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蜀榮
(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014)
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基礎教育進行了改革,作為教育重要部分的學校體育順勢提出了改革,隨之2001年出臺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實驗稿)》,對改革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隨后的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以下簡稱中發[2007]7號)的出臺以及國務院對四委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轉發(以下簡稱國辦發[2012]53號),以及2011年《標準(修訂稿)》的頒布,把學校體育的改革推到了新的層面。本文主要是在《標準(修訂稿)》的背景下,運用文獻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現狀及專業化發展進行研究,以便于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以促進體育教師隊伍的壯大。
通過認真閱讀國辦發[2012]53號、中發[2007]7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準(修訂稿)》等文件,結合雜志、期刊及網絡,總結新課標背景下體育教師專業特點以及地位的變化。
運用歸納、分析的方法,對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從而對其專業特點以及專業化發展現狀有一個全面的掌握,為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提出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編的《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7年)》數據整理得出以下數據[1](表1)。
表1是各學段體育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比例。我國體育教師總數依各類學校排序從多到少的是小學、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與我國這5類學校總數分布比例相當。各類學校體育教師占學校教師比例總數平均為4.1%。中等職業學校和小學,體育專任教師較少,分別為2.4%和3.5%。到2014年,表中數據肯定會發生改變,但是表中所呈現的比例仍能反映出本階段我國體育教師仍然處于嚴重缺乏階段。

表1 我國體育教師人數和教師總數及比例
另外新課程計劃一、二年級每周由27、28課時減少到26課時。體育課時大大增加,由原來的九年共774課時增加到1000課時左右。按照這一比例,我國體育教師的缺口大約在30萬名,體育教師缺乏已成為制約學校體育發展的瓶頸之一。[2]
一方面課時在增加,另一方面還要響應國家各項文件的號召,每天組織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同時大部分地方的學校都不把這些工作算作是體育教師的課時量,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從而導致很多體育老師寧愿下海經商,也不愿做體育教師,從而阻礙了學校體育的正常發展。
教育發展到現在,其依舊是以術科或者文科為主,體育學科很難進入發展主流,并且由于受傳統觀念的束縛,體育教師往往還是處于比較尷尬的地位,尤其是在中高考前夕,學校中的體育課更是少的可憐,體育教師往往被列為“邊緣人”行列,不受重視。但是面對國家文件的硬性規定以及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相應的文件的出臺,使得學校不得不通過增加體育教師額外的工作量來實現諸如每天活動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等。
中小學體育教師不被重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學生家長對體育普遍存在的偏見。雖然家長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長仍然對體育課對體育教師存在偏見,甚至對于體育教師擔任班主任等職務意見很大,在家長看來,班主任這樣的重任只有語文、數學等主科老師才能負擔得起,這些都深深刺痛執著于自己事業的教師們,也對他們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帶來了重重阻礙。
《標準(修訂稿)》中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同之前的大綱相比發生了很多變化,同時《標準(修訂稿)》實行的是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因而體育教師在授課時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這對體育教師獨立進行課程編制、開發提出了挑戰,再加上《標準(修訂稿)》是用“目標統領內容”,對如何去構建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課時數沒有做具體的規定,教師要自主建構并制訂選項課的模塊教學目標、內容以及適合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等,這些都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些體育教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已經不能勝任這一新的任務。
另外對于剛剛加入體育教師行列的高校畢業生,往往對《標準(修訂版)》內容理解不深,體現在教學設計能力欠缺,備課不夠充分全面、教學重難點把握不準確、教學設計表述混亂、專業概念含糊不清、缺乏課后的反思和總結等;教學實踐能力欠缺,用語隨意、語速偏快、表達不清楚;口令哨聲運用不夠規范;示范動作不規范,效果差等。
通過對各種文件的研讀和相關資料的搜集,掌握到中共中央對于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我國當今學校體育發展的新動向。了解到學校體育工作的主力軍——體育教師發展現狀及專業化特點,認為推動學校體育發展的硬件條件已經具備,如今最重要的是加強軟實力即體育教師的培養,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4.2.1 積極響應國家各項文件的號召,填補體育教師的空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準和監測制度。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標準、教師資格標準。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學。配齊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開足開好規定課程。[5]其他的兩項文件也對于體育教師的師資力量的壯大加強作了明確的規定。
雖然現狀不容樂觀,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教師缺乏的現狀正在逐漸緩解,從2013年山東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了解到,很多地區增加了對體育教師的招聘人數,其中僅東營市市區教師招聘體育教師就達九人,因此隨著各項措施的深入實施,因而到2015年基本配齊體育教師是有希望的。
除了通過擴大事業單位招聘人數的措施外,還可以通過諸如鼓勵退役優秀運動員按照有關規定從事學校體育工作、高校定向招聘體育專業特長生等措施擴大體育教師師資隊伍。
4.2.2 改變體育教師社會認識,提高教師社會地位
與體育有關的各項方針政策往往不為大家所熟知,所以應該加大有關文件的宣傳力度,使處于非體育領域的人尤其是中小學學生的家長,認識到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學生全面發展所帶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作用,從而扭轉家長對于體育和體育老師的偏見,以便于體育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以及舉行各種健身活動。
學校校長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者,作為“學生健康的第一負責人”,首先應該積極響應國家頒發的各項文件,經常“到辦公室看看、到器材室算算、到司令臺站站、到運動場轉轉[6]”。全面把握學校體育發展動向,將體育教師組織大課間(課間操)、課外活動以及組織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等,納入教學工作量,保障體育教師在職稱、晉級、專業教學及成績評價、專業培訓、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同等待遇,促使教師從職業倦怠中走出來。
4.2.3 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標準(修訂稿)》中規定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因而在對體育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時,可以分層次進行培訓。針對不同地區經濟條件、地理條件等差異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以達到最優的效果。
借鑒學校體育發展比較好的地區體育教師培養的經驗,例如山東省聊城市學校針對體育老師提出的“六個一工程”即:每天讀一小時的書,每周寫一篇讀書筆記,每月精讀一本專業雜志,每半學期上一節公開研討課,每學期寫一篇縣級以上獲獎或發表的論文,每半年編寫一個本校特色的單元教學計劃。這樣,幾年下來體育教師的理論水平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組織體育教師參加“國培計劃”,計劃內容應該符合參加培訓教師的需要,因材施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7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李小偉.超負荷運轉能否“壓垮”體育教師?[J].中國學校體育,2013(3):7-9.
[3]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稿)[S].2011.
[4]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S].中發[2007]7號.
[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