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莎 孫玲玲
摘? 要:如何更好的提升我國本科院校思政教學的效率成為了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希望對于提高本科院校提高思政教學效率有所幫助。
關鍵詞:本科院校;思政教學;效率
引言:近些年來,我國大多數高校在積極的進行思政教學的改革,力求能夠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揮思政教學的優勢,提升思政教學的效率。但是,從目前來說,我國大多數本科院校的改革效果不是十分盡人意。為了進一步優化和帶動本科院校思政教學效率,要從思政教學實際情況入手,有針對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設性的、有助于提升思政教學效率的措施,這樣才能切實的解決問題,提升思政教學的效率。
一、影響本科院校思政教學效率提升的因素
(一)意識因素。一直以來,人們對于思政學科的認知不是十分明確,但是大多數學校、教師、學生都能夠對思政學科具有一定的重視,然而這種重視僅僅存在于常規的教學環境下,在本科院校中這種現象尤為明顯,一些本科思政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幾年都不變化的案例使得自己的講課沒有了激情,學生也對陳舊的案例失去了興趣,這種情況下思政學科的作用顯然無法得到凸顯。
(二)教學工具因素。多媒體教學模式是現代化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在我國的所有本科校園中都已經普及了多媒體教室,許多教師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很好的對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了利用。但是,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忽視了教學本身應該具有的主觀能動性,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工具,阻礙了教師在課堂中的發散思維,讓教師始終處于一種“講”與“說”的狀態之中,難以結合不同班級、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
(三)教學方式因素。在現有的本科思政教學方式中,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過于死板的教學方式和過于固定的教學流程直接影響著本科院校思政教學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環境下,本科生所接收的知識十分復雜和多樣,過于傳統和固定模式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切實的保證學生對知識的領悟。
(四)教學管理因素。“點名”似乎成為每一個大學生都懼怕的詞語,尤其是在一些公共課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利用點名對學生的約束性來保證出勤率,迎接檢查。這種教學管理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將學生規定于固定的框框中,看似中規中矩的管理實則毫無實際意義,除了能夠保證學生的出勤率以外沒有本質上的意義。教學管理上出現的誤區也同樣不利于本科思政教學的開展,影響了思政教學效率的提升。
(五)教學評價因素。教學評價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本科院校的思政教學來說,其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學評價并不是一項教學活動的終結,其往往是另外一項教學活動的開始,通過教學評價來總結不足,進而更好地完善下一次的教學,促進教學的改革。但是,從目前我國本科院校思政教學的教學評價來看,過于強調分數的重要性,過于的將學生的應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這無疑是對教學評價的一種狹義理解,教學評價的不全面同樣也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提升本科院校思政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
(一)凸顯思政學科的作用。針對于學校、教師、學生對思政學科作用認知不明確,作用凸顯效果不良的這樣一個現狀,為了更好的提升思政教學的教學質量,保證思政教學效率的提升,就必須要根據思政學科的本質來凸顯對思政學科的重視,為思政教學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礎,進而開展思政教學活動。同時,作為本科院校也要狠抓思政教師的管理,督促教師不斷的進行教學思路、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教學方式等內容的更新,以便于保證教師對思政教學有足夠的熱情和正確的認知。
(二)良性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針對與目前我國本科院校思政教師過于依賴與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的這樣一種現象,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以真正的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第一,對于大多數本科院校來說,其設置多媒體課程,安置多媒體教學工具都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與現代化元素的結合,但是對于很多的教師來說,其沒有真正的利用好多媒體教室。結合這樣一種現狀,本科院校應該嚴控多媒體教師的審批,對于不適合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學科和不適合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教學內容不予批準使用多媒體教室,從本科院校角度把好這一關。第二,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的改革,切忌盲目的使用多媒體教室,尤其是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思政教師要結合自己對于思政的理解來和學生交流和溝通,做到真正的“分享式”教學。第三,從學生角度出發,學生作為知識的一個接收者,其能夠直接的感知到知識傳播的途徑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當教師使用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識的時候,學生要學會與教師進行溝通,以便于更好的促進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
(三)建立互動模式教學。為了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了教學效果的體現。所謂互動的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結合,教師與學生相互溝通,共同進步。建立互動教學模式是提升本科院校思政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本科學生的年齡和社會閱歷是可以與教師進行平等的溝通,教師要借助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基礎來開展互動模式的教學。比如說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和學生探討,然后依據學生對思政知識的需求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開展不同的互動教學模式。
(四)優化教學管理。在約束學生的學習行為的過程中要采取“人性化的約束”,在傳統的點名的基礎上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魅力和人格魅力,用知識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知識的期許,在課堂管理的時候教師要把學生作為一個主體來對待,并且結合不同群體的特點來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真正的做到思政教學的公共性和專業性,使得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在思政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一個點,以點帶面,對思政學科有深入的理解,廣泛的運用。
(五)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促進本科院校思政教學效率提升的一個根本性的動力,只有在依據不同的教學來制定不同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夠使教師和學生找到自身教學和學習中的劣勢,根據劣勢來提升和完善自己,更好的投入到下一次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來。對于本科院校來說,結合思政學科的特點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完善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帶動思政教學效率的提升。
結語:在我國教育教學工作改革的基礎上,要強化教育教學改革,用實際行動提升本科院校思政教學的效率,保證我國本科院校思政教學工作在大的教學改革環境下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是當前我國本科院校思政教學工作者和教學研究人員所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結合目前我國本科院校思政教學的現狀來說,要從源泉上來帶動思政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從理論角度和實踐角度的雙重角度來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本科生發展需求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符合國家發展規劃的本科院校思政教學模式,進而提升本科院校思政教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桃英. 我國普通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分析[J].文學教育.2013(2)
[2] 鐘潔生.加強高校思政課大班化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