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達
(南昌師范學院體育系 江西南昌 330032)
我國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指出“改革教學方法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要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2]。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不斷出現,逐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程度的提高了體育教學效果。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采取直觀性教學,教學方法一般按“講解—示范—練習—糾正錯誤動作—鞏固練習提高—實踐運動”單一程序進行,規定性比較強。課內聯賽模式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聯賽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方法。課內聯賽模式如圖1所示。
本研究把課內聯賽模式引用到高校籃球教學中,即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后,在課內進行聯賽(與校內其他各系籃球隊),賽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歸納、總結,并發現問題,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內聯賽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對比,驗證課內聯賽模式的實效性,以此來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創新。

圖1 課內聯賽模式
以南昌師范學院體育系2011級本科(1)班男生26人、(2)班男生28人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南昌師范學院圖書館與籃球教學模式相關的書籍、收集中國知網數據庫有關籃球教學改革的期刊論文,并對這些資料進行詳細的整理和分析,確定研究思路,為課內聯賽模式的設計與實施奠定理論基礎。
1.2.2 專家訪談法
對國內從事高校體育教育、籃球教學的有關專家、學者和教師進行了走訪,并就課內聯賽教學模式進行咨詢和訪談,他們具有指導性的建議和觀點,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論依據。
1.2.3 實驗法
選取2011級本科(1)班為實驗班,2011級本科(2)班為對照班。實驗班采用課內聯賽模式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通過教學實驗驗證課內聯賽教學模式的實效性。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軟件IBM SPSS Statistics 19對本次教學實驗的相關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分析,保證本次研究數據處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機能形態統計分析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統計分析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2012年籃球聯賽技術統計分析

表4 實驗班實驗前后籃球聯賽技術統計分析
在實驗前確保兩個班的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指標進無顯著差異的情況下,再對兩個班參加南昌師范學院大學生籃球聯賽的比賽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在得分能力和籃球技、戰術水平無顯著差異下再進行教學實驗。為了對本次實驗實施有效的控制,由筆者擔任授課教師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為期16周64課時的教學,兩班教學時間均為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的同一學期。教學結束后,以兩個班參加南昌師范學院“校慶杯”男子籃球聯賽的比賽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與實驗前兩個班參加南昌師范學院籃球聯賽的比賽數據進行對比,最終評價教學的效果。
作為數據分析對比的南昌師范學院大學生籃球聯賽和“校慶杯”男子籃球聯賽均采用相同的競賽規程:(1)第一階段采取分組單循環制,小組出現后進入第二階段的單循環制比賽,最終決出名次;(2)體育系以班級為單位報名參賽。本次實驗的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前后兩次聯賽中都進入第二階段的比賽。
2.2.1 身體機能形態與身體素質指標統計分析
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設置的測試項目和內容,結合本次研究的需要,最終選取了身高、體重、肺活量和坐位體前屈、50m短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分別作為學生身體機能形態和身體素質數據進行測量和對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所測的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三項指標的平均值大致相當,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P值分別為0.797、0.825、0.315,均大于0.05,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身體機能形態無顯著性差異。
由表2可以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坐位體前屈、50m短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四項指標的平均值大致相當,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P值分別為0.08、0.664、0.192、0.132,均大于0.05,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身體素質方面也無顯著性差異。
2.2.2 籃球技戰術水平指標統計分析
籃球比賽是將球投入對方籃筐,以得分多少決定勝負的一項體育運動。因此,衡量球隊進攻能力和技、戰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就是得分能力,衡量防守的指標則是搶斷、蓋帽和犯規。根據2012年南昌師范學院大學生籃球聯賽的數據統計,本次實驗選取了總得分、三分球、兩分球、罰球和犯規五項技術指標衡量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籃球得分能力和技、戰術水平。
由表3可以看出,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在參加籃球聯賽總得分、三分球、兩分球、罰球和犯規的P值分別為0.842、0.225、0703、0.630、0.671,均大于0.05,說明實驗班和對照

表5 對照班實驗前后籃球聯賽技術統計分析

表6 實驗前后籃球聯賽場均數據統計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實驗結束后,實驗班在2013“校慶杯”男子籃球聯賽中的場均數據除罰球和犯規下降以外,總得分、三分球、兩分球三項指標比2012籃球聯賽場均數據均有所提高。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實驗班在實驗前后籃球聯賽中僅有犯規P值為0.049,小于0.05,說明實驗班在實驗結束后,臨場犯規次數有顯著性下降。
由表5可以看出,實驗結束后,對照班在2013“校慶杯”男子籃球聯賽中的場均數據除罰球和犯規下降以外,總得分、三分球、兩分球三項指標比2012籃球聯賽場均數據均有所提高。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對照班在實驗前后籃球聯賽的總得分、三分球、兩分球、罰球和犯規的P值分別為0.644、0.547、0786、0.960、0.871,均大于0.05,顯示對照班在實驗前后得分能力和技、戰術水平無顯著性提高。
由表6可以看出,實驗結束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場均總得分、場均三分、場均兩分方面都有提高。其中,實驗班在場均總得分、場均兩分比對照班提高幅度大,但場均三分提高幅度低于對照班,兩個班對比場均差值分別為18.55、20.67、-1.55;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場均罰球,場均犯規方面則有下降,而且實驗班下降有較大幅度,尤其是場均犯規方面,對比場均差值分別為-0.37、-6.85。
(1)得分能力分析:得分是籃球比賽勝負的關鍵,是一切進攻技、戰術的最終目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后得分能力都有所提高,相比較而言,實驗班得分能力更加突出。說明實驗班學生創造投籃的機會較多,在對抗中穩定完成各種投籃的能力較強,命中率較高,能輕松得分。
(2)技、戰術水平分析:籃球技、戰術水平是比賽隊員間有策略、有組織的協同運用技術進行攻守對抗的水平,戰術是否得當,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著比賽的勝負。在實驗后實驗班整體能默契配合,準確判斷比賽形勢和把握比賽戰機,進而合理利用各種技、戰術。相比對照班,實驗班技、戰術能力更強,實際行動效果更好。
(3)防守能力分析:合理的犯規不僅能阻止對手得分,還能增加對手進攻時的心理壓力,而過多的犯規只會削弱自己的進攻實力。實驗班在實驗后犯規次數顯著性降低,說明實驗班無謂的犯規明顯減少,防守更加機動、靈活、快速,防守戰術收到了較好效果,防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1)高校籃球教學中采用課內聯賽模式和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得分能力和技、戰術水平,而課內聯賽模式在提高技、戰術靈活多變的運用能力方面能取得更加明顯的教學效果。
(2)高校籃球教學中采用課內聯賽模式能提高學生個人的防守技術,促進整體防守戰術綜合、多變的運用,顯著性的提高整體的防守質量。
(3)高校籃球教學中引用課內聯賽模式有利于發揚學生的獨特個性,綻放學生的運動激情,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頑強拼搏的優良意志品質。
(1)高校籃球課內聯賽教學模式通常是籃球技、戰術配合比賽教學,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籃球運動基礎,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運動能力的快速提高。
(2)高校籃球教學實施課內聯賽模式需加強對學生籃球規則的教學,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籃球規則的理解能促使學生在比賽中掌握合理的技、戰術,從而更好提高他們在比賽中的技、戰術水平。
(3)課內聯賽教學模式應精心設計好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R].1998.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Z].2010.
[3]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李騰達,王程輝.我國高等院校籃球學科建設及發展歷程探析[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