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繼 王維朋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1135)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對先進教學方法的研究在高等學校體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對教學方法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體育微格教學是在微格教學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微格教學的產生與發展是體育微格教學的前提和條件。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外就在體育領域中應用了微格教學理論,作為專門培養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嘗試,1994年2月,王皋華出版了《體育教學技能微格訓練》一書,標志著微格教學首次被引入我國體育教學領域。由于體育教學自身固有的特點,導致體育教學中應用微格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因而在這一時期相關微格教學的研究進展不是很迅速。 1999年4月,張雄安在《中學體育微格教學教程》一書中更加系統、完善的研究了微格教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體育微格教學系統,其中對體育教學中所需的教學技能進行了細分,確立了相應的評價體系。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通過調研認為可以在高職院校開設跆拳道的相關課程,也有不少高職院校開設了跆拳道的選修課并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但是還有不少院校并沒有開設跆拳道的相關課程,這些學校的教師基本上都認為開設跆拳道課程頗為重要,學校也想開設跆拳道項目,但由于場地條件不具備而且沒有專業的教師,并且從安全的角度考慮,都還沒有開展跆拳道項目。
表1 專家可行性分析調查表
表2 跆拳道認知情況的調查問卷的信度檢驗結果
表3 微格教學的教學反饋調查問卷的信度檢驗結果
表4 實驗組學生對微格教學效果的綜合反饋表
在進行跆拳道的教學過程中,國內其他的高職院校也遇到了以下一系列的問題:教學的形式比較落后:缺乏相關的教學理論知識;專業的教師少導致跆拳道的禮儀教育意識淡薄。
本文結合微格教學在體育教學的具體應用現狀,對參與微格教學實驗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并分析統計結果,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滿意度,并為后續的跆拳道教學研究提供一定思路與基礎。
為了確保本次教學實驗的可行和效果,前期針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跆拳道認知水平設計了問卷并進行調查統計,后期對實驗組學生的微格教學影響設計了問卷并進行調查,同時對對照組學生進行跆拳道課教學反饋的調查統計,從而可以得出微格教學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起到的影響。
微格教學實驗前,為驗證兩組學生在跆拳道的學習態度及喜愛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對學生的跆拳道認知水平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40份,回收40份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40份,問卷有效率100%。
為驗證學生在跆拳道教學過程中微格教學試驗是否具有積極的影響,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微格教學反饋調查,實驗組學生發放20份問卷,回收問卷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0份,有效率100%。同時也對對照組學生在跆拳道課中采用傳統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了調查,了解學生對跆拳道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的影響。發放20份問卷,問卷回收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0份,有效率100%。
表5 實驗組學生對微格教學意見建議調查結果
針對該研究所涉及到的問題,在制定調查問卷之前,需要掌握大量的相關研究資料。首先,對跆拳道資深專家及教師進行隨機訪問,以此來確定問卷的有效內容,確保問卷的客觀性和精確度,調查問卷的最終內容由本研究領域權威專家進行最終確定,經過討論及修改后,再對其進行效度檢驗。為了保障問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此擬請10位以上熟悉跆拳道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問卷所設計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對問卷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和分析(見表1),最后根據專家教授所提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補充和修改。
對調查的問卷的信度檢驗采用“測量一再測量”的方法。對問卷運用重測法進行信度檢驗。兩份學生調查問卷隨機抽取10名調查對象,在間隔14天后,再次進行相同內容的問卷填寫。計算統計兩次調查結果的相關系數,調查結果如表2和表3。
由以上兩個表格可以總結出,實驗組學生在進行微格教學前對跆拳道的認識情況和在進行微格教學后的反饋情況的效度相關系數都大于0.9,分別是0.92及0.94,由此可以表明兩份調查問卷的可信度均具有顯著的意義,對進行微格教學實驗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通過上述實驗組學生考核指標的成績分析和調查問卷結果,從實驗組學生的角度設計含七項調查指標的問卷,再次對微格教學對跆拳道基本技術教學效果的改善進行調查,結果如表4。
從上表數據看到,實驗組學生對微格教學在提高他們跆拳道基本技術學習效果方面的認可度很高,在調查的七個項目中,肯定率最高的是“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和“建議在跆拳道教學中推廣微格教學”兩項,均達到80%,最低也達到65%,平均肯定率72.8%。從調查結果可以得出微格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生的跆拳道基本技術的學習效果和自我反饋能力有著明顯的作用。
實驗組學生對于微格教學的反饋調查問卷中學生意見及建議主要反饋在三個方面,結果如表5。
(1)視聽設備和場館不完善,導致微格教學設備的數量缺乏,不能滿足微格教學的需求。
(2)教師創新意識薄弱,對于新穎的教學理論及方法缺乏探索和進一步研究的意識。
(3)在微格教學的過程中,因受到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很難盡快融入自己的角色,在進行演示的過程中只專注于演示動作而忽視語言講解,導致課堂教學不協調。
基于以上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改進下列幾個方面:
(1)通過增加微格教學相關的設備讓學生更多地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增加了每個學生的微格教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對自己學習的技能進行不斷的反復、全面地觀看,并不斷評價和修正;在學生深入學習基本理論、明確教學目的、熟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在課余時間適當地開放配好設備的訓練室,一方面使學生熟悉設備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微格教學設備的使用效率。
(2)有計劃地讓教師參與相關的教學培訓并定期組織教學方法的研討會,拓展教學視野,并鼓勵教學創新。
(3)需要教師全面、熟練把握體育教學過程。教師要對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很好地掌握,并明確教學目標,熟練使用教學設備,運用課堂形體語言很好地解決課堂教學反饋信息,從而順利獲取學生信息等,避免出現慌亂場面。
[1]揭明蘭.微格教學在高師體育教育專業“說課”中的應用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2):4.
[2]蔣建設,鞏利彬.微格教學訓練對提高體育教學技能的研究[J].運動,2011(2):53.
[3]王美春.試析體育微格教學的應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1):54-55.