我感覺健康好轉以及擔心副反應等而自行減藥或中斷服藥。此外,從表3中也可以看出,干預組病人出院后1個月、3個月時的服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病人的服藥依從性,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總體來說,MI對改善服藥遵醫性的效果優于常規病房護理。究其原因,可能是常規護理與健康教育不能充分調動病人的能動性,病人主要是被動接受,因此其遵醫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明顯下降[6];MI是以病人為中心,以鼓勵病人探索并解決其內心情感上的矛盾,幫助病人增強行為改變的信心,從而誘發其行為發生改變的一種內在動機[7],因此MI可以促使病人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服藥相關信念,從而改善其行為的遵醫性。
與傳統健康教育相比,動機性訪談側重于從病人的角度出發,以病人的決策為中心,促使病人主動地參與用藥行為管理,增強其遵醫意識,強化其服藥遵醫行為,以維持與改善術后生活質量[8]。本研究結果表明,動機性訪談可提高PCI術后病人的服藥遵醫性,減少因病人自行中斷用藥引發的再入院率提供了一種有效可行的方法。
[1] Rollniek SR,Ileather N,Bell A.Negotiating behavior change in medical setting:The development of brie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J].J Ment Health,1992,1:25-37.
[2] Thompson DR.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A useful approach to improving cardiovascular health?[J].J Clin Nurs,2011,20(9/10):1236-1244.
[3] 何彩勤,陳美容,嚴玉蘭,等.PCI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觀察與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10):86-88.
[4] Morisky DE,Green LW,Levine DM.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 Care,1864,24:67-74.
[5] 孟靜.動機性訪談提高慢性心衰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2:1.
[6] 曹雪群,王麗姿,邵靜,等.動機性訪談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運動改變階段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0-22.
[7] Martino S,Ball SA,Nich C,etal.Teaching community program clinicians motivational in terviewing using expert and train-thetrainer strategies[J].Addiction,2010,106(2):428-441.
[8] 李晴,薛小玲,陳小芳,等.跨理論模型和動機性訪談對PCI術后病人戒煙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9C):2529-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