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恒
摘? 要:本文簡要介紹了“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改革;物流系統規劃設計
一、教學模式改革背景
《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是我院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主要針對物流企業的一線工作和管理崗位,以培養物流企業中層、基層管理人員所需的職業能力為目標而開設的。
物流行業急需具有工作經驗,對物流行業有一定了解的員工。但是目前我國的物流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達到這一要求,很難滿足物流行業和企業的用工需求。其中主要問題體現在畢業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欠缺。畢業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欠缺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現行教學體系下,很難深入企業了解到物流行業的真實工作狀況;缺乏一個長期穩定的進行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鍛煉的場所。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或者是簡單的動手模擬,以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方法單一、學生課堂參與性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上《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的理論性太強,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雖然最近幾年高職院校普遍進行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整體來看,還只是注重學生技能的訓練,并沒有認識到心理活動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和職業素養的影響。
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組采用了體驗式學習模式。授課過程采取分組教學、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技術骨干參與教學過程相結合的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二、“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介紹
體驗式學習理論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美國大衛·科爾博完整提出。他構建了一個體驗式學習模型即“體驗式學習圈”,提出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進而發表看法,然后進行反思,再總結形成個人經驗,最后將經驗應用于實踐當中。
“體驗式學習”的本質是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某個過程或者事件或當事人的感受,幫助學生本人獲得相關情境下的真實“心理體驗”,讓學生能站在更真實、客觀和理性的立場上分析問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教學設施設備等媒介,努力為學生做好體驗開始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并在學生的內心留下心理體驗的印跡。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我們可以將傳統學習方式比喻成“岸上學習游泳”,將體驗式學習方式比喻成“水中游泳”。傳統學習通過教師和書本講解正確姿勢,學習者若不親身下水體驗是學不會游泳的。而體驗式學習就是讓學生親自下水,在摸索中與練習中不斷總結,學習主體是自己,而池邊的教練只是一面鏡子,為學生的表現不斷作出回饋及鼓勵。
在“體驗式學習”模式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情境活動獲得心理體驗,然后自由的交流、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通過分享交流可以引起學生的反思,最后形成個人的經驗。這種模式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p>
三、“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的運用
(一)“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教學思路。《物流系統規劃設計》這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在校外實訓地基或校中廠,以一個實際的案例情境導入,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按照具體的學習任務展開教學各個環節。具體的教學組織如下:案例引入,任務布置→進入情景,親身體驗→分享體驗,研討問題→任務實施,教師輔導→分組匯報,成果展示→小組互評,教師總評→教師總結,能力拓展。通過“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學過程中不但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職業技能水平,而且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二)具體應用。下面,將以“學習任務12:配送中心作業效率優化設計(以黃商配送中心為例)”為例,具體講述“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的運用:
內容:學習任務12? 配送中心作業效率優化設計(以黃商配送中心為例)
1、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配送中心作業效率優化設計的內容;2)掌握配送中心作業效率優化設計的原則。(2)能力目標。1)學生能夠從工作中發現問題;2)能夠靈活運用物流系統優化設計知識解決工作中常見的物流問題;3)學生使用企業資源或其他信息進行工作。(3)素質目標。1)學生具有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2)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3)學生具有認真工作的責任感。
2、教學準備。(1)教學設備及環境。按照體驗式教學要求布置情景。貨物、任務工單等材料準備充分。(2)學生分組。5人一組,分6個小組,由所在組的學生推舉出本組的組長,每個組取一個名字,不能與其他組重復。
3、教學實施過程。步驟1? 案例導入,任務布置。案例:紅綠燈的發明、盲人紅綠燈、托盤在建筑業的應用。任務:其實我們接觸到的物流活動,運輸、倉儲、快遞、包裝作業領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們都可以通過優化設計,提高其運作效率。本次的任務是為黃商配送中心作業效率進行優化。在后續體驗過程中學生思考如下問題:問題1? 定義問題(what):黃商配送中心有哪些環節作業效率低?問題2? 分析問題(why):為什么低?問題3? 解決問題(how):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可操作性?步驟2? 進入情景,親身體驗。學生分組,在老師的引導下,領取作業指令、相關作業設備和單據,進入黃商配送中心。在老師的指引下,按照作業指令要求,擔任相關角色,完成相關作業任務,請同學們留意自己的心理活動的變化。完成任務后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退出配送中心作業區域。步驟3? 分享體驗,研討問題。在體驗環節結束后,老師指導學生完成體驗分享,并填寫相關表格,記錄下每位同學的心理體驗。接著同學們對個人在體驗活動中的感受和發現進行討論,并討論、分析步驟1中的三個問題。步驟4? 任務實施,教師輔導。按照分組,完成黃商配送中心作業優化方案設計,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給予相應指導。步驟5? 成果展示,分組匯報。各小組將優作業優化設計案物化,然后進行成果展示,步驟6? 小組互評,教師總評。各小組針對展示的方案進行互評,最后教師進行總評,并提出改正意見。步驟7? 教師總結,能力拓展。
針對學生的表現,教師進行總結,有針對性地布置拓展訓練,對知識與技能進行鞏固。
四、 “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推廣的意義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傳統教學中,《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理論性較強,又缺乏實際案例和動手的環境,學習過程顯得索然無味,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提高。(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增強。學生在原先該課程學習過程中,相關知識與技能點的學習,是“填鴨式”地被動接受,采用“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后,學生樂于體驗這個過程,樂于分享自己的心理體驗,并能就體驗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探索性學習,這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顯著增強,使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3)學生職業素養得到明顯提高。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后,學生能在體驗式學習情景中得到很多的心理體驗,這些精心設計的情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個人的職業素養,同時學生也得到了很多的工作經驗。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得到眾多用人單位的肯定。(4)教學成效顯著。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獲得了顯著提高。2012年6月,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獲得了國家高職物流技能大賽一等獎;2013年11月獲得了首屆湖北省高職技能大賽物流賽項一等獎。這些成績的取得都與該課程目前所實施的教學模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