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粉粉 張萍
摘? 要:本文首先對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引入方法做簡單的介紹并分析找出其特點.最后總結歸納出數學教學的引入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要有科學性和系統性,要有趣味性,簡潔而有時效性,從而形成數學教學引入理論.
關鍵詞:課堂引入;數學教學
一、常用引入方法分析
(一)溫故知新法。從已學過的知識點中獲得新的知識。這種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還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做了鋪墊。教師在復習舊的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聯想、分析,不僅是學生知道新知識的推理過程,同時也鞏固了舊知識。溫故知新法能較好的消除有些學生對新知識恐懼,從而使學生輕松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趣味引入法。將與課堂相關的數學知識與故事或游戲相結合,創設學習情景,引入新的知識進行教學。趣味引入法能很好地吸引學生,使課堂產生愉快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心理角度看,一個人對一樣東西感興趣,那么他就會很快進入思維的積極狀態,精神也隨之集中。
(三)設置懸念法。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設置懸念,引起學生思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思考中來。設置懸念法能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探討的情趣,通常學生知道問題所在,卻找不到恰當的語言表達。設置懸念法關鍵在于問題要符合教學內容,而且要有“跳一跳,摘得到”的難度和想象的余地。
(四)實驗引入法。在課堂上,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從而進入課堂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同時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認知難易程度來看,人們對形象化的東西接受能力要比抽象化的東西來得容易的多。
(五)聯系實際法。在講課前,我們可以聯系學生生活或者學生所關注的熱點等,使學生構建起數學模型,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聯系實際法很好地將抽象數學知識和現實世界聯系起來,能誘導出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二、數學教學原則
(一)學習數學化原則。費賴登塔尓提出的數學化認為數學學習就是數學化的過程,就是學會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現實,運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它要求有正確的教學目標,突出所教內容的數學本質,顯示課程的數學價值。
(二)適度形式化原則。形式化是數學的特征,數學的形式化包括“符號化、邏輯化和公理化”三個層面,它有助于數學理論體系的簡單化、嚴格化、系統化,有助于數學的發現與創造。但過分的強調形式化會使得數學變得枯燥無味、遠離學生、脫離現實,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用來解決實際的現實問題。
(三)問題驅動原則。在數學的特征中,數學主要以問題的方式呈現,可以說數學問題是數學發展的原始驅動力,所以數學教學也必須用問題驅動。數學教學就是解決問題,學生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了數學。
(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原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學定理的學習只有我們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后忘記,但永遠記在心里的卻是數學方法。數學的內容豐富多彩,并且彼此之間存在著聯系,只要能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就能將看起來不相關的數學內容整合在一起。
三、數學課堂教學引入原則
(一)引入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學習的數學化,要求要正確的設定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引入就應該抓住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切合學生年齡、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做足準備。孫子兵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正確的了解了學生,掌握了教學的重點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收發自如,掌握課堂全局。
(二)引入要有科學性和系統性。課堂的引入是建立在課堂教學基礎之上的,剖析我們數學教材的編排,數學知識都是由易到難的順序向大家展示,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科學的進行引導。課堂的引入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挖掘數學各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邏輯規律,引導學生構建數學學習的思維系統。
(三)引入要有趣味性。數學被冠以枯燥無味,好的教師引入課堂卻能將枯燥的數學趣味化,是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富有趣味性引入,能引導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
(四)引入要簡潔而時效。引入知識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而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還是新知識的講解,同時一個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所以簡單而快速地將新知識引出來顯得十分關鍵。一般來講引入控制在3到5分鐘比較合適,在導入時,力爭語言簡練,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不知不覺的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總之,數學教學引入的目的,無非是使學生集中精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教師要把握引入原則,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能將數學知識真正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 張健,數學課導入方法探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報,2006,23(4): 91-92
[2] 王桂云。數學課的導入設計[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3(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